西藏荣玛乡南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变形特征及时代

发布时间:2020-12-18 00:11
  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是南羌塘最重要的构造组成样式之一,几乎贯穿整个盆地。作为挤压变形的直接产物,逆冲推覆构造的变形样式及其活动时限对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壳缩短及隆升过程研究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论文对南羌塘逆冲推覆构造(SQTT)上下盘开展了详细的构造变形解析,发现在逆冲推覆构造带的西段,上盘的色哇组及莎巧木组逆冲推覆至牛堡组之上,逆冲断层呈叠瓦状或双冲构造排列。而在其东段主要表现为三叠系日干配错组呈“飞来峰”上覆于侏罗系之上。推覆体自北向南至少推覆了近10 km。野外在推覆体上下盘共识别出了三期构造变形:第一期(D1)主要见于色哇组及莎巧木组内,表现为紧闭的同斜-平卧褶皱,发育透入性轴面劈理S1,高角度倾向N、NE、NW,其形成与班怒洋的俯冲及闭合有关。第二期(D2)表现为南北挤压应力下形成的轴面呈东西走向的直立褶皱,并伴随产出透入性劈理S2。该期变形在莎巧木组中表现为大尺度的褶皱变形,很可能与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有关。第三期(D3)表现为逆冲推覆构造直接相关的褶皱变形与断裂作用,并发育S3劈理。这期断层多切穿早期的S1、S2劈理,使得断层下盘牛堡组发育一期幅度超过2公里的宽缓褶皱,应与印度...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西藏荣玛乡南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变形特征及时代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

构造图,蛇绿岩,构造单元,大地


9提斯洋生长—消亡过程(始于~820Ma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终止于~50Ma)(PanG.T.etal.,2012;潘桂棠等,2012)。特提斯洋的演化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原、古、中-新特提斯洋的形成与南半球冈瓦纳大陆的间歇性裂解密切相关,裂离的陆块以“传送带”的形式向北运移(MetcalfeI.,2006),陆陆碰撞后增生到欧亚大陆的南缘(PanG.T.etal.,2012;潘桂棠等,2012)。自北向南,金沙江缝合带、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呈近东西向平行排列,其间夹持着北羌塘地块、南羌塘地体、拉萨地体与喜马拉雅造山带(图2-2)。研究区位于南羌塘地块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结合部位,中部和北部保留有南羌塘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的演化记录,南部出露有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典型蛇绿混杂岩,两者的构造边界大致呈E-W向延伸,受新生代断层的强烈改造作用,接触边界为向西开口的三角形楔形断陷盆地所叠加,内部充填巨厚的第四纪冲洪积物。图2-2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蛇绿岩岩带分布(修改自范建军,2016)(JSSZ-金沙江缝合带;LSSZ-龙木错-双湖缝合带;BNSZ-班公湖-怒江缝合带;IYZSZ-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参考1:150万《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潘桂棠、王立全,

区域地质图,区域地质图


研究区区域地质图


本文编号:2922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22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f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