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陇东YL地区长8储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9 13:10
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YL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地质资料、岩芯观察、测井资料的研究,对研究区目标层的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研究区长8储层可以划分为长811,长812,长813,长821,长822五个小层;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开展目的层的地层构造特征、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成岩作用研究、储层特征研究、储层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长8地层主要是受构造和地层控制的东西向鼻状构造,整体表现为西倾单斜。YL地区主要发育的沉积相包括有三角洲前缘、滨浅湖。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发育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孔渗关系反应了储层的孔隙与喉道依然是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局部发育的微裂缝对储层的储、渗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区长8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研究区长8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该区的储层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主要发育Ⅰ+Ⅱ类储层;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河口坝、远砂坝区域发育Ⅲ+Ⅳ类储层。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0-1项目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
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5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1.1研究区地理位置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属华北克拉通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是一个整体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板块运移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图1-1)。同时也是我国形成历史最早、演化时间最长的陆上第二大沉积盆地及重要的能源基地。该盆地位于东经106o20′-110o30′,北纬35o-40o30′,东起吕梁山、南至秦岭、北达阴山、西至六盘山,总面积约32×104km2,盆地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鄂尔多斯盆地进一步细分为晋西挠褶带、渭北隆起、西缘冲断带、伊盟隆起、天环坳陷和陕北斜坡六个沉积单元[9-12]。图1-1中国北方中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布及构造背景图[13](据赵红格,2003)YL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处陕西省华池县与庆城县境内。勘探面积大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图2-1YL地区L143井~W61井长7油层组张家滩页岩电性特征2.2地层划分对比长8油层组内部小层划分是在确定出大层的顶底界限后、根据旋回特征、标志层及地层厚度进行的划分。根据沉积旋回特征及K0、K1标志层,可将长8地层划分为长82、长81两个亚段。凝灰质泥岩是识别长812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在地层的底部,测井曲线特征为高声波时差、低密度、高自然伽玛、低电阻率、高补偿中子。本次研究是在上述标志层基础上,结合沉积旋回及生产实际,将YL地区长8油层组进一步划分为长811,长812,长813,长821,长822共五个小层.(图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储集砂体特征及聚砂成藏模式[J]. 陈安清,张晓星,密文天,康永梅,刘一仓,王联国,杜佳宁,侯明才,缪宗利.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9(05)
[2]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及进展[J]. 汪贺,师永民,徐大卫,陈旋,李拉毛才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5)
[3]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与分类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为例[J]. 王淑萍,王铸坤,操应长,王艳忠,杜亮慧,李宇志. 沉积学报. 2019(05)
[4]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沉积相展布规律分析[J]. 朱玺. 科学技术创新. 2019(01)
[5]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渗特征及分类评价研究[J]. 赵继勇,樊建明,薛婷,吴大全,王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6]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特征[J]. 王明培,夏东领,伍岳,庞雯,邹敏.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6)
[7]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特征研究[J]. 尹泽,刘自亮,彭楠,沈芳,谭梦琪,王玉冲,梁雨晨,王红伟. 沉积学报. 2019(01)
[8]河道构型单元及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段储集层为例[J]. 肖正录,陈世加,廖建波,李勇,王攀,丁振刚.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5)
[9]鄂尔多斯盆地正宁地区长6段储层成岩相与孔隙演化[J]. 乔博,李婧娟,许克伟,刘海锋,夏勇,苏中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10]高效无损岩心孔隙度精确测量新方法[J]. 贾宁洪,吕伟峰,常天全,李彤,杨济如,马德胜,程林松,刘庆杰,杨胜建. 石油学报. 2018(07)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构造特征及演化[D]. 赵红格.西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陇东H84井区三叠系长82储层评价研究[D]. 田轶凡.西安石油大学 2018
[2]鄂尔多斯盆地西部1号油区延安组延10、延9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分析[D]. 王雅竹.西北大学 2016
[3]鄂尔多斯盆地白河区延长组长8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分析[D]. 赵思远.西安石油大学 2014
[4]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 郭懿萱.西北大学 2013
[5]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研究[D]. 陈美婷.成都理工大学 2013
[6]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4+5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D]. 杨锁.成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72903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0-1项目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
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5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1.1研究区地理位置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属华北克拉通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是一个整体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板块运移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图1-1)。同时也是我国形成历史最早、演化时间最长的陆上第二大沉积盆地及重要的能源基地。该盆地位于东经106o20′-110o30′,北纬35o-40o30′,东起吕梁山、南至秦岭、北达阴山、西至六盘山,总面积约32×104km2,盆地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鄂尔多斯盆地进一步细分为晋西挠褶带、渭北隆起、西缘冲断带、伊盟隆起、天环坳陷和陕北斜坡六个沉积单元[9-12]。图1-1中国北方中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布及构造背景图[13](据赵红格,2003)YL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处陕西省华池县与庆城县境内。勘探面积大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图2-1YL地区L143井~W61井长7油层组张家滩页岩电性特征2.2地层划分对比长8油层组内部小层划分是在确定出大层的顶底界限后、根据旋回特征、标志层及地层厚度进行的划分。根据沉积旋回特征及K0、K1标志层,可将长8地层划分为长82、长81两个亚段。凝灰质泥岩是识别长812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在地层的底部,测井曲线特征为高声波时差、低密度、高自然伽玛、低电阻率、高补偿中子。本次研究是在上述标志层基础上,结合沉积旋回及生产实际,将YL地区长8油层组进一步划分为长811,长812,长813,长821,长822共五个小层.(图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储集砂体特征及聚砂成藏模式[J]. 陈安清,张晓星,密文天,康永梅,刘一仓,王联国,杜佳宁,侯明才,缪宗利.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9(05)
[2]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及进展[J]. 汪贺,师永民,徐大卫,陈旋,李拉毛才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5)
[3]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与分类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为例[J]. 王淑萍,王铸坤,操应长,王艳忠,杜亮慧,李宇志. 沉积学报. 2019(05)
[4]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沉积相展布规律分析[J]. 朱玺. 科学技术创新. 2019(01)
[5]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渗特征及分类评价研究[J]. 赵继勇,樊建明,薛婷,吴大全,王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6]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特征[J]. 王明培,夏东领,伍岳,庞雯,邹敏.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6)
[7]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特征研究[J]. 尹泽,刘自亮,彭楠,沈芳,谭梦琪,王玉冲,梁雨晨,王红伟. 沉积学报. 2019(01)
[8]河道构型单元及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段储集层为例[J]. 肖正录,陈世加,廖建波,李勇,王攀,丁振刚.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5)
[9]鄂尔多斯盆地正宁地区长6段储层成岩相与孔隙演化[J]. 乔博,李婧娟,许克伟,刘海锋,夏勇,苏中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10]高效无损岩心孔隙度精确测量新方法[J]. 贾宁洪,吕伟峰,常天全,李彤,杨济如,马德胜,程林松,刘庆杰,杨胜建. 石油学报. 2018(07)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构造特征及演化[D]. 赵红格.西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陇东H84井区三叠系长82储层评价研究[D]. 田轶凡.西安石油大学 2018
[2]鄂尔多斯盆地西部1号油区延安组延10、延9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分析[D]. 王雅竹.西北大学 2016
[3]鄂尔多斯盆地白河区延长组长8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分析[D]. 赵思远.西安石油大学 2014
[4]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 郭懿萱.西北大学 2013
[5]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研究[D]. 陈美婷.成都理工大学 2013
[6]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4+5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D]. 杨锁.成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72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07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