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围填海时空演化特征及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21-01-29 03:03
  沿海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渤海作为中国北方唯一的海域,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填海是沿海地区利用的主要途径,1985年以来,渤海海域围填海规模不断扩大,引发了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于2018年印发了全面禁止新增围填海审批的文件,以缓解围填海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厘清围填海发展现状,分析围填海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对围填海活动的整治及填海区域土地有序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17、2019年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依托于ENVI和ARCGIS平台,对渤海海域各个时期的围填海岸线和围填海利用分类信息进行了提取,计算围填海海岸线分形维数、围填海岸线围垦强度系数和围填海开发强度指数,建立了围填海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和总结1985-2019年间渤海海域围填海活动与演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定量分析社会经济因子对围填海活动的驱动作用,定性分析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围填海活动的驱动作用。结果显示,1985-2019年间,渤... 

【文章来源】: 温馨燃 吉林大学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渤海海域围填海时空演化特征及发展建议


围填研究区

海岸线,分形维数,渤海,海域


第3章围填海时空演化特征分析19续表3.2围填海岸线分析维数年份网格数(万)分形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维数201732.5013.027.845.544.273.432.882.452.131.901.2255201931.7312.817.755.484.223.402.852.432.121.891.2185(1)分形维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即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围填海岸线的形状变化趋向于曲折化和复杂化;(2)分形维数在1995年、2005年、2019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围填海岸线长度的增加是分形维数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理论上,在渤海海域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岸线长度的增加必然要通过岸线形状的蜿蜒化和曲折化来实现;实际上,不论是通过围海还是填海的方式利用海岸带,都会使围填海岸线向海推进,导致原本相对光滑平直的海岸线出现弯曲迂折,进而使分形维数增大。图3.11985-2019年渤海海域围填海岸线分形维数变化情况分形维数阶段性下降的原因不尽相同。1990-1995年,围填海活动发展速度放缓,围填海总面积不足1985-1990年的一半,约为4.61×104hm2,直接导致围填海岸线的年均增长量下降,仅为15.5km/a,同时,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以及泥沙的堆积作用下,海岸的曲折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自然因素对岸线变化的影响大于人类围填海活动对岸线变化的影响,从而出现1995年围填海岸线分形维数小幅下降的特征。2000-2015年,围填海发展规模空前,围填海岸线长度增长量逐年提高(2000-2005年增加

趋势图,省市,渤海,系数


第3章围填海时空演化特征分析22图3.2渤海沿线各省市围垦强度系数变化趋势辽宁盛河北盛天津市以及山东省围垦强度系数变化的趋势与环渤海围垦强度系数变化的趋势在整体上保持一致(图3.2),第一个高峰值出现在1985-1990年,第二个高峰值出现的时间略有差异。河北盛天津市的围垦峰值出现在2005—2010年,山东省围垦峰值略早于其他省市,出现在2000—2005年,而辽宁省围垦峰值则略晚于其他省市,出现在2005—2015年。差异出现的原因与围填海利用方式、管理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末期,围填海主要用于海水养殖,并且围填海审批制度尚不完善,渤海沿线各省市纷纷开始圈围海域发展渔业,所以第一个围垦高峰值均出现在1985-1990年;21世纪初期,围填海利用方式逐歩转变为以修建港口、扩张城市空间等为主的建设用途,同时围填海审批制度日益完善,建设用海需要通过相对严格的审批流程,由于各省市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不尽相同,所以导致第二个围垦高峰值在出现的时间上存在先后差异。2017-2019年盘锦市、唐山市、沧州市的围垦强度系数出现负值,原因可能为围填海发展速度下降,受自然因素影响,原本向海凸进的岸线出现小幅度的向陆后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围填海利用效率概念及其评价方法探讨[J]. 庞琳.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9(01)
[2]围填海工程对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 张敏霞.  化工管理. 2019(03)
[3]围填海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其标准化修复对策[J]. 宋薇.  中国标准化. 2017(22)
[4]基于时序NDVI数据的洞庭湖区湿地植被类型信息提取[J]. 刘晓农,邢元军,罗鹏.  林业资源管理. 2017(04)
[5]我国围填海效益评估研究回顾和展望[J]. 甘付兵,陈鹏程,林桂芳.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05)
[6]Characteristics of coastline changes in mainland China since the early 1940s[J]. HOU XiYong,WU Ting,HOU Wan,CHEN Qing,WANG YuanDong,YU LiangJu.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6(09)
[7]中国海岸带围垦遥感分析[J]. 吴文挺,田波,周云轩,舒敏彦,戚纤云,胥为.  生态学报. 2016(16)
[8]中国大规模围填海造地的驱动机制及需求预测模型[J]. 黄杰,索安宁,孙家文,尹晶.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9]基于分形维数的环渤海地区海岸线变迁及成因分析[J]. 许宁,高志强,宁吉才.  海洋学研究. 2016(01)
[10]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围填海造地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 魏婷.  国土资源情报. 2016(02)

博士论文
[1]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演进过程与岸线、湿地变化关系研究[D]. 穆雪男.天津大学 2014
[2]围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D]. 胡斯亮.中国海洋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我国围填海造地与陆域土地管理衔接研究[D]. 杨静娴.浙江大学 2018
[2]近三十五年中国海岸线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D]. 肖锐.华东师范大学 2017
[3]围填海遥感影像边缘检测与迁移分类研究[D]. 杨雪.大连理工大学 2015
[4]基于面向对象决策树算法的土地利用遥感分类初步研究[D]. 高帆.云南师范大学 2015
[5]基于面向对象图像分析的围填海工程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 鞠明明.南京师范大学 2013
[6]基于面向对象的海岸带水产养殖模式识别[D]. 王晓轩.广州大学 2011
[7]围填海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路径探讨[D]. 兰香.中国海洋大学 2009
[8]海岸线卫星遥感提取方法研究[D]. 马小峰.大连海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6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006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