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吴起县合沟滑坡体稳定性评价及治理
发布时间:2021-08-12 01:10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中国自然灾害防治要求,切实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开展黄土地区滑坡稳定性评价对治理防护黄土地区滑坡等灾害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本文以延安市吴起县合沟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以及理论计算等方法对合沟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最终优选出治理方案。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影响合沟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定性评价合沟滑坡的稳定性;通过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分析滑体、滑面、滑床土体的力学指标,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分析合沟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坡体后缘局部稳定性。(2)基于强度折减理论,采用FLAC3D软件建立合沟滑坡三维计算模型,对滑坡在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应变、位移进行模拟,得出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降雨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的结论。(3)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合沟滑坡的治理方案进行优选,提出合沟滑坡治理方案及施工技术,最终采取“刷方减载+回填反压+碎石盲沟排水+绿化工程”方案进行治理防护并进行设计检验计算。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滑坡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1.2.2 滑坡治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1.3.2 技术路线
2 合沟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特征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条件
2.1.1 自然地理
2.1.2 气象与水文条件
2.2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4 地下水
2.2.5 人类工程活动
2.3 合沟滑坡特征及类别
2.3.1 滑坡地形地貌
2.3.2 滑坡空间形态
2.3.3 滑坡边界特征
2.3.4 滑坡体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2.4 合沟滑坡岩土体物理学性质指标
2.4.1 滑坡土物理力学性质
2.4.2 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4.3 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4.4 水土腐蚀性
2.4.5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2.5 滑坡成因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稳定性分析
3.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理论
3.2 合沟滑坡极限平衡法定量分析
3.2.1 滑坡稳定性计算基础
3.2.2 滑坡稳定性分析的计算工况及安全系数
3.2.3 滑坡稳定性分析
3.2.4 滑坡后缘陡坎稳定性分析
3.2.5 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合沟滑坡稳定性分析
4.1 FLAC~(3D)的基本理论
4.1.1 FLAC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4.1.2 FLAC~(3D)的基础理论
4.1.3 FLAC~(3D)的分析流程
4.2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理论及失稳判据
4.2.1 基本理论
4.2.3 边坡失稳判据
4.3 强度折减法分析合沟滑坡的稳定性
4.3.1 建立模型及选取参数
4.3.2 天然工况下合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4.3.3 降雨工况下合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合沟滑坡的综合治理研究
5.1 治理原则及依据
5.1.1 原则
5.1.2 设计依据
5.1.3 设计标准
5.2 合沟滑坡治理方案设计
5.2.1 合沟滑坡治理设计(方案一)
5.2.2 合沟滑坡治理设计(方案二)
5.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治理方案优选
5.3.1 确定类因素集、类因子层及评价集
5.3.2 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
5.3.3 确定权系数
5.3.4 确定模糊矩阵
5.3.5 治理方案优选
5.4 滑坡治理方案计算
5.4.1 刷方减载
5.4.2 回填反压
5.4.3 抗滑桩设计
5.4.4 碎石盲沟排水
5.4.5 绿化工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种应变软化介质组成的边坡失稳研究[J]. 孙强,胡秀宏,王媛媛,李曼. 岩土力学. 2009(04)
[2]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实时定量评价法[J]. 李迪,张漫,李亦明,李运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10)
[3]黄土滑坡防治措施研究[J]. 秦凤艳,冀显坤,戈海玉,黄润. 地下水. 2008(01)
[4]模糊分析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 李彰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7(05)
[5]土坡稳定分析通用条分法及其改进[J]. 陈祖煜. 岩土工程学报. 1983(04)
硕士论文
[1]岩质滑坡地下水动态演化规律及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D]. 李文辉.成都理工大学 2014
[2]柔性支护技术治理百色膨胀土路堑滑坡及其有效性分析[D]. 何村染.长沙理工大学 2011
[3]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响应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 于龙.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0
本文编号:3337271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滑坡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1.2.2 滑坡治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1.3.2 技术路线
2 合沟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特征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条件
2.1.1 自然地理
2.1.2 气象与水文条件
2.2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4 地下水
2.2.5 人类工程活动
2.3 合沟滑坡特征及类别
2.3.1 滑坡地形地貌
2.3.2 滑坡空间形态
2.3.3 滑坡边界特征
2.3.4 滑坡体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2.4 合沟滑坡岩土体物理学性质指标
2.4.1 滑坡土物理力学性质
2.4.2 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4.3 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4.4 水土腐蚀性
2.4.5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2.5 滑坡成因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稳定性分析
3.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理论
3.2 合沟滑坡极限平衡法定量分析
3.2.1 滑坡稳定性计算基础
3.2.2 滑坡稳定性分析的计算工况及安全系数
3.2.3 滑坡稳定性分析
3.2.4 滑坡后缘陡坎稳定性分析
3.2.5 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合沟滑坡稳定性分析
4.1 FLAC~(3D)的基本理论
4.1.1 FLAC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4.1.2 FLAC~(3D)的基础理论
4.1.3 FLAC~(3D)的分析流程
4.2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理论及失稳判据
4.2.1 基本理论
4.2.3 边坡失稳判据
4.3 强度折减法分析合沟滑坡的稳定性
4.3.1 建立模型及选取参数
4.3.2 天然工况下合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4.3.3 降雨工况下合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合沟滑坡的综合治理研究
5.1 治理原则及依据
5.1.1 原则
5.1.2 设计依据
5.1.3 设计标准
5.2 合沟滑坡治理方案设计
5.2.1 合沟滑坡治理设计(方案一)
5.2.2 合沟滑坡治理设计(方案二)
5.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治理方案优选
5.3.1 确定类因素集、类因子层及评价集
5.3.2 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
5.3.3 确定权系数
5.3.4 确定模糊矩阵
5.3.5 治理方案优选
5.4 滑坡治理方案计算
5.4.1 刷方减载
5.4.2 回填反压
5.4.3 抗滑桩设计
5.4.4 碎石盲沟排水
5.4.5 绿化工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种应变软化介质组成的边坡失稳研究[J]. 孙强,胡秀宏,王媛媛,李曼. 岩土力学. 2009(04)
[2]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实时定量评价法[J]. 李迪,张漫,李亦明,李运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10)
[3]黄土滑坡防治措施研究[J]. 秦凤艳,冀显坤,戈海玉,黄润. 地下水. 2008(01)
[4]模糊分析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 李彰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7(05)
[5]土坡稳定分析通用条分法及其改进[J]. 陈祖煜. 岩土工程学报. 1983(04)
硕士论文
[1]岩质滑坡地下水动态演化规律及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D]. 李文辉.成都理工大学 2014
[2]柔性支护技术治理百色膨胀土路堑滑坡及其有效性分析[D]. 何村染.长沙理工大学 2011
[3]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响应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 于龙.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0
本文编号:3337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33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