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气候参数化模型的尽远古村生活空间宜居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1 06:37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耦合交织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乡村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经济状态和原有的空间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提高生活空间的宜居性不仅有助于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部署,也是实现人们美好生活的首要条件。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关系到人类生存、资源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其引发的人类生活空间宜居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乡村生活空间宜居性优化建设问题,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村落居民不同类型的生活空间宜居优化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在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意识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乡村居民对村落整体环境、交通、社会交往需求上升。然后基于微气候宜居优化的视角,利用微气候参数化模型软件对村落生活空间微气候环境进行了模拟量化分析,得出村落现存风、光、热环境的优势和不足区域,结合村落目前的空间利用形式和居民对不同的空间活动类型的气候宜居要求,从村落整体的布局、建筑朝向、植物种植方面等提出了微气候适应宜居优化策略。最后结合居民的宜居优化需...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乡村生活空间概念解释图??(图片来源:作者绘)??2.2乡村宜居??
第三章乡村中居民对生活空间宜居性的需求研究??3.1尽远古村概况??尽远古村从元末明初幵始新建,至今建村历史600余年,国家第五批传??统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发展悠久(如图3-1所示),元末明初始建村??落,2004年政府介入保护与开发利用,13年具体提出有效治理村落人居环境??发展问题,古村总面积约为5516.8亩,耕地810亩,林地2410亩,全村为一??个集中院落,下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433户,共2253人。现在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及供水、排水、消防等设施依旧沿用。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人群居祝??2018??图3-1古村历史发展变迁分析图??(图片来源:根据素材作者绘)??古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凝重,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相依,秀美之极,??自古以来,文风鼎盛,素有“书乡”之美誉。村内现有众多历史古迹,其中??含有明清建筑20多栋,明清时期?,??留存的俩母园、荷花池、行义小学???\??等目前依旧保留,百年古树20余??棵,以及明清木雕、其他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现状建设用地以村民住?f=?????????CO??>B??宅用地为主,农林种植用地包括??周I?IS部分小山丘陵区域1(女口图3_2?图3-2古村用地现状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绘)??30??
第三章乡村中居民对生活空间宜居性的需求研究??3.1尽远古村概况??尽远古村从元末明初幵始新建,至今建村历史600余年,国家第五批传??统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发展悠久(如图3-1所示),元末明初始建村??落,2004年政府介入保护与开发利用,13年具体提出有效治理村落人居环境??发展问题,古村总面积约为5516.8亩,耕地810亩,林地2410亩,全村为一??个集中院落,下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433户,共2253人。现在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及供水、排水、消防等设施依旧沿用。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人群居祝??2018??图3-1古村历史发展变迁分析图??(图片来源:根据素材作者绘)??古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凝重,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相依,秀美之极,??自古以来,文风鼎盛,素有“书乡”之美誉。村内现有众多历史古迹,其中??含有明清建筑20多栋,明清时期?,??留存的俩母园、荷花池、行义小学???\??等目前依旧保留,百年古树20余??棵,以及明清木雕、其他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现状建设用地以村民住?f=?????????CO??>B??宅用地为主,农林种植用地包括??周I?IS部分小山丘陵区域1(女口图3_2?图3-2古村用地现状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绘)??3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韧性”视角下乡村社区生活空间适应性建构研究[J]. 魏艺. 城市发展研究. 2019(11)
[2]高质量生活:中西部乡村宜居田园生态的振兴[J]. 丁秋玲,张劲松. 新视野. 2019(06)
[3]桂林龙脊人居环境适应的营造智慧[J]. 郑文俊,张贝贝,吴忠军. 中国园林. 2019(09)
[4]川南山地丘陵区乡村院落空间演变及优化[J]. 孟宝,彭立,张少尧,周鹏,邓伟.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7)
[5]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与优化——以江汉平原典型乡建片区为例[J]. 罗燊,余斌,张向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7)
[6]宜居乡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 崔应令,申林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7]“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宜居评价及其对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启发——以川西林盘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为例[J]. 李松睿,曹迎. 农村经济. 2019(06)
[8]寒地城市公园春季休闲体力活动水平与微气候热舒适关联研究[J]. 赵晓龙,卞晴,侯韫婧,张波. 中国园林. 2019(04)
[9]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活重建[J]. 王晓毅. 学海. 2019(01)
[10]身体空间与生活空间——梅洛-庞蒂论身体与空间[J]. 马元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01)
博士论文
[1]基于可持续思想的寒地建筑应变设计策略研究[D]. 梁斌.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研分析与绩效评价[D]. 李文泽.辽宁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村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D]. 杜相佐.西南大学 2016
[2]基于局地气候环境优化的采育镇空间规划研究[D]. 王鹏.清华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76030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乡村生活空间概念解释图??(图片来源:作者绘)??2.2乡村宜居??
第三章乡村中居民对生活空间宜居性的需求研究??3.1尽远古村概况??尽远古村从元末明初幵始新建,至今建村历史600余年,国家第五批传??统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发展悠久(如图3-1所示),元末明初始建村??落,2004年政府介入保护与开发利用,13年具体提出有效治理村落人居环境??发展问题,古村总面积约为5516.8亩,耕地810亩,林地2410亩,全村为一??个集中院落,下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433户,共2253人。现在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及供水、排水、消防等设施依旧沿用。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人群居祝??2018??图3-1古村历史发展变迁分析图??(图片来源:根据素材作者绘)??古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凝重,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相依,秀美之极,??自古以来,文风鼎盛,素有“书乡”之美誉。村内现有众多历史古迹,其中??含有明清建筑20多栋,明清时期?,??留存的俩母园、荷花池、行义小学???\??等目前依旧保留,百年古树20余??棵,以及明清木雕、其他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现状建设用地以村民住?f=?????????CO??>B??宅用地为主,农林种植用地包括??周I?IS部分小山丘陵区域1(女口图3_2?图3-2古村用地现状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绘)??30??
第三章乡村中居民对生活空间宜居性的需求研究??3.1尽远古村概况??尽远古村从元末明初幵始新建,至今建村历史600余年,国家第五批传??统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发展悠久(如图3-1所示),元末明初始建村??落,2004年政府介入保护与开发利用,13年具体提出有效治理村落人居环境??发展问题,古村总面积约为5516.8亩,耕地810亩,林地2410亩,全村为一??个集中院落,下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433户,共2253人。现在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及供水、排水、消防等设施依旧沿用。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人群居祝??2018??图3-1古村历史发展变迁分析图??(图片来源:根据素材作者绘)??古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凝重,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相依,秀美之极,??自古以来,文风鼎盛,素有“书乡”之美誉。村内现有众多历史古迹,其中??含有明清建筑20多栋,明清时期?,??留存的俩母园、荷花池、行义小学???\??等目前依旧保留,百年古树20余??棵,以及明清木雕、其他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现状建设用地以村民住?f=?????????CO??>B??宅用地为主,农林种植用地包括??周I?IS部分小山丘陵区域1(女口图3_2?图3-2古村用地现状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绘)??3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韧性”视角下乡村社区生活空间适应性建构研究[J]. 魏艺. 城市发展研究. 2019(11)
[2]高质量生活:中西部乡村宜居田园生态的振兴[J]. 丁秋玲,张劲松. 新视野. 2019(06)
[3]桂林龙脊人居环境适应的营造智慧[J]. 郑文俊,张贝贝,吴忠军. 中国园林. 2019(09)
[4]川南山地丘陵区乡村院落空间演变及优化[J]. 孟宝,彭立,张少尧,周鹏,邓伟.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7)
[5]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与优化——以江汉平原典型乡建片区为例[J]. 罗燊,余斌,张向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7)
[6]宜居乡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 崔应令,申林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7]“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宜居评价及其对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启发——以川西林盘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为例[J]. 李松睿,曹迎. 农村经济. 2019(06)
[8]寒地城市公园春季休闲体力活动水平与微气候热舒适关联研究[J]. 赵晓龙,卞晴,侯韫婧,张波. 中国园林. 2019(04)
[9]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活重建[J]. 王晓毅. 学海. 2019(01)
[10]身体空间与生活空间——梅洛-庞蒂论身体与空间[J]. 马元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01)
博士论文
[1]基于可持续思想的寒地建筑应变设计策略研究[D]. 梁斌.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研分析与绩效评价[D]. 李文泽.辽宁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村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D]. 杜相佐.西南大学 2016
[2]基于局地气候环境优化的采育镇空间规划研究[D]. 王鹏.清华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76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07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