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观测研究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发布时间:2021-01-27 14:56
  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位于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地带,区域内发育了具有独特运动学特征的弧形构造带。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探讨该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及其邻区的构造变形模式,还能进一步增强对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以及青藏高原和秦岭造山带四大构造交汇地带转换关系的认识。同时,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处于南北地震带北段,构造活动强烈,历史上发生过多次8级及以上地震,其地震危险性不容小觑。本论文依托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等方法,综合利用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及其周边的GPS台站观测数据,获得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地区现今三维形变场。进一步,利用上述获得GPS速度场做为反演模型的输入数据,结合收集到的研究区活动断裂几何运动学参数、人工地震深部探测等数据,使用“后向滑移”块体模型建立研究区断裂三维运动学模型,反演模拟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地区主要断层的滑动速率、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进而,研究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现今地壳形变特征、讨论其构造转换区域动力学机制。同时,探讨由滑动亏损引起的断层周围的弹性形变,开展地震危险性分析,圈出地震危险性较大的区域。获...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GPS观测研究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构造单元,示意图,鄂尔多斯


第二章研究区域概况9第章研究区域概况2.1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的区域构造背景鄂尔多斯块体作为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103]在我国华北地区现代构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论文的研究区域即为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其位于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地带,同时从地貌形态上看,又处于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鄂尔多斯盆地的交接区域(图2.1a)。研究区域构造地貌十分复杂,既有盆地也有山脉高原。研究区域西部为陇西盆地,其东南隅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部位;往东六盘山将陇西盆地与黄土高原分隔开来;往南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的秦岭山脉与平均海拔为1000米的黄土高原之间夹着平均海拔为500米左右的渭河盆地。图2.1研究区域构造单元与主要断裂展布示意图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的作用下,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受到青藏高原北东向的挤压作用,区域内发育了陇县-宝鸡断裂带、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海原-六盘山断裂带、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等多条活动断裂带(图2.1b),而这些断裂带的变形特征也反映了青藏高原通过鄂尔多斯块体西南边界对整个块体产生强烈的NE向挤压作用。其中,陇县-宝鸡断裂带是鄂尔多斯块体西南部与青藏块体东北部交界处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带,而岐山-马召断裂是此断裂带中活动性较强的一条断裂,断裂性质为左旋走滑兼正断,第四纪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0.5~1.2mm/a[104];陇县-宝鸡断裂为左旋逆断层,水平滑动速率仅为0.03mm/a左

分布图,地震活动性,分布图,左旋走滑


GPS观测研究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现今地壳形变特征10右,垂直滑动速率仅为0.025~0.042mm/a[105],活动性较弱。西秦岭断裂带处于南北地震带北段,同时也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区,是西秦岭-松潘构造结与陇西盆地的主要分界断裂,其断裂性质为左旋走滑兼逆断,其走滑运动速率为2.1~2.8mm/a,垂直运动速率为0.28mm/a左右[106-107]。六盘山断裂东侧为陇西盆地,西侧为鄂尔多斯盆地,北接海原断裂带,南邻陇县-宝鸡断裂带,是一条NNW走向的逆-左旋走滑断裂,其第四纪水平滑动速率为1~3mm/a,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9mm/a[108-111]。海原断裂是一条形态似弧形的不连续的左旋走滑断裂,西起甘肃景泰,东止于六盘山东麓,与六盘山断裂相接,左旋走滑速率约为4.5±1.0mm/a[112]。香山-天景山断裂是一条向北东凸起的弧形断裂,晚第四纪左旋走滑速率为1.62-5.18mm/a[113-115]。断裂的几何展布情况(图2.1b)也充分体现了青藏高原向外扩展时与华南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的相互作用。2.2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的地震活动性图2.2研究区域地震活动性分布图地震活动性,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的地震活动特性。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构造活动强烈(图2.2),是南北地震带北段8级大地震最集中的区域,地震灾害严重。历史上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地震,如1556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1654年甘肃天水南8级地震、1879年甘肃武都南8级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8.6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东缘中下地壳流与地壳变形[J]. 尹力,罗纲,孙云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18(10)
[2]基于多源遥感解译和野外验证的断裂几何展布——以西秦岭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为例[J]. 张波,王爱国,袁道阳,吴明,刘小丰,郑龙.  地震地质. 2018(05)
[3]鲜水河断裂带三维变形特征[J]. 赵静,任金卫,江在森,岳冲.  地震地质. 2018(04)
[4]2014年鲁甸6.5级地震GPS同震位移及反演分析[J]. 魏文薪,江在森,邵德胜,邵志刚,刘晓霞,邹镇宇,王岩.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4)
[5]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闭锁与变形特征[J]. 赵静,任金卫,江在森,刘晓霞,牛安福,闫伟,岳冲,苑争一.  地震研究. 2018(02)
[6]青藏高原下地壳热变形和管道流研究[J]. 杨文采,侯遵泽,徐义贤,颜萍.  地质论评. 2017(05)
[7]基于GPS数据的海原-六盘山断裂带滑动速率亏损时空分布[J]. 郝明,李煜航,秦姗兰.  地震地质. 2017(03)
[8]基于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Rayleigh波相速度层析成像[J]. 潘佳铁,李永华,吴庆举,丁志峰,余大新.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6)
[9]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流及动力过程[J]. 朱介寿,王绪本,杨宜海,范军,程先琼.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6)
[10]喜马拉雅主逆冲断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特征研究[J]. 赵静,江在森,牛安福,武艳强,占伟,魏文薪.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7(12)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西南缘活动构造几何图像、运动特征及构造变形模式[D]. 李新男.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7
[2]GPS观测研究现今青藏高原地壳形变机制[D]. 葛伟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6
[3]青藏高原东北部几条主要断裂带的定量研究[D]. 李传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利用GPS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断裂活动特征[D]. 叶茂盛.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8
[2]陇县—宝鸡断裂带发育特征及活动性分析[D]. 石卫.长安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03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003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7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