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样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样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华北与长白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地形组成复杂,高等植物种类较多。目前,还没有对城山头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为了更加合理、科学的管理保护区,保护该区植物多样性,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搜集、查阅资料,从物种组成、分布类型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对保护区陆域植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70种,分别属于63科,188属。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9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54科179属258种。该区物种丰富,被子植物在物种组成中占有很大比例。(2)保护区63科中,大科(10)3个,中等科(5—9)10个,寡种科(2—4)31个,单种科(1)19个。科、属的数量差别较大,优势科、属突出。(3)保护区的种子植物所有属中,共有14个分布类型,包括13个类型和1个亚类型,其中主要为北温带分布,其次为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和旧世界温带分布,剩余10个分布类型所占比例不足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3。在这个区域中,种子植物的分布类型多,呈现一定相互交汇的特征。(4)本区域的植被类型有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9种,群系19种。植被类型多,分布范围广。(5)该区有近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中国特有种25种;外来入侵种9种。本文全面地调查和研究了保护区有代表性的高等植物群落,掌握了本区植物多样性现状,为城山头自然保护区今后能够系统、合理的管理及开发提供了资料支持,并且给出了保护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等植物多样性 植物区系 植被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8.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1 绪论9-14
- 1.1 生物多样性研究背景9-10
- 1.2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10-11
- 1.3 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11-13
- 1.4 研究意义13-14
- 2 城山头自然保护区概况14-18
- 2.1 地理位置14-15
- 2.2 地质地貌15
- 2.2.1 大地构造15
- 2.2.2 地层15
- 2.2.3 地形地貌15
- 2.3 水文条件15
- 2.4 气候条件15-17
- 2.4.1 气温16
- 2.4.2 降水16
- 2.4.3 风况16-17
- 2.4.4 雾况17
- 2.5 土壤17-18
- 2.5.1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17
- 2.5.2 土壤的形成过程17-18
- 2.5.3 主要土壤类型18
-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8-22
- 3.1 研究方法18-20
- 3.1.1 调查方法18-19
- 3.1.2 统计方法19-20
- 3.2 技术路线20-22
- 4 调查结果22-27
- 4.1 蕨类植物22-23
- 4.2 裸子植物23
- 4.3 被子植物23-24
- 4.4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4-25
- 4.5 中国特有种和外来入侵种25-27
- 5 城山头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样性分析27-34
- 5.1 科内属、种组成27-29
- 5.2 属内种的组成29-31
- 5.3 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31-34
- 6 城山头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性34-39
- 6.1 概述34-35
- 6.2 植被类型分述35-39
- 6.2.1 植被类型35-38
- 6.2.2 植被型分布38-39
- 7 结果与讨论39-40
- 7.1 本区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被子植物占有很大比例39
- 7.2 科、属数差异较大,优势科、属明显39
- 7.3 植物分布类型较多,有较为明显的植物交汇的特点39-40
- 7.4 植被类型较多,分布范围广40
- 7.5 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较少,但有一定的保护价值40
- 8 保护对策及建议40-43
- 8.1 建全管理制度,增强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40-41
- 8.2 加强保护现有植被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外来入侵物种41
- 8.3 对濒危物种、中国特有种重点保护41
- 8.4 加大资金投入,重视科研人才,提高管理能力41-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1: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名录46-54
- 附录2:样方GPS坐标汇总54-55
- 附录3: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样方分布图55-56
- 附录4: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涛;杨小波;李东海;吴庆书;曹士伟;孙波;;海南万宁神州半岛自然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8年02期
2 刘中正;彭培好;周正坤;;基于3S技术的雅江县植被类型调查与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3年02期
3 刘世梁;刘琦;王聪;杨珏婕;邓丽;;道路建设对区域植被类型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4 蔡壬侯 ,何绍箕;杭州西湖山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4期
5 乔秉钧;寇有观;;浙江省山地丘陵区植被类型在遥感影象中的解译[J];中国草原;1983年02期
6 张金屯;五台山植被类型及分布[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7 杨一川;庄平;;巨北峰植被类型及珍稀植物分布规律[J];资源开发与保护;1986年04期
8 黄威廉;台湾植被类型分类系统[J];贵州科学;2003年Z1期
9 陈丽;尹林克;严成;段士民;;乌鲁木齐市东南部荒山植被类型及其特征[J];新疆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10 张辑;刘晓英;;阳泉市王母垴山植被类型及组成特征调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贤明;王巍;华日刚;黄远超;欧阳彦如;;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研究[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陈灵芝;;中国植被类型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良厚;范定臣;王晶;;太行山南段石灰岩低山区植被类型布局优化研究[A];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贤明;王巍;李庆康;马克平;陈灵芝;;中国暖温带中部山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彭代亮;刘良云;胡勇;刘玲玲;;基于GIMMS NDVI的亚欧大陆FPAR反演[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6 杨华;杜国坚;陈卓梅;程诗明;陈友吾;;天荒坪镇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A];浙江省第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国明;;舟山海岛典型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8 雷泽勇;刘心玲;周凤艳;王国臣;;章古台沙地主要植被类型下地被物特征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铁铮;青年生态学家方精云当选中科院院士[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2 李晓丽 贾达明;退耕后 还林还是还草?[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王锦慧;首都屏障大海陀[N];中国环境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付晓莉;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水、碳、氮、磷分布及有关过程对植被类型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2 卜晓莉;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表征及降解[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丽平;陕西省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石文静;青藏高原植被类型对土壤磷组分及矿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3 高原;基于遥感的新疆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邓伯臣;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农林植被土壤的水肥保持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陈雨鸥;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样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路莉;秦巴山区植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吴雪仙;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氮循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曾月娥;砒砂岩区典型地域植被类型空间配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9 程永珍;川北低山暴雨区三种植被类型磷循环特征的比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李民义;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水文物理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样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0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