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首麋鹿种群夜间卧息地选择与卧息行为

发布时间:2017-04-10 13:19

  本文关键词:湖北石首麋鹿种群夜间卧息地选择与卧息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夜间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对不同夜间环境的适应,是对能量储存与卧息安全的综合反映,因而成为衡量野生动物行为适应的关键因素之一。夜间卧息行为是野生动物对夜间栖息地的气候、食物可利用程度、隐蔽条件与物种自身特点的间接反映。目前有关有蹄类夜间卧息地选择与卧息行为的研究报道不多,对麇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的夜间卧息地选择及其卧息行为开展研究,有助于了解麇鹿在被重引入后的行为适应,为麇鹿种群的科学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2013年11月-2015年1月,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对湖北石首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的散放麇鹿群体和保护区外(湖北石首市东升镇三合垸)的自然野化麇鹿群体不同季节夜间卧息地选择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散放与野化麇鹿群体分别进行了184个卧息样方和184个对照样方的调查。2014年6-7月、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无雨的天气,借助于夜视仪(Bushnell 260542),采用扫描取样法,对散放与野化麇鹿群体的夜间卧息行为分别进行了13个与12个夜晚的观察。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夜间卧息地选择(1) Mann-Whitey U与t检验表明,散放麇鹿群体春、秋、冬3个季节夜间卧息地选择在植被类型、草本盖度、食物丰富度较、隐蔽度、距隐蔽物距离上均差异显著(P0.05),而在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上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散放麇鹿夜间主要选择在草本盖度较低、食物丰富度较低、隐蔽度较低、距隐蔽物较近、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较远、距水源较近的滩涂生境卧息(P0.05)。逐步判别分析表明,有3个典型判别函数可有效区分各个季节。由草本盖度、食物丰富度、距道路距离、隐蔽度、风速、距水源距离与及距隐蔽物距离构成的判别函数可区分不同季节的夜间卧息地。(2) Mann-Whitey U与t检验表明,野化麇鹿群体春、秋、冬3个季节夜间卧息地选择在植被类型、草本盖度、食物丰富度、隐蔽度、距隐蔽物距离、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上差异显著(P0.05);但夏季野化麇鹿夜间均倾向于选择在草本盖度较低、食物丰富度较低、隐蔽度较低、距隐蔽物较近、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较远、距水源较近的滩涂生境中卧息(P0.05);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同样有3个典型判别函数可有效区分各个季节。由隐蔽度、草本盖度、食物丰富度、距道路距离、距隐蔽物距离、距水源距离构成的判别函数可区分不同季节的夜间卧息地。(3) Mann-Whitey U与t检验表明,散放麋鹿群体与野化糜鹿群体春、秋、冬3个季节夜间卧息地选择均主要在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上存在差异(P0.05)。散放麇鹿卧息地在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上差异不显著,野化麇鹿一般选择在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较远的生境卧息。而夏季由于食物充足以及洪水的影响,散放与野化麇鹿均会选择远离人为干扰的生境;逐步判别分析表明,散放麋鹿与野化糜鹿的判别得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叠与分离。2.夜间卧息行为Mann-Whitey U检验表明,散放麇鹿群体与野化麇鹿群体夏冬季节的夜间卧息行为均在进入卧息地时间与离开卧息地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夏季散放麇鹿与野化麇鹿的夜间卧息行为主要在在卧息时间、卧息结束时间与离开卧息地时间上存在差异(P0.05)。相对于散放麇鹿,野化麇鹿卧息结束时间与离开卧息地时间较早,卧息时间较短;冬季散放麇鹿与野化麇鹿的夜间卧息行为主要在离开卧息地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散放麇鹿,野化麇鹿离开卧息地时间较早,卧息结束时间较早、卧息时间较短。逐步判别分析表明,散放麋鹿与野化麇鹿在夏冬季夜间卧息行为特征上均存在较大的分离与重叠。3.夜间卧息行为与卧息地特征关系多元线性回归表明,散放麇鹿与野化麇鹿的夜间卧息行为与卧息地特征间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散放麇鹿的夜间卧息开始时间、卧息时间与卧息结束时间和卧息特征间存在多元线性关系(P0.05);野化糜鹿的进入卧息地时间、卧息开始时间、卧息时间、卧息结束时间、离开卧息地时间均与卧息地特征间存在多元线性关系(P0.05)。4.结论本文首次对麇鹿夜间卧息地地选择与卧息行为开展研究,初步揭示了麇鹿不同季节与种群的夜间卧息地选择与卧息行为变化,为麇鹿夜间行为适应研究提供了基础。散放麇鹿与野化麇鹿的夜间卧息地与夜间卧息行为均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具有相近变化趋势,这可能与保护区和三合垸相近的气候、生境条件以及麇鹿生物学特性有关。但保护区和三合垸不同的人为干扰、洪水与围栏等因素可能导致了散放麇鹿与野化麇鹿夜间卧息地与夜间卧息行为上的差异。5.保护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及该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建议湖北石首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尽可能争取获得保护区围栏外的缓冲区与三合垸的土地所有权或管理权,扩大围栏面积;(2)尽可能地保留麇鹿夜间卧息的隐蔽环境;(3)加强对自然保护区与三合垸的巡护管理,降低人为干扰;(4)利用GPS追踪技术对麇鹿进行监测,完善麇鹿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
【关键词】:麋鹿 夜间卧息地选择 夜间卧息行为 野化种群 湖北石首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58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 1.2 文献综述12-21
  • 1.2.1 麋鹿的物种介绍12-13
  • 1.2.2 国外麋鹿研究概况13
  • 1.2.3 国内麋鹿研究概况13-17
  • 1.2.4 卧息地选择研究概况17-19
  • 1.2.5 卧息行为研究概况19-21
  • 2 研究地点概况21-24
  • 2.1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22
  • 2.1.1 自然概况21-22
  • 2.1.2 保护区发展历史22
  • 2.2 湖北石首市东升镇三合垸22-24
  • 3 研究方法24-27
  • 3.1 研究对象24
  • 3.2 研究仪器设备24
  • 3.3 调查方法24-26
  • 3.3.1 夜间卧息地选择研究24-25
  • 3.3.2 夜间卧息行为研究25-26
  • 3.4 数据处理26-27
  • 4 结果与分析27-54
  • 4.1 麋鹿夜间卧息地选择27-47
  • 4.1.1 散放麋鹿不同季节夜间卧息地选择27-35
  • 4.1.2 野化麋鹿不同季节夜间卧息地选择35-43
  • 4.1.3 散放麋鹿与野化麋鹿的差异43-47
  • 4.2 麋鹿夜间卧息行为47-51
  • 4.2.1 散放麋鹿夜间卧息行为47-48
  • 4.2.2 野化麋鹿夜间卧息行为48-49
  • 4.2.3 散放麋鹿与野化麋鹿的差异49-51
  • 4.3 麋鹿夜间卧息行为与卧息地特征的关系51-54
  • 4.3.1 围栏内麋鹿夜间卧息行为与卧息地特征的关系51
  • 4.3.2 三合垸麋鹿夜间卧息行为与卧息地特征的关系51-54
  • 5 讨论54-57
  • 5.1 夜间卧息地选择54-55
  • 5.1.1 麋鹿夜间卧息地选择特征的重叠54
  • 5.1.2 麋鹿夜间卧息地选择特征的分离54-55
  • 5.2 夜间卧息行为55-57
  • 6 结论与建议57-60
  • 6.1 结论57-58
  • 6.2 建议58-60
  • 参考文献60-72
  • 附录A 麋鹿夜间卧息地照片72-73
  • 附录B 麋鹿卧息照片73-74
  • 附录C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74-75
  • 附录D 湖北石首三合垸植被分布图75-76
  •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76-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成;李鹏飞;杨道德;温华军;张玉铭;蒋志刚;;湖北石首散养麋鹿种群的调控机制:密度制约下种群产仔率下降[J];生物多样性;2015年01期

2 丁玉华;任义军;温华军;李鹏飞;高大立;常青;;中国野生麋鹿种群的恢复与保护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4年02期

3 张树苗;张林源;胡德夫;李夷平;;麋鹿健康监测体系初探[J];林业资源管理;2014年01期

4 孟浩;武慧娟;张林源;韩春梅;高庆华;;麋鹿mtDNA控制区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J];经济动物学报;2014年01期

5 唐佳;李德品;徐怀亮;肖文;;动物生境利用研究方法综述[J];四川动物;2013年04期

6 张树苗;张林源;梁兵宽;胡德夫;;麋鹿血清肝功能相关酶的测定与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05期

7 徐建宁;张玉铭;杨道德;宋玉成;温华军;李鹏飞;;湖北石首麋鹿发情期群主行为[J];生态学杂志;2013年05期

8 邹师杰;宋玉成;杨道德;李鹏飞;;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冬季卧息地微生境选择[J];生态学杂志;2013年04期

9 钟震宇;张林源;唐宝田;;2000—2009年北京南海子麋鹿出血性肠炎发生特点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3年04期

10 朱洪强;葛志勇;刘庚;姜春艳;张冬冬;张香东;常素慧;毛之夏;;黄泥河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J];生态学报;2013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湖北石首麋鹿种群夜间卧息地选择与卧息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6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