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N1井区长6储层物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16:12
研究区N1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研究区主力勘探开发层系,主要发育低孔-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强。此类低渗透储层物性解释模型精度较低,难以满足准确预测储层物性的需要。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实际资料出发,研究制定了技术路线,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粒度、常规测井及岩心测试分析等资料,应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球物理测井等理论,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长6储层地质条件的物性解释模型,较为系统的描述和刻画了物性分布特征,并对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成果对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岩心归位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遴选声波时差(DT)和自然伽马(GR)曲线,采用二元线性回归拟合的方法建立孔隙度解释模型,相关性系数R=0.9113,解释精度较声波时差单因素解释模型(R=0.8776)进一步提升;基于孔隙度测井解释参数,从各测井曲线地球物理意义角度,遴选自然伽马相对值(ΔGR)、自然电位相对值(ASP)、微电极幅度差(RMN-RNL)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建立渗透率解释模型,通过检验,相关性系数R=0.8487,该模型...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储层物性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2.2 储层物性测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1.2.3 储层物性主控因素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区域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
2.2.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2.2.2 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演化特征
2.3 研究区地层发育特征
2.3.1 地层划分方案及对比原则
2.3.2 主要标志层特征
2.3.3 地层展布特征
2.3.4 顶面构造特征
2.4 沉积相特征
2.4.1 岩石类型及颜色特征
2.4.2 沉积构造
2.4.3 粒度特征
2.4.4 测井相特征
2.4.5 剖面连井相分析
2.4.6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2.5 储层岩石学特征
2.5.1 组分特征
2.5.2 结构特征
2.6 储层物性特征
2.6.1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
2.6.2 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特征
2.7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2.7.1 储集空间特征
2.7.2 孔隙结构特征
2.8 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2.8.1 压实作用
2.8.2 胶结作用
2.8.3 溶蚀作用
2.8.4 成岩演化序列与成岩作用阶段
第三章 储层物性测井解释模型
3.1 岩心归位
3.2 样品数据筛选
3.3 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
3.4 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
3.4.1 渗透率影响因素分析
3.4.2 渗透率解释模型建立
第四章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
4.1 长6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特征
4.1.1 长6 储层孔隙度平面分布特征
4.1.2 长6 储层渗透率平面分布特征
4.2 长6储层物性剖面分布特征
4.2.1 长6 孔隙度剖面分布特征
4.2.2 长6 储层渗透率剖面分布特征
第五章 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
5.1 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1.1 碎屑组分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1.2 砂岩结构参数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1.3 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2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2.1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影响的定量表征
5.2.2 破坏性成岩作用
5.2.3 建设性成岩作用
5.3 构造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3.1 低幅鼻状构造成因分析
5.3.2 低幅鼻状构造对储层物性影响机理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隐性断裂识别及其控藏作用[J]. 徐兴雨,王伟锋. 地球科学. 2020(05)
[2]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演化[J]. 李文厚,刘溪,张倩,郭艳琴,李克永,袁珍,王妍,马瑶,白金莉,杨博,李兆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3]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岩屑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 邱隆伟,穆相骥,李浩,张军,葛君,徐爽,周士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1)
[4]成岩作用对碎屑岩不整合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夏子街地区三叠系顶部不整合为例[J]. 高长海,张嘉豪,张新征.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19)
[5]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长3储层物性影响因素[J]. 惠威,刘一仓,王联国,丁锐鹏,郭京哲,任大忠. 矿物岩石. 2018(03)
[6]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J]. 王香增.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1)
[7]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以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山西组为例[J]. 尚婷,曹红霞,郭艳琴,吴海燕,强娟,武渝,高飞,罗腾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8]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的低幅度构造特征及成因探讨[J]. 王建民,张三. 地学前缘. 2018(02)
[9]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长6段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J]. 孟子圆,孙卫,任大忠,刘登科,李冠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6)
[10]基于压汞和核磁共振对致密油储层渗透率的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J]. 刘刚,吴浩,张春林,刘锐娥,陈胜,杜威,马天骄,侯高峰. 高校地质学报. 2017(03)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原型盆地分析[D]. 刘溪.西北大学 2019
[2]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华池地区长7段致密储层综合评价[D]. 李文芳.中国地质大学 2018
[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6段深水砂体成因与储层主控因素研究[D]. 刘曦翔.西南石油大学 2017
[4]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 祝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
[5]低渗透岩性油藏含油性与富集区测井评价研究[D]. 石玉江.西北大学 2011
[6]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油气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D]. 袁珍.西北大学 2011
[7]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层序充填特征与物质分布规律[D]. 李洁.成都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延115井区马五12亚段构造特征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D]. 冯林杰.西安石油大学 2019
[2]鄂尔多斯盆地肖家河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D]. 李国雄.西北大学 2019
[3]致密岩石渗透率获取方法及储层产能测井预测[D]. 王宇竹.吉林大学 2018
[4]甘谷驿油田顾屯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评价及控制因素分析[D]. 辛江.长安大学 2018
[5]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D]. 刘蕊.成都理工大学 2017
[6]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储层特征及其控油性研究[D]. 米慧慧.西安石油大学 2016
[7]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建模研究[D]. 王磊.长安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98053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储层物性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2.2 储层物性测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1.2.3 储层物性主控因素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区域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
2.2.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2.2.2 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演化特征
2.3 研究区地层发育特征
2.3.1 地层划分方案及对比原则
2.3.2 主要标志层特征
2.3.3 地层展布特征
2.3.4 顶面构造特征
2.4 沉积相特征
2.4.1 岩石类型及颜色特征
2.4.2 沉积构造
2.4.3 粒度特征
2.4.4 测井相特征
2.4.5 剖面连井相分析
2.4.6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2.5 储层岩石学特征
2.5.1 组分特征
2.5.2 结构特征
2.6 储层物性特征
2.6.1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
2.6.2 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特征
2.7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2.7.1 储集空间特征
2.7.2 孔隙结构特征
2.8 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2.8.1 压实作用
2.8.2 胶结作用
2.8.3 溶蚀作用
2.8.4 成岩演化序列与成岩作用阶段
第三章 储层物性测井解释模型
3.1 岩心归位
3.2 样品数据筛选
3.3 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
3.4 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
3.4.1 渗透率影响因素分析
3.4.2 渗透率解释模型建立
第四章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
4.1 长6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特征
4.1.1 长6 储层孔隙度平面分布特征
4.1.2 长6 储层渗透率平面分布特征
4.2 长6储层物性剖面分布特征
4.2.1 长6 孔隙度剖面分布特征
4.2.2 长6 储层渗透率剖面分布特征
第五章 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
5.1 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1.1 碎屑组分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1.2 砂岩结构参数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1.3 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2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2.1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影响的定量表征
5.2.2 破坏性成岩作用
5.2.3 建设性成岩作用
5.3 构造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5.3.1 低幅鼻状构造成因分析
5.3.2 低幅鼻状构造对储层物性影响机理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隐性断裂识别及其控藏作用[J]. 徐兴雨,王伟锋. 地球科学. 2020(05)
[2]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演化[J]. 李文厚,刘溪,张倩,郭艳琴,李克永,袁珍,王妍,马瑶,白金莉,杨博,李兆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3]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岩屑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 邱隆伟,穆相骥,李浩,张军,葛君,徐爽,周士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1)
[4]成岩作用对碎屑岩不整合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夏子街地区三叠系顶部不整合为例[J]. 高长海,张嘉豪,张新征.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19)
[5]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长3储层物性影响因素[J]. 惠威,刘一仓,王联国,丁锐鹏,郭京哲,任大忠. 矿物岩石. 2018(03)
[6]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J]. 王香增.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1)
[7]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以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山西组为例[J]. 尚婷,曹红霞,郭艳琴,吴海燕,强娟,武渝,高飞,罗腾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8]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的低幅度构造特征及成因探讨[J]. 王建民,张三. 地学前缘. 2018(02)
[9]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长6段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J]. 孟子圆,孙卫,任大忠,刘登科,李冠男.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6)
[10]基于压汞和核磁共振对致密油储层渗透率的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J]. 刘刚,吴浩,张春林,刘锐娥,陈胜,杜威,马天骄,侯高峰. 高校地质学报. 2017(03)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原型盆地分析[D]. 刘溪.西北大学 2019
[2]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华池地区长7段致密储层综合评价[D]. 李文芳.中国地质大学 2018
[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6段深水砂体成因与储层主控因素研究[D]. 刘曦翔.西南石油大学 2017
[4]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 祝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
[5]低渗透岩性油藏含油性与富集区测井评价研究[D]. 石玉江.西北大学 2011
[6]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油气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D]. 袁珍.西北大学 2011
[7]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层序充填特征与物质分布规律[D]. 李洁.成都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延115井区马五12亚段构造特征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D]. 冯林杰.西安石油大学 2019
[2]鄂尔多斯盆地肖家河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D]. 李国雄.西北大学 2019
[3]致密岩石渗透率获取方法及储层产能测井预测[D]. 王宇竹.吉林大学 2018
[4]甘谷驿油田顾屯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评价及控制因素分析[D]. 辛江.长安大学 2018
[5]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D]. 刘蕊.成都理工大学 2017
[6]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储层特征及其控油性研究[D]. 米慧慧.西安石油大学 2016
[7]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建模研究[D]. 王磊.长安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98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198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