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逆时偏移深度域层速度建模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地震波逆时偏移深度域层速度建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地震波逆时深度偏移技术是现阶段地震偏移技术领域内比较精确的偏移成像方法。但是,逆时偏移技术对深度域层速度模型依赖性很强。逆时偏移能否达到预期成像效果取决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精确程度,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精确与否决定了逆时偏移的精度。本文主要对地震波逆时偏移及深度域层速度建模方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详细介绍和系统研究了逆时偏移的基本理论、原理及逆时偏移成像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分别详细推导了适用于二维和三维的交错网格一阶速度-应力声波方程正演和逆时延拓的高阶精度有限差分解法。研究适用于二维和三维逆时偏移的边界条件,包括最佳匹配层法(PML)吸收边界及随机边界条件,有效压制伪反射噪声,而后根据零延迟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进行偏移成像。分析逆时偏移中产生低频噪声的原因,运用Laplace滤波算子消除对逆时偏移成像产生恶化效果的低频噪声。并以两个不同的模型数据来实际验证逆时偏移成像技术的效果。系统的研究了构建深度域层速度初始模型及后续修正的方法。在初始层速度模型的构建方面:对共炮点道集抽取CMP道集,进行叠加速度分析,将叠加速度转变为均方根速度,再根据DIX公式转为时间域层速度。对时间域层速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深度域初始层速度模型。在深度域层速度初始模型的修正更新方面:使用波前矢量的方法计算地震波的入射角,同时运用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方法求取地层倾角,而后应用经过高斯采样定理修改后的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提取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详细推导角道集剩余曲率的求取公式并给出剩余曲率、走时残差、地层倾角、入射角的定量关系式。给出了求取灵敏度矩阵所需的速度模型网格中的旅行时路径的计算公式,由角道集的走时残差与射线路径并加入正则化条件构建层析速度反演方程组。详细推导了求解层析速度反演方程组时所用的最小二乘正交分解法(LSQR)公式,用以求取速度更新量。根据求解层析反演方程组得到的速度更新量自上而下逐层修正初始速度模型。当逆时偏移角道集的同向轴水平时,即得到了适合于逆时偏移的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本文采用一个模型数据来验证速度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对三个不同地区的实测数据进行深度域层速度建模和逆时偏移,包括两个二维数据和一个三维数据,用以验证本论文研究的逆时偏移深度域层速度建模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实用性。
【关键词】:逆时偏移 深度域层速度建模 偏移速度分析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层速度层析反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3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前言11-21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1.3.1 逆时偏移研究现状14-16
- 1.3.2 深度域层速度建模技术研究现状16-19
- 1.4 本文研究内容19-21
- 2. 地震波逆时偏移的实现21-38
- 2.1 地震波正演算法研究22-27
- 2.1.1 二维地震波正演算法研究22-25
- 2.1.2 三维地震波正演算法研究25-27
- 2.2 稳定性条件27-28
- 2.3 边界条件28-30
- 2.3.1 PML边界条件28-30
- 2.3.2 随机边界30
- 2.4 地震波逆时延拓算法30-31
- 2.4.1 二维地震波逆时延拓算法30-31
- 2.4.2 三维地震波逆时偏移算法31
- 2.5 逆时偏移成像条件31-32
- 2.6 偏移噪声压制32-33
- 2.7 模型算例33-38
- 2.7.1 水平层状模型33-36
- 2.7.2 Marmousi模型试算36-38
- 3 地震波深度域层速度建模方法研究38-56
- 3.1 初始模型建立41
- 3.2 地层倾角和入射角的计算41-43
- 3.2.1 地层倾角的计算42
- 3.2.2 入射角度的计算42-43
- 3.4 角道集的提取43-44
- 3.5 角道集剩余曲率的求取44-45
- 3.6 走时残差的计算45
- 3.7 灵敏度矩阵的求取45-47
- 3.8 层析反演方程组的构建47-48
- 3.9 层析反演方程组的求解48-50
- 3.10 速度模型的更新优化50-51
- 3.11 模型算例51-56
- 4 在实际资料中的应用56-69
- 4.1 在二维实测资料中的应用56-64
- 4.1.1 在构造简单的资料中的应用56-60
- 4.1.2 在二维复杂构造区的应用60-64
- 4.2 在三维实际资料中的应用64-69
- 5 结论与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78
- 致谢78-79
- 个人简历79-80
- 发表的学术论文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勤勇;段心标;;逆时偏移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石油物探;2010年01期
2 张春燕;李振春;孙小东;;逆时偏移方法技术进展综述[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年05期
3 滕厚华;许卫华;于晓莉;尚新民;贺红蕾;;无反射递推算法叠后逆时偏移的研究与应用[J];油气地球物理;2011年04期
4 许璐;孟小红;刘国峰;;逆时偏移去噪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4期
5 王童奎;李莹;郭爱华;石文武;杨晓利;孙明;潘欢;;逆时偏移技术在南堡1号构造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6期
6 康智清;刘恩;司杰戈;陈康;;逆时偏移剖面假象产生机制及其消除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01期
7 胡明顺;潘冬明;董守华;金红娣;赵新;;基于散射理论的逆时偏移随机边界构建策略优化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4期
8 张叔伦;陈静;张关泉;;逆时偏移的方向导数算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年06期
9 Ruey-Chyuan Shih;A.R.Levander;陈炳文;;层剥离逆时偏移[J];国外油气勘探;1995年04期
10 杨威;王建斌;胡鹏飞;;逆时偏移法在复杂地区成像中的应用[J];新疆地质;201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启振;秦童;;逆时偏移最佳匹配层边界实现[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陈康;;逆时偏移剖面的波数域分析及高阶拉普拉斯滤波算法的实现[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龙云;韩立国;韩利;邓武斌;;单程波逆时偏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庆洋;李振春;黄建平;;基于双变算法的精细逆时偏移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曹晓莉;黄建平;李振春;;最小二乘逆时偏移高精度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许璐;孟小红;刘国峰;;成像后压制逆时偏移噪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薛霆哠;张书杰;;逆时偏移中坡印廷向量滤波的改进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杨仁虎;毛伟健;凌云;;逆时偏移储层成像波形校正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曾同生;李振春;;基于叠前逆时偏移的速度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昊;刘伊克;王一博;;地震叠前逆时偏移不同边界处理方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跃;物探院逆时偏移成像技术跻身国际前列[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刘洪宇;石油HPC走向“平衡计算”[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爽;基于近似解析离散化算子的逆时偏移方法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14年
2 程飞;多井井间三维波场数值模拟与逆时偏移成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方刚;基于Lowrank分解的地震正演模拟与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田坤;黏性介质正演及逆时偏移成像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赵旭;时域声波方程逆时偏移成像及其角道集计算[D];吉林大学;2015年
6 张慧;非均质储层双变网格正演模拟和弹性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黄翼坚;多井源距VSP速度分析及逆时偏移[D];长安大学;2010年
8 沈铭成;TI介质qP波正演模拟与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9 傅磊;机载探地雷达相关技术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巩向博;金属矿地震高精度成像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杰;基于声波方程的数值模拟与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魏巍;基于叠前逆时偏移方法的圆管损伤识别[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敬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地震资料逆时偏移[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诗竹;VSP数据成像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柯璇;复杂构造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侯维丽;逆时偏移成像[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郭雪豹;VSP地震资料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李晶晶;TTI介质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曹晓莉;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刘兴达;各向异性逆时偏移联合成像及GPU协同运算[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关键词:地震波逆时偏移深度域层速度建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