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3 15:29
溢油中石油烃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巨大危害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石油烃的治理方法中生物修复由于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及经济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本文围绕溢油生物修复这一目标,从海水中筛选出石油烃降解菌,为溢油污染的修复做出贡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平板划线法从海水中筛选出两株石油烃降解菌HSJ-1和HSJ-2,经16S rRNA测序鉴定两者都属于可生产表面活性剂的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Cobetia sp.),序列相似程度分别高达100%和99.3%。(2)利用单一变量法研究pH、温度、盐度和碳氮比对HSJ-1和HSJ-2活性影响,结果表明HSJ-1和HSJ-2最适pH为8.0和7.5,最适温度、盐度和碳氮比均相同,分别为25℃、4.5%和32:1。两株菌都是典型的海洋细菌,对于碱性环境和高盐度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对于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可以适应海水温度季节性变化。(3)在HSJ-1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下,探究其对石油烃的降解特性,实验过程中利用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分离饱和烃和多环芳烃组分,饱和烃组分再次通过尿素络合后得到正构烷烃组分,各组分含量利...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正十六烷降解过程及调控基因??Fig.?1.2?Degradation?process?of?n-Hcxadecane?and?its?regulated?genes??-5?-??
.粘康酸)??I?C:uB? ̄L,?|l?PcaB?|??f?(S)?-Oxo-2,5,?( ̄Y-竣粘康内船 ̄)??呋喃-2-乙酸盐;?^?..F丄??L?(+)-粘康内酯」?I?PcrtP??XT?厂一,?义3?氧己:::酸烯醉内酯)??I?CatC?I??1——??\?Z??+1?PcaD?I??(?3-氧己二酸 ̄)??I?Pca.rn?\\?K^\?I??(3-_己i醜辅酶???{I?PcaF?1??(?乙酰辅酶A? ̄)??图1.3萘和菲的降解路径及相关调控基因??Fig.?1.3?Degradation?pathways?of?naphthalene?and?phenanthi'ene?and?related?regulatoiy?genes??1.2溢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溢油进入海洋之后会经历迁移转化等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溢油的迁??移转化路径研宄己经非常深入,包括多环芳烃的扩散转移、蒸发、乳化、吸附沉降、溶??解、生物降解以及光催化氧化等过程,溢油在海洋中迁移转化路径如图1.4所示[ ̄。??-7?-??
ntrained?water??.;??.?*?V-vy^??VgftlccJ?mix?ryJBP?Adsorption?广.??.??diffusion?'V'r'-^:^??Biodegradation??|?Sjnkirvj/5cUlincnUi“u"?-V*??u?^?S??<J3DBI?Current??si£iloud?of?OH?Droplets?(10-6〇iim)?V??m?、」etting??夢.一_?-???|T?二??I—I??图1.4溢油在海洋中迁移转化路径??Fig.?1.4?Oil?migration?and?transformation?path?in?the?ocean??海上溢油事故发生后一系列的迁移转化虽然会造成一部分的石油烃损耗,但是由于??溢油量巨大,所以这些损耗对于总体溢油量来说微不足道,如果不加人为干涉,这些残??留在海洋及空气中的溢油会对人类环境、经济等各//而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当溢??油污染发生后我们应当立即进行污染治理,溢油污染治理方法包括前期对溢油的控制、??回收以及清理[32】,到溢油污染发生后期则需要利用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等对溢油污染进行更深一步的环境修复,从最大程度上来减轻环境负担。??1.2.1生物修复方法??(1)生物修复微生物种类及修复方法??由于化学修复法和物理修复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如投加消解??剂等化学方法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物理方法则无法清除附着在海面的油膜以及己经溶??解的汕类,因此,近年来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物修复方法受到研究者们越宋越客的关注,??生物修复法[33]因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海上溢油污染影响的分析[J]. 张灏铿.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12)
[2]热带海水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J]. 苏增建,张玉秀,李敏,刘芳池.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04)
[3]邮轮港口环境保护问题研究展望[J]. 黄璐,高省. 低碳世界. 2018(07)
[4]分离海洋不动杆菌及其对石油烃降解性能研究[J]. 邸富荣,宋东辉,刘凤路,杨劼.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6)
[5]海洋溢油的生物修复及其影响因素[J]. 程千卉,贾新苗,田胜艳. 海洋信息. 2017(04)
[6]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优化[J]. 杨德金,张方亮,陈俊培,王朝明,杨国良,李烜桢. 湖北农业科学. 2016(16)
[7]溢油对海洋渔业产业中长期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贺义雄,李佳,张瑜,牟晓云. 中国渔业经济. 2016(04)
[8]渤海海域船舶溢油事故风险评价[J]. 王业保,潘广臣,刘欣,于祥. 海洋湖沼通报. 2016(02)
[9]海上船舶溢油事故模糊评估与决策分析[J]. 岳汉秋,甘鑫平,牟乃夏,钱宏胜.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8)
[10]生物法污染治理的生物强化技术研究进展[J]. 姜阅,孙珮石,邹平,魏中华,毕晓伊,王洁,任洪强,张宴,王艳茹. 环境科学导刊. 2015(02)
博士论文
[1]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及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姜少慧.中国海洋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基于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策略的石油污染物降解效果研究[D]. 高飞.延安大学 2019
[2]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环己酮代谢途径研究[D]. 姚瑶.南京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33942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正十六烷降解过程及调控基因??Fig.?1.2?Degradation?process?of?n-Hcxadecane?and?its?regulated?genes??-5?-??
.粘康酸)??I?C:uB? ̄L,?|l?PcaB?|??f?(S)?-Oxo-2,5,?( ̄Y-竣粘康内船 ̄)??呋喃-2-乙酸盐;?^?..F丄??L?(+)-粘康内酯」?I?PcrtP??XT?厂一,?义3?氧己:::酸烯醉内酯)??I?CatC?I??1——??\?Z??+1?PcaD?I??(?3-氧己二酸 ̄)??I?Pca.rn?\\?K^\?I??(3-_己i醜辅酶???{I?PcaF?1??(?乙酰辅酶A? ̄)??图1.3萘和菲的降解路径及相关调控基因??Fig.?1.3?Degradation?pathways?of?naphthalene?and?phenanthi'ene?and?related?regulatoiy?genes??1.2溢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溢油进入海洋之后会经历迁移转化等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溢油的迁??移转化路径研宄己经非常深入,包括多环芳烃的扩散转移、蒸发、乳化、吸附沉降、溶??解、生物降解以及光催化氧化等过程,溢油在海洋中迁移转化路径如图1.4所示[ ̄。??-7?-??
ntrained?water??.;??.?*?V-vy^??VgftlccJ?mix?ryJBP?Adsorption?广.??.??diffusion?'V'r'-^:^??Biodegradation??|?Sjnkirvj/5cUlincnUi“u"?-V*??u?^?S??<J3DBI?Current??si£iloud?of?OH?Droplets?(10-6〇iim)?V??m?、」etting??夢.一_?-???|T?二??I—I??图1.4溢油在海洋中迁移转化路径??Fig.?1.4?Oil?migration?and?transformation?path?in?the?ocean??海上溢油事故发生后一系列的迁移转化虽然会造成一部分的石油烃损耗,但是由于??溢油量巨大,所以这些损耗对于总体溢油量来说微不足道,如果不加人为干涉,这些残??留在海洋及空气中的溢油会对人类环境、经济等各//而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当溢??油污染发生后我们应当立即进行污染治理,溢油污染治理方法包括前期对溢油的控制、??回收以及清理[32】,到溢油污染发生后期则需要利用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等对溢油污染进行更深一步的环境修复,从最大程度上来减轻环境负担。??1.2.1生物修复方法??(1)生物修复微生物种类及修复方法??由于化学修复法和物理修复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如投加消解??剂等化学方法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物理方法则无法清除附着在海面的油膜以及己经溶??解的汕类,因此,近年来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物修复方法受到研究者们越宋越客的关注,??生物修复法[33]因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海上溢油污染影响的分析[J]. 张灏铿.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12)
[2]热带海水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J]. 苏增建,张玉秀,李敏,刘芳池.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04)
[3]邮轮港口环境保护问题研究展望[J]. 黄璐,高省. 低碳世界. 2018(07)
[4]分离海洋不动杆菌及其对石油烃降解性能研究[J]. 邸富荣,宋东辉,刘凤路,杨劼.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6)
[5]海洋溢油的生物修复及其影响因素[J]. 程千卉,贾新苗,田胜艳. 海洋信息. 2017(04)
[6]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优化[J]. 杨德金,张方亮,陈俊培,王朝明,杨国良,李烜桢. 湖北农业科学. 2016(16)
[7]溢油对海洋渔业产业中长期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贺义雄,李佳,张瑜,牟晓云. 中国渔业经济. 2016(04)
[8]渤海海域船舶溢油事故风险评价[J]. 王业保,潘广臣,刘欣,于祥. 海洋湖沼通报. 2016(02)
[9]海上船舶溢油事故模糊评估与决策分析[J]. 岳汉秋,甘鑫平,牟乃夏,钱宏胜.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8)
[10]生物法污染治理的生物强化技术研究进展[J]. 姜阅,孙珮石,邹平,魏中华,毕晓伊,王洁,任洪强,张宴,王艳茹. 环境科学导刊. 2015(02)
博士论文
[1]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及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姜少慧.中国海洋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基于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策略的石油污染物降解效果研究[D]. 高飞.延安大学 2019
[2]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环己酮代谢途径研究[D]. 姚瑶.南京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33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3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