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马尾松林下经济模式对土壤活性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07 12:57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直接影响着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同时对土壤质量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典型南方红壤侵蚀区的长汀县为研究区,上层林木树种选择当地主栽的马尾松,林下经济模式分别选取:杨梅、无患子、油茶、黄栀子和养殖河田鸡为研究对象,并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样地,通过野外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对不同模式样地的0-100cm 土层的有机碳含量的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基本在7g·kg-1左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垂直分布上表现的规律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土层越深,相邻土层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差异就越小。其中,杨梅模式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其次分别为无患子、养鸡、黄栀子、油茶模式和马尾松参照地。(2)马尾松参照地的有机碳储量在六个样地中最低,0-100cm仅为7.87t·hm-2,其中0-20cm 土层占了 46%。杨梅、无患子、油茶、黄栀子和养鸡模式的土壤碳储量均有所增加。0-20cm占0-100cm 土壤碳...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土壤有机碳
1.2.2 土壤活性碳
1.2.3 可溶性有机碳
1.2.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1.2.5 土壤呼吸
2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面积
2.1.2 气候
2.1.3 地形地貌
2.1.4 水文
2.1.5 土壤
2.1.6 植被
2.2 试验地概况
2.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3.1 研究内容
2.3.2 样地设定
2.3.3 土壤取样及处理
2.3.4 有机碳的测定
2.3.5 土壤碳库储量计算
2.3.6 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2.3.7 可溶性有机碳的测定
2.3.8 土壤呼吸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及碳储量
3.1.1 不同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及其垂直分布
3.1.2 不同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及其垂直分布
3.2 不同模式的微生物生物量碳
3.2.1 不同模式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垂直变化
3.2.2 不同模式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变化
3.3 不同模式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3.3.1 不同模式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垂直分布
3.3.2 不同模式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
3.4 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关系
3.4.1 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关系
3.4.2 土壤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的关系
3.5 不同模式的土壤呼吸
3.5.1 不同模式的土壤呼吸日动态
3.5.2 不同模式的土壤呼吸季节动态
3.5.3 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
3.5.4 土壤呼吸与温度的相互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不同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储量的影响
4.2.2 不同模式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垂直变化的影响
4.2.3 不同模式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变化的影响
4.2.4 不同模式对可溶性有机碳垂直变化的影响
4.2.5 不同模式对可溶性有机碳季节变化的影响
4.2.6 土壤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关系分析
4.2.7 不同模式对土壤呼吸日动态的影响
4.2.8 不同模式对土壤呼吸季节动态的影响
4.2.9 土壤异养呼吸与自养呼吸
4.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郭勇君. 农技服务. 2016(14)
[2]亚热带典型林分对表层和深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J]. 肖好燕,刘宝,余再鹏,万晓华,桑昌鹏,周富伟,黄志群.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4)
[3]马尾松林土壤呼吸组分对不同营林措施的响应[J]. 雷蕾,肖文发,曾立雄,黄志霖,谭本旺. 生态学报. 2016(17)
[4]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J]. 张灿,徐涵秋,张好,唐菲,林中立.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6)
[5]森林转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 李伟,王巧珍,刘小飞,熊德成,林伟盛,胥超,林廷武.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01)
[6]降雨对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冠可溶性有机碳迁移的影响[J]. 吕茂奎,谢锦升,林廷武,江淼华,张浩,王恩熙,邱曦,蒲晓婷,杨玉盛.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5)
[7]不同经营措施下雷竹林土壤呼吸的研究[J]. 黄鹤凤,江洪,谭有靖,吴孟霖. 浙江林业科技. 2014(05)
[8]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J]. 刘苗,刘国华.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7)
[9]杭州湾南岸不同围垦年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变化[J]. 张文敏,吴明,邵学新,姜小三,周斌.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2)
[10]桂林尧山桉树及马尾松林冬季土壤碳通量特征[J]. 吴蒙,马姜明,梁士楚,田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博士论文
[1]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易变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D]. 谢锦升.北京林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华北南部低丘山地刺槐和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根系呼吸特征研究[D]. 吕海燕.河北农业大学 2011
[2]岩溶环境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影响因子[D]. 周莉.广西师范大学 2008
[3]淹水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方法的研究[D]. 陈果.浙江大学 2007
[4]长江中游滩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特征研究[D]. 马涛.西南大学 2007
[5]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与碳平衡研究[D]. 肖胜生.福建农林大学 2007
[6]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呼吸比较研究[D]. 贾淑霞.东北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62600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土壤有机碳
1.2.2 土壤活性碳
1.2.3 可溶性有机碳
1.2.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1.2.5 土壤呼吸
2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面积
2.1.2 气候
2.1.3 地形地貌
2.1.4 水文
2.1.5 土壤
2.1.6 植被
2.2 试验地概况
2.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3.1 研究内容
2.3.2 样地设定
2.3.3 土壤取样及处理
2.3.4 有机碳的测定
2.3.5 土壤碳库储量计算
2.3.6 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2.3.7 可溶性有机碳的测定
2.3.8 土壤呼吸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及碳储量
3.1.1 不同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及其垂直分布
3.1.2 不同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及其垂直分布
3.2 不同模式的微生物生物量碳
3.2.1 不同模式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垂直变化
3.2.2 不同模式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变化
3.3 不同模式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3.3.1 不同模式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垂直分布
3.3.2 不同模式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
3.4 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关系
3.4.1 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关系
3.4.2 土壤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的关系
3.5 不同模式的土壤呼吸
3.5.1 不同模式的土壤呼吸日动态
3.5.2 不同模式的土壤呼吸季节动态
3.5.3 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
3.5.4 土壤呼吸与温度的相互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不同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储量的影响
4.2.2 不同模式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垂直变化的影响
4.2.3 不同模式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变化的影响
4.2.4 不同模式对可溶性有机碳垂直变化的影响
4.2.5 不同模式对可溶性有机碳季节变化的影响
4.2.6 土壤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关系分析
4.2.7 不同模式对土壤呼吸日动态的影响
4.2.8 不同模式对土壤呼吸季节动态的影响
4.2.9 土壤异养呼吸与自养呼吸
4.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郭勇君. 农技服务. 2016(14)
[2]亚热带典型林分对表层和深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J]. 肖好燕,刘宝,余再鹏,万晓华,桑昌鹏,周富伟,黄志群.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4)
[3]马尾松林土壤呼吸组分对不同营林措施的响应[J]. 雷蕾,肖文发,曾立雄,黄志霖,谭本旺. 生态学报. 2016(17)
[4]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J]. 张灿,徐涵秋,张好,唐菲,林中立.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6)
[5]森林转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 李伟,王巧珍,刘小飞,熊德成,林伟盛,胥超,林廷武.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01)
[6]降雨对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冠可溶性有机碳迁移的影响[J]. 吕茂奎,谢锦升,林廷武,江淼华,张浩,王恩熙,邱曦,蒲晓婷,杨玉盛.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5)
[7]不同经营措施下雷竹林土壤呼吸的研究[J]. 黄鹤凤,江洪,谭有靖,吴孟霖. 浙江林业科技. 2014(05)
[8]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J]. 刘苗,刘国华.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7)
[9]杭州湾南岸不同围垦年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变化[J]. 张文敏,吴明,邵学新,姜小三,周斌.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2)
[10]桂林尧山桉树及马尾松林冬季土壤碳通量特征[J]. 吴蒙,马姜明,梁士楚,田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博士论文
[1]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易变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D]. 谢锦升.北京林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华北南部低丘山地刺槐和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根系呼吸特征研究[D]. 吕海燕.河北农业大学 2011
[2]岩溶环境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影响因子[D]. 周莉.广西师范大学 2008
[3]淹水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方法的研究[D]. 陈果.浙江大学 2007
[4]长江中游滩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特征研究[D]. 马涛.西南大学 2007
[5]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与碳平衡研究[D]. 肖胜生.福建农林大学 2007
[6]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呼吸比较研究[D]. 贾淑霞.东北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62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6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