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大地热流、地层生热率与热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4 06:30
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岩石热导率及生热率作为基本的地热学热参数,为地球动力学演化以及油气生成研究提供地热背景和基础参数。本文收集了8口钻井(ZC1-2-1井、ZC7-2-1井、CZ24-1-1井、WX4-2-1井、WX5-ST1井、WX13-3-1井、CZ35-2-1和CSDP-2井)、共9196个点位的自然伽马数据,根据自然伽马与生热率的关系,计算出各个点位的岩石生热率值,进一步计算出南黄海地区各个组地层生热率。同时对不同组地层生热率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分别计算出不同时代地层的平均生热率,结果表明南黄海地区地层生热率随深度(年代)的增加而增大。本文依据居里面深度分别与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的关系,收集了南黄海地区39个点位的居里面深度,计算出南黄海平均大地热流值为67.04 mW/m2,略高于全球大地热流值65 mW/m2;平均地温梯度为29.30℃/km,略低于邻区苏北盆地的平均地温梯度30℃/km。本文以地层较全、位于南黄海北部坳陷的ZC1-2-1井为例,计算研究区地壳结构与热结构模型。根据P波速度与地壳结构的关系,本文认为井位附近地区地壳总体...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黄海地区大地热流研究技术路线图
7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2.1地理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从地理位置上讲,南黄海海域位于我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南北长约870km,东西宽约550km,最窄处仅190km,面积约32×104km2(张训华等,2013)。地理位置上,黄海西北延伸至辽东半岛鸭绿江口岸,并与渤海海峡相接,西临山东、江苏一线,东至朝鲜半岛,南侧以启东与济州岛的连线与东海为界。黄海南盆地属于扬子块体向海域的延伸,位于郯庐断裂以东、苏鲁造山带以南的海域,横跨中超块体、扬子块体和华南块体三大构造单元(李乃胜,1995;邢涛等,2014)。图2-1南黄海及周边主要构造单元简图(据侯方辉,2008、2012;祁江豪,2015;赵维娜,2019修改)Fig2-1SketchmapofmainstructuralunitsintheSouthYellowSeaandsurroundingareas(modifiedbyHouFanghui,2008、2012;QiJianghao,2015;ZhaoWeina,2019)
9积大量的碎屑物质,中后期海侵范围增大,沉积了浅海相的碳酸盐岩,而南黄海缺失这套地层;石炭纪,水体由南向北进一步加深,地层岩性仍旧以碳酸盐岩为主;早、中二叠世,继承石炭纪的沉积地貌,岩性以浅海碳酸盐岩、滨海相碎屑岩和煤层为主(侯方辉等,2008)。图2-2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剖面图(据庞玉茂,2017修改)Fig2-2StructuralevolutionprofileofSouthYellowSeaBasin(modifiedbyPangYumao,2017)晚二叠纪至早三叠纪,南黄海盆地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古特提斯洋逐步的消亡,扬子板块俯冲与华北板块之下,并在三叠纪末完成陆陆碰撞,伴随大规模的隆升,最终形成一条纵贯中国东西向的大型造山带,即秦岭-大别-苏鲁褶皱造山带,直接影响造山带两侧沉积盆地的发育(郑求根,2005;许明,2019;黄建军,2019)。强烈的造山运动造成局部区域的构造隆升并且伴随着大规模的海退以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东部海域居里面深度特征[J]. 张超,赵俐红,吴招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2]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对冲挤压变形与拉张断陷叠加特征分析[J]. 黄建军,牛华伟. 特种油气藏. 2019(04)
[3]南黄海中部隆起印支面剥蚀量恢复与演化过程——来自CSDP-2井的证据[J]. 庞玉茂,郭兴伟,张训华,韩作振,朱晓青,侯方辉,蔡来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02)
[4]南黄海海域中生代前陆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J]. 许明,陈建文,雷宝华,施剑,刘鸿. 现代地质. 2019(01)
[5]南黄海有关地层与构造的研究进展及问题讨论[J]. 侯方辉,郭兴伟,吴志强,朱晓青,张训华,祁江豪,王保军,温珍河,蔡来星,庞玉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1)
[6]基于OBS数据的南黄海沉积地层速度结构特征[J]. 赵维娜,张训华,邹志辉,吴志强,郝天珧,郑彦鹏,刘凯.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1)
[7]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区现今地热特征[J]. 张超,张盛生,李胜涛,贾小丰,姜光政,高堋,王一波,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报. 2018(11)
[8]浙江燕山期花岗岩类放射性生热率特征研究[J]. 刘道荣,林荣吉. 华东地质. 2019(01)
[9]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凹断裂特征与构造演化[J]. 熊忠,江志强,孙鹏,谭思哲,徐振中,陈文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03)
[10]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发育新认识——基于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钻探成果[J]. 张晓华,张训华,吴志强,郭兴伟,肖国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6)
博士论文
[1]华北地块岩石圈结构[D]. 夏冰.中国地质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59469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黄海地区大地热流研究技术路线图
7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2.1地理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从地理位置上讲,南黄海海域位于我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南北长约870km,东西宽约550km,最窄处仅190km,面积约32×104km2(张训华等,2013)。地理位置上,黄海西北延伸至辽东半岛鸭绿江口岸,并与渤海海峡相接,西临山东、江苏一线,东至朝鲜半岛,南侧以启东与济州岛的连线与东海为界。黄海南盆地属于扬子块体向海域的延伸,位于郯庐断裂以东、苏鲁造山带以南的海域,横跨中超块体、扬子块体和华南块体三大构造单元(李乃胜,1995;邢涛等,2014)。图2-1南黄海及周边主要构造单元简图(据侯方辉,2008、2012;祁江豪,2015;赵维娜,2019修改)Fig2-1SketchmapofmainstructuralunitsintheSouthYellowSeaandsurroundingareas(modifiedbyHouFanghui,2008、2012;QiJianghao,2015;ZhaoWeina,2019)
9积大量的碎屑物质,中后期海侵范围增大,沉积了浅海相的碳酸盐岩,而南黄海缺失这套地层;石炭纪,水体由南向北进一步加深,地层岩性仍旧以碳酸盐岩为主;早、中二叠世,继承石炭纪的沉积地貌,岩性以浅海碳酸盐岩、滨海相碎屑岩和煤层为主(侯方辉等,2008)。图2-2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剖面图(据庞玉茂,2017修改)Fig2-2StructuralevolutionprofileofSouthYellowSeaBasin(modifiedbyPangYumao,2017)晚二叠纪至早三叠纪,南黄海盆地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古特提斯洋逐步的消亡,扬子板块俯冲与华北板块之下,并在三叠纪末完成陆陆碰撞,伴随大规模的隆升,最终形成一条纵贯中国东西向的大型造山带,即秦岭-大别-苏鲁褶皱造山带,直接影响造山带两侧沉积盆地的发育(郑求根,2005;许明,2019;黄建军,2019)。强烈的造山运动造成局部区域的构造隆升并且伴随着大规模的海退以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东部海域居里面深度特征[J]. 张超,赵俐红,吴招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2]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对冲挤压变形与拉张断陷叠加特征分析[J]. 黄建军,牛华伟. 特种油气藏. 2019(04)
[3]南黄海中部隆起印支面剥蚀量恢复与演化过程——来自CSDP-2井的证据[J]. 庞玉茂,郭兴伟,张训华,韩作振,朱晓青,侯方辉,蔡来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02)
[4]南黄海海域中生代前陆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J]. 许明,陈建文,雷宝华,施剑,刘鸿. 现代地质. 2019(01)
[5]南黄海有关地层与构造的研究进展及问题讨论[J]. 侯方辉,郭兴伟,吴志强,朱晓青,张训华,祁江豪,王保军,温珍河,蔡来星,庞玉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1)
[6]基于OBS数据的南黄海沉积地层速度结构特征[J]. 赵维娜,张训华,邹志辉,吴志强,郝天珧,郑彦鹏,刘凯.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1)
[7]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区现今地热特征[J]. 张超,张盛生,李胜涛,贾小丰,姜光政,高堋,王一波,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报. 2018(11)
[8]浙江燕山期花岗岩类放射性生热率特征研究[J]. 刘道荣,林荣吉. 华东地质. 2019(01)
[9]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凹断裂特征与构造演化[J]. 熊忠,江志强,孙鹏,谭思哲,徐振中,陈文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03)
[10]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发育新认识——基于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钻探成果[J]. 张晓华,张训华,吴志强,郭兴伟,肖国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6)
博士论文
[1]华北地块岩石圈结构[D]. 夏冰.中国地质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59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359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