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原子核中观测到两对三重带结构:Kr-81的高自旋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8 08:55
1997年,S.Frauendorf和孟杰首次预言了原子核存在手征对称性。他们指出,原子核的手征对称性可以存在于那些具有三轴形变且满足有高-j价粒子和高-j价空穴组态的原子核中。实验上会观测到宇称相同、能级近简并的一对△I=1的转动带,这样的双带被称为手征双重带。2006年,通过对106Rh进行相对论平均场计算,孟杰等人指出同一个原子核中可能存在着多重手征带(MχD)。此后在133Ce、103Rh、78Br、136Nd、194T1、195T1 原子核中也都相继观测到多重手征带。1986年,L.Funke等人在81Kr原子核中发现了两条分别基于█和█三准粒子组态的转动带。其中,这些高-j粒子空穴组态满足了形成手征双重带的必要条件之一。此外,81Kr的█组态与80Br的█组态有着相同的转动核芯,而在2011年,王守宇等人将80Br中基于█组态的转动带指定为手征带,由此可见,该核芯具有三轴形变。因此,81Kr中很有可能存在一对基于█组态的手征双重带。同样的道理,基于█组态的手征双重带在81Kr中也有可能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组态中质子占据了赝自旋的轨道,这说明此组态的转动带还有可能形成赝自旋...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三轴形变奇奇核左手和右手手性体系示意图
的手性??核区。但这仍然满足不了科学家们的好奇心,对新的手征对称性核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手性原子核存在的质量极限也依然是当今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76]。????/+4??一?—\/Tl,??/+3???r—?’?I??M?^?……\?厂??\/?L?L?w??/+i???i—?,??,?,??i?—J?*—??手征双重带??|/+>?=?l/2,/J(|/L>?+?|//?))f?=?i/2的(|?/L?>?一?|?//??>?)??图1.2:手征双重带示意图,其中L和R分别表示左手性和右手性的量子数。图??片引自文献[5]。??那么在实验上,我们如何去判断一个原子核是否具有手性呢?通过一系列??的研宄,人们提出了以下理想手征判据[12,?77-79]:???观测到一对AIsl的转动带,它们的宇称相同且能级近简并;???双带的旋称劈裂S(I)值随自旋平缓变化;???双带的约化电磁跃迁几率B(M1)和B(E2)值接近,B(M1)/B(E2)比值呈摇??摆变化且相位相同;???两条转动带具有相似的顺排角动量;??-3??
以进行有效的判断。??1.1.2原子核的赝自旋对称性??1969年,Hecht和Adler[80],Ai.ima、Harvey和Sliimizu[81]在研宄球形核的??单粒子谱时,发现量子数分别为(n,/,j?=丨+1/2)和(n?—?1./?+2.?j?=?/?+3/2)的??两个单粒子态能级之间近简并,这与自旋双重态的特征类似,于是引入了赝自??旋对称性(卩38)的概念,并定义了(开=?7.-1,》=/+1,」_二/'士1/2)膜自旋双重??态以解释这种能级近简并的现象,如图1.3所示。在发现原子核超形变全同带之??前近20年的时间里[82],赝自旋对称性其实一直是一个纯粹的理论课题。此后,??赝自旋对称性成功解释了原子核结构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包括原子核超形变??态[83.?84],全同带[85,86],量子化顺排[87],磁矩[88],7振动态[明]等。??4s?.?}??2g?^ ̄2g9/2??.????????—li,,,,/?ln9/2,U/2??li??.....??3P?■■?y??2f??■???-^-^7/2?|?1? ̄??,h?:????????lh9/2^g7/2,9/2??2d?i—2d5? ̄??1?g?:;;;;???]g7/2}lW2??2p?二??_?^r2p3/2?\?1?h??If?::??????^—-lf5/2?/la3/2,5/2??2s?????-?sir2si,_2??Id?^ld3/2?”Pl,2’3/2?????Is??????图1.3:原子核黾粒子谱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原子核高自旋态中几个感兴趣的物理现象:从电转动带到订书机带再到剪刀带,赝自旋双带[J]. 王守宇.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6(01)
[2]原子核是否存在手性[J]. 孟杰. 物理. 2009(02)
本文编号:3307614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三轴形变奇奇核左手和右手手性体系示意图
的手性??核区。但这仍然满足不了科学家们的好奇心,对新的手征对称性核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手性原子核存在的质量极限也依然是当今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76]。????/+4??一?—\/Tl,??/+3???r—?’?I??M?^?……\?厂??\/?L?L?w??/+i???i—?,??,?,??i?—J?*—??手征双重带??|/+>?=?l/2,/J(|/L>?+?|//?))f?=?i/2的(|?/L?>?一?|?//??>?)??图1.2:手征双重带示意图,其中L和R分别表示左手性和右手性的量子数。图??片引自文献[5]。??那么在实验上,我们如何去判断一个原子核是否具有手性呢?通过一系列??的研宄,人们提出了以下理想手征判据[12,?77-79]:???观测到一对AIsl的转动带,它们的宇称相同且能级近简并;???双带的旋称劈裂S(I)值随自旋平缓变化;???双带的约化电磁跃迁几率B(M1)和B(E2)值接近,B(M1)/B(E2)比值呈摇??摆变化且相位相同;???两条转动带具有相似的顺排角动量;??-3??
以进行有效的判断。??1.1.2原子核的赝自旋对称性??1969年,Hecht和Adler[80],Ai.ima、Harvey和Sliimizu[81]在研宄球形核的??单粒子谱时,发现量子数分别为(n,/,j?=丨+1/2)和(n?—?1./?+2.?j?=?/?+3/2)的??两个单粒子态能级之间近简并,这与自旋双重态的特征类似,于是引入了赝自??旋对称性(卩38)的概念,并定义了(开=?7.-1,》=/+1,」_二/'士1/2)膜自旋双重??态以解释这种能级近简并的现象,如图1.3所示。在发现原子核超形变全同带之??前近20年的时间里[82],赝自旋对称性其实一直是一个纯粹的理论课题。此后,??赝自旋对称性成功解释了原子核结构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包括原子核超形变??态[83.?84],全同带[85,86],量子化顺排[87],磁矩[88],7振动态[明]等。??4s?.?}??2g?^ ̄2g9/2??.????????—li,,,,/?ln9/2,U/2??li??.....??3P?■■?y??2f??■???-^-^7/2?|?1? ̄??,h?:????????lh9/2^g7/2,9/2??2d?i—2d5? ̄??1?g?:;;;;???]g7/2}lW2??2p?二??_?^r2p3/2?\?1?h??If?::??????^—-lf5/2?/la3/2,5/2??2s?????-?sir2si,_2??Id?^ld3/2?”Pl,2’3/2?????Is??????图1.3:原子核黾粒子谱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原子核高自旋态中几个感兴趣的物理现象:从电转动带到订书机带再到剪刀带,赝自旋双带[J]. 王守宇.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6(01)
[2]原子核是否存在手性[J]. 孟杰. 物理. 2009(02)
本文编号:3307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30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