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青山西段中生代收缩构造变形定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4 09:12
  内蒙古大青山西段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燕山板内造山带西段。大青山西段的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研究已近一个世纪,但是有关该区域逆冲构造系统组合形式、扩展方式,尤其是逆冲构造所造成的浅层地壳缩短量等问题,已有研究尚未得以清晰揭示。本文以大青山西段逆冲构造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填图、露头与路线详细构造观测、平衡剖面编制与复原工作,在厘清大青山西段逆冲断层的构造特征、构造样式、断层活动时代、构造演化期次基础上,定量分析和评估逆冲构造系统造成的地壳缩短。这些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华北克拉通北缘中生代收缩变形特征、板内收缩变形表现及其与板块汇聚远程效应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研究取得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厘定了大青山西段逆冲构造系统构造格局及主要逆冲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提出了区内存在逆冲叠瓦扇、三角带和局部逆冲双重构造等三种逆冲构造组合样式的新认识。(2)根据断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形式时序,认为大青山西段中生代逆冲构造的扩展方式具有异常序列扩展特征。(3)在大青山西段鉴别出中生代发育的3期收缩变形,分别是:三叠纪(T)近S-N向收缩,以天林背逆冲断层(TT)为代表;早...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蒙古大青山西段中生代收缩构造变形定量研究


大青山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的不同认识大青山西段研究早期,地质学家们认为大青山西段逆冲断层发育为同一期,

构造位置,大地,概况,地质


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8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2.1大地构造位置论文的主要工作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以北的大青山地区的西段(图2-1&2-2)。大青山西段长约100km,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阴山—燕山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建平等,1983;朱绅玉,1997;郑亚东等,1998,2002;刘正宏等,2001;杜菊民等,2005)。图2-1大青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图(据Rittsetal.,2001;Gongetal.,2015改)

地质图,地质,区域地质图,地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9图2-2大青山西段及其邻区地质简图(据朱绅玉,1997;陈志勇等,2002改)2.2区域地层特征大青山西段地层发育相对齐全,包括太古宇和元古宇变质结晶基底、古生界以及中生界的大部分地层(图2-3&2-4)。图2-3大青山西段地质简图(据包头幅1:20万区域地质图,2002;石拐矿区幅、耳沁尧幅、万家沟幅、土默特左旗幅、公积板幅、土默特右旗幅1:5万区域地质图,2002;何斌,2019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蒙古大青山侏罗纪生长地层对燕山运动“绪动”的制约[J]. 王永超,董树文,陈宣华,施炜.  科学通报. 2017(12)
[2]内蒙古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40Ar-39Ar定年及其构造含义[J]. 刘江,张进江,郭磊,戚国伟.  岩石学报. 2014(07)
[3]阴山晚中生代板内造山特征及其动力机制——以内蒙古大青山为例[J]. 杜菊民,张庆龙,徐士银,杜松金,解国爱.  地质学报. 2009(07)
[4]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演化过程的流体证据[J]. 刘正宏,徐仲元,王可勇,杨振升,吕凤玉.  地学前缘. 2009(03)
[5]内蒙古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中生代逆冲构造活动的40Ar-39Ar定年[J]. 张进江,戚国伟,郭磊,刘江.  岩石学报. 2009(03)
[6]内蒙古大青山中生代逆冲-伸展构造格局及空间关系[J]. 戚国伟,张进江,王新社,郭磊.  自然科学进展. 2007(03)
[7]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地区推覆构造系统及与断层相关的褶皱[J]. 杜菊民,张庆龙,李洪喜,杜松金,徐士银,赵世龙,解国爱.  地质通报. 2005(07)
[8]索伦缝合带中的印支期伸展作用:中国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变质核杂岩(英文)[J]. Gregory A. DAVIS,XU Bei,ZHENG Ya-dong,ZHANG Wei-jie.  地学前缘. 2004(03)
[9]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构造新样式初探[J]. 杜菊民,张庆龙,杜松金,李洪喜,赵世龙,解国爱.  江苏地质. 2004(02)
[10]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构造特征与成矿关系[J]. 李洪喜,杜松金,张庆龙,杜菊民,赵世龙,解国爱.  地质与勘探. 2004(02)

博士论文
[1]华北地块侏罗纪陆内变形与沉积记录[D]. 王永超.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7

硕士论文
[1]内蒙古大青山西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逆冲系统及其演化[D]. 何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2]内蒙古大青山中段晚中生代构造变形研究[D]. 尹艳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本文编号:3342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342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9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