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岸海域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环境演化
发布时间:2021-01-13 13:28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海洋资源丰富。深刻认识浙江近岸海域末次冰消期以来的环境演化规律,探索浙江近岸海域海陆相互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能够为浙江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对预测未来海岸带环境演化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近岸海域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钻孔沉积物样品为材料。根据浙江近岸海域的浅地层剖面获得地震地层情况,对ECS-1301孔的沉积物进行AMS 14C测年、光释光测年、粒度分析、微体古生物鉴定等测试,并与ESC-1302孔对比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浙江近岸海域的浅地层剖面从上至下显示4个主要的地震反射界面T1T4,地震单元从上至下为SU1SU5,而其中SU1、SU2(可进一步划分为SU2-1和SU2-2)、SU3分别对应于该区2个钻孔岩心所揭示的末次冰消期以来发育的沉积单元DU1、DU2(可进一步划分为DU2-1和DU2-2)、DU3。2.各沉积单元形成时间和沉积环境如下:(1)DU3形成于MIS 2MIS 1早期,这期间在研究区的...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研究区概况10图2-1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类型图(据浙江中部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资料,未公开发表,改绘)2.2环流体系浙江近岸海域研究区及附近区域的环流主要包括:长江冲淡水、浙闽沿岸流、台湾暖流、黑潮等(图2-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11图2-2研究区及邻近海域环流(据Lian,2016,有修改;浙闽沿岸流和长江冲淡水实线代表冬季,虚线代表夏季)2.2.1长江冲淡水长江冲淡水是由长江入海径流形成的,与海水以31等盐度线为界限(Beardsleyetal.,1985)。众多学者在近几十年对长江冲淡水扩展路径和范围的季节性变化以及背后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对于一些问题还有不同的见解,但是目前认为长江冲淡水有冬、夏两条经典扩展路径(毛汉礼等,1963)。冬季为长江入海径流量的枯水期,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冬季长江冲淡水扩展路径沿岸南下,范围仅限于贴岸的一狭带内(袁耀初等,1982;Beardsleyetal.,1985);而夏季为长江入海径流量的丰水期,因此长江冲淡水路径与范围与冬季大不相同。长江冲淡水在路径上先以射流的方式向东南方向流动,之后高温低盐长江冲淡水在122.5°E附近转向东北扩展,淡水舌可至济州岛(Beardsleyetal.,1985;Changetal.,200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闽北近岸海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层特征及其演化[J]. 徐承芬,张勇,孔祥淮,胡刚,毕世普,牟秀娟,宁泽,张晓波. 沉积学报. 2020(02)
[2]公元1000—2000年中国北方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序列重建与分析[J]. 韩健夫,杨煜达,满志敏. 古地理学报. 2019(04)
[3]中国中世纪气候异常期温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J]. 郑景云,刘洋,吴茂炜,张学珍,郝志新. 地理学报. 2019(07)
[4]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东海区为例[J]. 田鹏,李加林,姜忆湄,史小丽,王丽佳,刘瑞清,童晨,周子靖,邵姝遥. 生态学报. 2019(04)
[5]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zardous Ge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Marine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East China Sea[J]. QIU Jiandong,LIU Jian,YUE Nana,WANG Shuang,MAI Duc D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8(06)
[6]晚全新世东亚季风高分辨率沉积记录:来自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证据[J]. 徐军,石学法,刘升发,刘建兴,单新,董智. 海洋科学进展. 2018(02)
[7]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的季节特征及其对典型海湾的影响[J]. 王翠,郭晓峰,方婧,李青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8(01)
[8]黄河三角洲地区YRD-1402孔沉积物光释光年代学与沉积环境[J]. 张欣,刘健,王飞飞,仇建东,王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3)
[9]Late Quaternar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fshore of the Hangzhou Bay,East China——implications for sea level change and formation of Changjiang alongshore current[J]. 王昕,石学法,王国庆,乔淑卿,王昆山,姚政权,王旭晨.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5(03)
[10]南黄海西部陆架区SYS-0803孔上部岩心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孔祥淮,刘健,徐刚,仇建东,王飞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4(05)
博士论文
[1]浙江近岸海域近现代沉积作用与全新世沉积环境演化[D]. 梁娟.中国地质大学 2019
[2]东海闽浙沿岸全新世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的生物标志物记录[D]. 陈立雷.中国地质大学 2018
[3]东海陆架近代泥质沉积源汇过程的矿物学响应[D]. 张凯棣.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7
[4]北黄海陆架晚第四纪地层结构与物源环境演变研究[D]. 陈晓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4
[5]东海水团特征及黑潮与东海陆架水交换研究[D]. 齐继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4
[6]山东半岛南部滨浅海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结构与沉积环境演化[D]. 仇建东.中国海洋大学 2012
[7]南黄海西部陆架冰后期三种典型沉积类型的沉积演化研究[D]. 温春.中国海洋大学 2012
[8]黄海西部近岸陆架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演化与物源研究[D]. 张军强.中国海洋大学 2012
[9]全新世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作用及古环境演变[D]. 刘升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10]浙江省海涂土壤资源利用动态监测及其系统的设计与建立[D]. 丁丽霞.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黑潮与东海水交换定量估算[D]. 张瑞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6
[2]舟山市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对策[D]. 贺位忠.浙江海洋学院 2013
[3]东海近岸泥质区百年来重金属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 陈彬.中国海洋大学 2011
[4]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痕量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D]. 丁喜桂.山东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4948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研究区概况10图2-1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类型图(据浙江中部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资料,未公开发表,改绘)2.2环流体系浙江近岸海域研究区及附近区域的环流主要包括:长江冲淡水、浙闽沿岸流、台湾暖流、黑潮等(图2-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11图2-2研究区及邻近海域环流(据Lian,2016,有修改;浙闽沿岸流和长江冲淡水实线代表冬季,虚线代表夏季)2.2.1长江冲淡水长江冲淡水是由长江入海径流形成的,与海水以31等盐度线为界限(Beardsleyetal.,1985)。众多学者在近几十年对长江冲淡水扩展路径和范围的季节性变化以及背后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对于一些问题还有不同的见解,但是目前认为长江冲淡水有冬、夏两条经典扩展路径(毛汉礼等,1963)。冬季为长江入海径流量的枯水期,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冬季长江冲淡水扩展路径沿岸南下,范围仅限于贴岸的一狭带内(袁耀初等,1982;Beardsleyetal.,1985);而夏季为长江入海径流量的丰水期,因此长江冲淡水路径与范围与冬季大不相同。长江冲淡水在路径上先以射流的方式向东南方向流动,之后高温低盐长江冲淡水在122.5°E附近转向东北扩展,淡水舌可至济州岛(Beardsleyetal.,1985;Changetal.,200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闽北近岸海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层特征及其演化[J]. 徐承芬,张勇,孔祥淮,胡刚,毕世普,牟秀娟,宁泽,张晓波. 沉积学报. 2020(02)
[2]公元1000—2000年中国北方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序列重建与分析[J]. 韩健夫,杨煜达,满志敏. 古地理学报. 2019(04)
[3]中国中世纪气候异常期温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J]. 郑景云,刘洋,吴茂炜,张学珍,郝志新. 地理学报. 2019(07)
[4]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东海区为例[J]. 田鹏,李加林,姜忆湄,史小丽,王丽佳,刘瑞清,童晨,周子靖,邵姝遥. 生态学报. 2019(04)
[5]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zardous Ge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Marine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East China Sea[J]. QIU Jiandong,LIU Jian,YUE Nana,WANG Shuang,MAI Duc D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8(06)
[6]晚全新世东亚季风高分辨率沉积记录:来自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证据[J]. 徐军,石学法,刘升发,刘建兴,单新,董智. 海洋科学进展. 2018(02)
[7]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的季节特征及其对典型海湾的影响[J]. 王翠,郭晓峰,方婧,李青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8(01)
[8]黄河三角洲地区YRD-1402孔沉积物光释光年代学与沉积环境[J]. 张欣,刘健,王飞飞,仇建东,王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3)
[9]Late Quaternar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fshore of the Hangzhou Bay,East China——implications for sea level change and formation of Changjiang alongshore current[J]. 王昕,石学法,王国庆,乔淑卿,王昆山,姚政权,王旭晨.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5(03)
[10]南黄海西部陆架区SYS-0803孔上部岩心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孔祥淮,刘健,徐刚,仇建东,王飞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4(05)
博士论文
[1]浙江近岸海域近现代沉积作用与全新世沉积环境演化[D]. 梁娟.中国地质大学 2019
[2]东海闽浙沿岸全新世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的生物标志物记录[D]. 陈立雷.中国地质大学 2018
[3]东海陆架近代泥质沉积源汇过程的矿物学响应[D]. 张凯棣.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7
[4]北黄海陆架晚第四纪地层结构与物源环境演变研究[D]. 陈晓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4
[5]东海水团特征及黑潮与东海陆架水交换研究[D]. 齐继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4
[6]山东半岛南部滨浅海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结构与沉积环境演化[D]. 仇建东.中国海洋大学 2012
[7]南黄海西部陆架冰后期三种典型沉积类型的沉积演化研究[D]. 温春.中国海洋大学 2012
[8]黄海西部近岸陆架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演化与物源研究[D]. 张军强.中国海洋大学 2012
[9]全新世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作用及古环境演变[D]. 刘升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10]浙江省海涂土壤资源利用动态监测及其系统的设计与建立[D]. 丁丽霞.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黑潮与东海水交换定量估算[D]. 张瑞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6
[2]舟山市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对策[D]. 贺位忠.浙江海洋学院 2013
[3]东海近岸泥质区百年来重金属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 陈彬.中国海洋大学 2011
[4]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痕量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D]. 丁喜桂.山东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4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7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