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4种植被区典型群落细根生物量和年生产量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2:18

  本文关键词:黄土高原4种植被区典型群落细根生物量和年生产量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细根(≤2 mm)在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碳循环和水土保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土钻法和内生长法,以黄土高原4种植被区(森林植被区、森林草原植被区、温性草原植被区、荒漠草原植被区)典型植物群落(刺槐人工林、落叶灌木、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和细根年生产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细根生物量及垂直分布特征细根生物量与纬度呈线性负相关。4种植物群落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落叶灌木(220 g·m-2)刺槐人工林(163 g·m-2)≈典型草地(162 g·m-2)荒漠草地(79 g·m-2)。典型草地直径≤1 mm细根生物量占直径≤2 mm总细根生物量的74.1%,在4种植物群落中最高;4种植物群落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最大值均出现在0~10 cm土层。典型草地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占0~4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的44.1%,显著高于其他3种群落类型。2.细根年生产量及周转时间细根年生产量与纬度呈线性负相关。4种植物群落0~40 cm土层细根年生产量大小顺序为典型草地(315 g·m-2·a-1)落叶灌木(249 g·m-2·a-1)刺槐人工林(219g·m-2·a-1)荒漠草地(115 g·m-2·a-1),其中典型草地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群落。典型草地0~10 cm土层细根生产量占0~40 cm土层总细根生产量的40.4%,在4种群落类型中最高。典型草地细根周转时间为0.51 a,低于其他3种植物群落。3.细根生物量、年生产量、周转时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4种植物群落细根生物量和年生产量均随年平均温度的升高呈显著增加趋势。温度每升高1℃,细根生物量显著增加61.8 g·m-2,细根年生产量显著增加82.1 g·m-2·a-1。细根生物量和年生产量均随年平均降水量的升高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每增加100 mm,细根生物量显著增加42.3 g·m-2,细根年生产量显著增加62.1 g·m-2·a-1。细根周转时间与温度、降水相关性较弱。4种植物群落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落叶灌木外,其他3种植物群落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种植物群落细根生物量与硝态氮之间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4种植物群落细根生物量与土壤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除荒漠草地外,其他3种植物群落细根年生产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刺槐人工林和典型草地细根年生产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4种植物群落年生产量与硝态氮相关性不显著。除落叶灌木外,其他3种植物群落细根年生产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细根周转时间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较弱。
【关键词】:细根生物量 细根年生产量 周转时间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黄土高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8.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依据11-12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9
  • 1.3.1 细根生物量12-14
  • 1.3.2 细根空间分布特征14-15
  • 1.3.3 细根生产力和周转时间15-16
  • 1.3.4 植物细根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6-19
  • 第二章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19-21
  • 2.1 研究内容19
  • 2.2 研究目标19-21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21-27
  • 3.1 研究区概况21-23
  • 3.1.1 黄土高原植被区划分21-22
  • 3.1.2 样地特征22-23
  • 3.2 研究方法23-25
  • 3.2.1 细根生物量测定23-24
  • 3.2.2 细根生产量和周转时间测定24
  • 3.2.3 土壤养分的测定24
  • 3.2.4 气象数据的获取24
  • 3.2.5 数据处理24-25
  • 3.3 技术路线25-27
  • 第四章 黄土高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细根生物量及垂直分布特征27-33
  • 4.1 细根生物量随纬度变化趋势27-28
  • 4.2 4 种群落细根生物量28-29
  • 4.3 4 种群落细根垂直分布特征29-31
  • 4.4 结论31-33
  • 第五章 黄土高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细根年生产量及周转时间33-37
  • 5.1 细根年生产量随纬度变化趋势33-34
  • 5.2 4 种植物群落细根年生产量34-35
  • 5.3 4 种植被群落细根周转时间35-36
  • 5.4 结论36-37
  • 第六章4种典型植物群落细根生物量、年生产量、周转时间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37-43
  • 6.1 温度对细根的影响37-38
  • 6.2 降水对细根的影响38-40
  • 6.3 土壤养分对细根的影响40-42
  • 6.4 结论42-43
  • 第七章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9
  • 作者简介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云;韩有志;;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2 权伟;连洪燕;徐侠;王丰;汪家社;方燕鸿;余水强;阮宏华;;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细根生物量季节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刘聪;项文化;田大伦;方晰;彭长辉;;中亚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增加导致细根生物量“超产”[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5期

4 孙志虎;牟长城;孙龙;;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落叶松人工纯林表层细根生物量的估计[J];植物生态学报;2006年05期

5 杨秀云;韩有志;张芸香;武小钢;;采伐干扰对华北落叶松细根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01期

6 荐圣淇;赵传燕;方书敏;余凯;;陇中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7期

7 杨玉盛,陈光水,林鹏,黄荣珍,陈银秀,何宗明;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J];生态学报;2003年09期

8 林希昊;陈秋波;华元刚;杨礼富;王真辉;;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水分和细根生物量[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2期

9 刘亮英;刘苑秋;杜天真;罗良兴;;退化红壤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初期细根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10 王树堂;韩士杰;张军辉;王存国;徐媛;李雪峰;王树起;;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表层土壤木本植物细根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玉盛;陈光水;高人;;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瑞霞;间伐对马尾松细根生物量、形态和碳氮含量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鹏飞;小兴安岭4种林型细根生物量时空格局及其养分分布[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娄艳华;不均匀施肥对毛竹林地下茎根系特化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3 邓强;黄土高原4种植被区典型群落细根生物量和年生产量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4 杨秀云;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5 曹乐;凤阳山不同林分类型细根生物量及周转率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李树战;湖南4种人工林群落细根生物量时空动态特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及根系呼吸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8 文智猷;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分布格局[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9 楚旭;大兴安岭主要树种细根生物量时空分布及火后变化情况[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王力;枞阳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黄土高原4种植被区典型群落细根生物量和年生产量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5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8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