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环境下人类劳动分工的进化机制

发布时间:2021-10-14 17:05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人类行为方式相异,不同地区所采取的不同行为方式可能与经济水平,个人或者集体利益相关,也可能与多样的亲缘系统等有联系。对不同地区人类行为方式的同异进行对比研究是人类行为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对于劳动分工进化机理的的研究在农牧业社会中鲜有涉及。男性与女性的劳动差异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身体素质、个体专长等等。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可穿戴设备(Miband2)检验两性婚后的扩散形式与他们的劳动量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人类劳动分工的进化机制。我们通过对中国西部6个农村人群扩散和婚后居住形式多样性的研究,来衡量身体活动中的性别差异如何依赖于社会结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受试者一天的总活动量(步数)与其当天在高强度活动所花费的时间例如农牧业活动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低耗能活动例如花在娱乐活动上和休息的时间成负相关关系。因此本文认为性别和婚后扩散方式对于劳动分工的模式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在控制了年龄等因素后,本研究发现从夫居和望门居(婚后男性不扩散)这两种婚后居住方式的人群中女性劳动量显著高于男性;而只有当男性扩散时(婚后迁去配偶的家庭,且与配偶及她的亲属同住时...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生态环境下人类劳动分工的进化机制


研究区域地图

金字塔,人口,婚姻,指代


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同生态环境下人类劳动分工的进化机制11方式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图2四个调查点各村的人口金字塔。X轴每幅截面图的左边指代男性的总人数,右边指代女性的总人数。Y轴代表年龄段(每十年作为一个间隔),每个截面代表一个自然村,其中红色人群代表出生后离开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到现居地,绿色指代从出生到现在从未离开出生地的人群。在本文的婚姻随机抽样调查中个体第一次婚姻的婚后居住形式人群样本为338人,其中男上门130人,女上门110人,走婚31人,夫妻单立户67人(表1)。亚卓,下拖和扎拖乡样本量较大,从表中本文发现下拖乡婚姻形态为走婚的

模式图,模式图,个人,数据


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同生态环境下人类劳动分工的进化机制20图3同一天里我们追踪的同一户里三个人不同的移动模式图。左边:年长男性;中间:年长女性;右边:年轻女性。每天共有1440分钟,图中每一个点代表每一分钟我们所记录的步数。Y轴代表每分钟的步数。3.3.1劳动量的模型验证受试者平均步数为11817,最高步数为65910步,最少步数为0步。在数据前期处理中本文只选取了佩戴时间超过半天的受试者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网页抓取获得了共561人共779天的活动量数据。但是,在这779天数据中,睡眠数据和活动量数据仍然有许多空值,因此本文将空值数据均统一替换为缺失值数据。对于本研究后续的分析而言,本文的活动量数据样本共有740天,其中438位已婚样本人群共有640天的活动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鲜水河谷扎巴藏族走婚制度研究[J]. 袁旭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本文编号:3436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436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e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