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部岗巴-江孜地区白垩纪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9 18:07
  研究区位于西藏南部江孜-岗巴地区,在国内属于较为少见的白垩纪海相地层发育区,它位于特提斯构造的东部地区、印度大陆北方的被动陆缘区域。江孜-岗巴地区白垩系碳酸盐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本论文结合现有的研究资料,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薄片分析,对江孜、岗巴地区典型的白垩纪剖面进行微相与沉积环境分析。论文获得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进展或认识:通过对西藏南部研究区白垩系碳酸盐岩的研究,在江孜地区共识别出6种微相:内碎屑泥晶灰岩(JMF-1),泥质泥晶灰岩(JMF-2),含生物碎屑及内碎屑微晶灰岩(JMF-3),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JMF-4),生物碎屑泥晶灰岩(JMF-5),细粒长石杂砂岩(JMF-6);在岗巴地区共识别出9种微相:生物碎屑灰岩(GMF-1),生物碎屑-岩屑泥灰岩(GMF-2),泥晶灰岩(GMF-3),微细生物碎屑粉屑砂岩(GMF-4),含浮游有孔虫及介形虫泥粒灰岩(GMF-5),浮游生物泥粒灰岩(GMF-6),底栖有孔虫泥粒灰岩(GMF-7),生物碎屑泥粒灰岩(GMF-8)、生物碎屑亮晶灰岩(GMF-9)。通过对研究区微相类型在横向和纵向上分布特征的分析,在江孜地区划分出4种沉积相:...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西藏南部岗巴-江孜地区白垩纪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特提斯巨型造山带现位置(据刘光华,1992)

地质图,特提斯,喜马拉雅,地质


第1章引言2图1-2特提斯-喜马拉雅区域地质概图(据赵文金和万晓樵,2003)Fig.1-2GeologicalmapoftheTethysHimalayanregion(accordingtoZhaoandWan,2003)1.弧前盆地带;2.蛇绿岩带;3.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4.特提斯喜马拉雅南亚带;5.结晶喜马拉雅带;6.冈底斯岩浆岩弧带由于西藏南部地区恶劣的环境状况,该地区的地质研究工作较其它地区进展缓慢。但随着近几年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这为我国大陆古海洋学、生物演化序列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矗这其中涉及的面非常广泛,主要包含了古生物学、地质调查、沉积学以及大地构造学等。虽然众多学者从不同的专业领域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是针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南、北亚带的沉积问题研究尚少,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学者利用沉积微相的手段来探究南北带沉积环境的对比问题,因此本论文试图利用沉积微相的方法去进行南、北带的沉积环境的对比性研究。1.2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很早的时候西方的一些学者就已经开始了针对碳酸盐岩微相的研究,此时的研究手段主要以偏光显微镜进行标本的实际观察工作,但此时期并没有取得较为显著的学术成果。直到19世纪30年代,Sander(1830)以及Pia(1830)对碳酸盐岩的研究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开端,此时的他们为现代碳酸盐的研究奠定了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第1章引言4将上面的研究结果与野外勘察所获得的资料相结合,最终给出研究区白垩系的沉积特征,并据此分析对应时期的沉积环境以及海平面情况。1.3.2技术路线在搜集文献并做了一定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选择藏南江孜床得西剖面及岗巴强东剖面作为实际的野外采样点。采集岩石样品后需要在室内完成相关的薄片观察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做微相分析,进而对研究区在白垩纪时期的沉积环境进行恢复(图1-3)。总结工作如下:首先,搜集对应采样地区的地质资料,包括:岩石地层、年代、环境以及碳酸盐岩微相等相关材料;其次,将野外采集的标本做磨片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剖面碳酸盐岩的微相特征;最后在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的基础,结合区域沉积古地理及其它沉积构造特征,分析西藏南部白垩纪期间特提斯喜马拉雅南、北亚带之间沉积环境的差异,探讨该时期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及演变规律。图1-3技术路线Fig.1-3Technicalrouteofthisthesi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大利Mt.Faito地区白垩纪早阿普第期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及其环境演化[J]. 孙青青,樊太亮,Roberto Graziano,吴俊.  沉积学报. 2019(04)
[2]西藏布若错地区布曲组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J]. 苏桂芬,黄建,冯俊岭,冯丹,刘凤民.  中国矿业. 2016(08)
[3]塔里木盆地东部古城地区奧陶系碳酸盐岩微相特征和沉积环境[J]. 师江波.  西北地质. 2016(01)
[4]西藏南部岗巴地区早白垩世有孔虫化石组合[J]. 陈蒲礼,黄诚.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3(03)
[5]碳酸盐岩微相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J]. 董运青.  科技视界. 2012(22)
[6]西藏南部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J]. 毛琼,邹光富,顾雪梅,陈岚.  矿物岩石. 2012(01)
[7]西藏南部岗巴地区白垩纪化石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研究[J]. 刘云龙,李国彪.  现代地质. 2012(01)
[8]藏南地区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初步研究[J]. 熊国庆,江新胜,伍皓.  古地理学报. 2011(04)
[9]藏南日喀则地区白垩纪泥岩、页岩有机质丰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熊国庆,蔡习尧,伍皓,江新胜.  地质通报. 2009(10)
[10]特提斯喜马拉雅白垩纪层序地层分析[J]. 李国彪,万晓樵,于潮.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3(03)

博士论文
[1]西藏南部最高海相层与特提斯洋的消亡[D]. 江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2]白垩纪大洋红层时代、类型及环境[D]. 陈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硕士论文
[1]贵州正安下志留统石牛栏组上段碳酸盐岩微相与层序分析[D]. 黄晓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西藏南部江孜地区床得组大洋红层有孔虫生物地层[D]. 张金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3]西藏江孜床得白垩纪介形虫生物地层[D]. 董丽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4]藏南康马地区白垩纪大洋红层有孔虫生物地层及古生态[D]. 耿彦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5]西藏特提斯白垩纪古生态研究[D]. 谢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6]西藏南部岗巴地区早白垩世有孔虫生物地层学研究[D]. 陈蒲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7]西藏岗巴白垩纪中期有机质富集的生物—环境因素[D]. 贾建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8]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白垩系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资源潜力关系[D]. 王立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9]西藏南部晚白垩世大洋氧含量变化的生物特征[D]. 司家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本文编号:2946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46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4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