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南AKT含煤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层序地层及聚煤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21:58
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AKT含煤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收集的钻井岩心、测井数据以及实验室煤相化验等资料,以沉积地球化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煤岩学、古生物地层学等多学科方法为理论指导,对研究区AKT含煤盆地侏罗系含煤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展了沉积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研究区的聚煤规律加以分析,并总结影响煤层聚集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康苏组(J1K1-J1K2),杨叶组含煤较少,主要以三角洲-滨浅湖相为主,并通过单井及连井沉积相的分析明确了各沉积相的之间的空间组合规律,发现研究区物源整体方向来自南部,不同时期范围有所改变和迁移,但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在前人划分的Ⅲ级层序的基础上,依据测井曲线特征将侏罗系中下统康苏组含煤地层精细划分为Ⅳ级层序以及Ⅴ级层序,其中,SQ2-1,SQ2-2代表康苏组下段和上段两个Ⅳ级层序地层,SQ3-1,SQ3-2,SQ3-3代表杨叶组下段中段以及上段三个以级层序地层。通过对研究区煤样化学分析,发现研究区从北向南整体为陆相沉积环境,但又呈现一个越往南越接近海相过渡的趋势,沉积水介质盐度总体稳定,受...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区域地质概况72区域地质概况2.1区域构造背景2.1.1构造演化塔西南地区构造上主要位于塔里木地台的塔里木西南坳陷和西昆仑褶皱系,先后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是元古代晚期的古亚洲洋拉张裂陷、古生代的前陆盆地挤压、弧后盆地拉张、古生代向中生代过渡的盆地冲断、早侏罗世-早始新世断陷盆地伸展等。塔西南的中-下侏罗统地层是一个主要的含煤地层,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煤层连续性差,走向变化大。图2.1塔里木盆地构造区划图塔西南区块位于亚尔瓦斯康考库亚断裂和克达坂加拉格尔达坂断裂之间。以陆缘盆地沉积为主,其上叠加有中生代山间坳陷盆地沉积的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区内以发育与区域上主构造线基本一致的北西向-北西西向的褶皱、断裂为基本面貌,构成西昆仑山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早期断裂活动集中发育于华力西早期,是伴随着奥依塔克-库尔良晚古生代裂陷槽的发生、发展而形成,一般为基底断裂,多为张性断裂,它控制了晚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古生代不同构造单元的边界、不同沉积特征的分布。第二期断裂活动集中发育于华力西中期,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伴随着晚古代裂陷槽的俯冲、闭合作用,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形成,该期逆冲推覆作用可持续至华力西晚期,并具后展式特征。伴随该期断裂活动在晚古生代地层内形成一系列北西-北西西向褶皱构造。第三期断裂活动集中发育于晚印支期未或早燕山期早期,该期断裂活动则形成北西-南北向山间坳陷(或拉分)盆地,多为盆地的边界断裂,一方面为盆地沉积提供场所,一方面控制盆地的展布形态和展布方向。第四期活动形成于喜马拉雅山期,随着西昆仑山脉的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大规模的向中新生代坳陷盆地方向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并最终在西昆仑山山前地带构成逆冲推覆前锋带,伴随该期构造活动,在晚古生代地层和中新生代地层中大规模向北西—北西西向褶皱生成,奠定该区基本构造面貌特征,见图2.1。图2.2研究区构造位置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侏罗系沉积演化及聚煤主控因素研究[J]. 田继军,何静,韦波,陆星宇.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2)
[2]塔西南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特征与聚煤规律[J]. 杜世涛,田继军,李佳秀,来鹏,石司宇,廖正凯.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7(06)
[3]彬长矿区胡家河井田煤质特征对成煤环境的指示意义[J]. 李焕同,李搛倬,李阳,刘震. 中国科技论文. 2017(21)
[4]南疆三地州中-下侏罗统沉积控煤分析[J]. 杜世飞,田继军,李乐,来鹏,张瑞. 煤炭技术. 2016(12)
[5]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内煤层发育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J]. 张翔,贾东力,杨德寿,杨颖,陈磊. 煤炭技术. 2015(04)
[6]西湖凹陷构造发育及其对平湖组煤系的控制——与黄县盆地对比分析[J]. 李云波,姜波,赵志刚,屈争辉,蔡佳,宫贺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4(03)
[7]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成藏模式[J]. 李世臻,康志宏,邱海峻,孟苗苗,冯志刚,李士超. 中国地质. 2014(02)
[8]地质类比法在坳陷盆地油页岩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为例[J]. 贾建亮,刘招君,郭巍,柳蓉,孟庆涛,闫磊. 煤炭学报. 2011(09)
[9]准噶尔盆地南缘下—中侏罗统层序地层格架与聚煤规律[J]. 田继军,杨曙光. 煤炭学报. 2011(01)
[10]基于不同成煤理论的含煤地层层序划分[J]. 吕大炜,李增学,魏久传,刘海燕,吴立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博士论文
[1]中国海域新生代聚煤规律与控煤模式[D]. 杨柳.中国矿业大学 2017
[2]川渝滇黔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与聚煤规律研究[D]. 高彩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
[3]河北省煤田构造格局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D]. 张路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4]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D]. 李新虎.西安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煤中微量元素在成煤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 刘瑞.安徽理工大学 2018
[2]青海团鱼山地区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研究[D]. 费得亮.西安科技大学 2017
[3]南疆和田地区布雅外围找煤预测[D]. 来鹏.新疆大学 2015
[4]塔西南含煤盆地构造演化及赋煤规律研究[D]. 刘强.新疆大学 2013
[5]塔西南侏罗系中下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研究[D]. 孙铭赫.新疆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58239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区域地质概况72区域地质概况2.1区域构造背景2.1.1构造演化塔西南地区构造上主要位于塔里木地台的塔里木西南坳陷和西昆仑褶皱系,先后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是元古代晚期的古亚洲洋拉张裂陷、古生代的前陆盆地挤压、弧后盆地拉张、古生代向中生代过渡的盆地冲断、早侏罗世-早始新世断陷盆地伸展等。塔西南的中-下侏罗统地层是一个主要的含煤地层,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煤层连续性差,走向变化大。图2.1塔里木盆地构造区划图塔西南区块位于亚尔瓦斯康考库亚断裂和克达坂加拉格尔达坂断裂之间。以陆缘盆地沉积为主,其上叠加有中生代山间坳陷盆地沉积的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区内以发育与区域上主构造线基本一致的北西向-北西西向的褶皱、断裂为基本面貌,构成西昆仑山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早期断裂活动集中发育于华力西早期,是伴随着奥依塔克-库尔良晚古生代裂陷槽的发生、发展而形成,一般为基底断裂,多为张性断裂,它控制了晚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古生代不同构造单元的边界、不同沉积特征的分布。第二期断裂活动集中发育于华力西中期,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伴随着晚古代裂陷槽的俯冲、闭合作用,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形成,该期逆冲推覆作用可持续至华力西晚期,并具后展式特征。伴随该期断裂活动在晚古生代地层内形成一系列北西-北西西向褶皱构造。第三期断裂活动集中发育于晚印支期未或早燕山期早期,该期断裂活动则形成北西-南北向山间坳陷(或拉分)盆地,多为盆地的边界断裂,一方面为盆地沉积提供场所,一方面控制盆地的展布形态和展布方向。第四期活动形成于喜马拉雅山期,随着西昆仑山脉的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大规模的向中新生代坳陷盆地方向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并最终在西昆仑山山前地带构成逆冲推覆前锋带,伴随该期构造活动,在晚古生代地层和中新生代地层中大规模向北西—北西西向褶皱生成,奠定该区基本构造面貌特征,见图2.1。图2.2研究区构造位置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侏罗系沉积演化及聚煤主控因素研究[J]. 田继军,何静,韦波,陆星宇.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2)
[2]塔西南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特征与聚煤规律[J]. 杜世涛,田继军,李佳秀,来鹏,石司宇,廖正凯.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7(06)
[3]彬长矿区胡家河井田煤质特征对成煤环境的指示意义[J]. 李焕同,李搛倬,李阳,刘震. 中国科技论文. 2017(21)
[4]南疆三地州中-下侏罗统沉积控煤分析[J]. 杜世飞,田继军,李乐,来鹏,张瑞. 煤炭技术. 2016(12)
[5]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内煤层发育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J]. 张翔,贾东力,杨德寿,杨颖,陈磊. 煤炭技术. 2015(04)
[6]西湖凹陷构造发育及其对平湖组煤系的控制——与黄县盆地对比分析[J]. 李云波,姜波,赵志刚,屈争辉,蔡佳,宫贺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4(03)
[7]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成藏模式[J]. 李世臻,康志宏,邱海峻,孟苗苗,冯志刚,李士超. 中国地质. 2014(02)
[8]地质类比法在坳陷盆地油页岩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为例[J]. 贾建亮,刘招君,郭巍,柳蓉,孟庆涛,闫磊. 煤炭学报. 2011(09)
[9]准噶尔盆地南缘下—中侏罗统层序地层格架与聚煤规律[J]. 田继军,杨曙光. 煤炭学报. 2011(01)
[10]基于不同成煤理论的含煤地层层序划分[J]. 吕大炜,李增学,魏久传,刘海燕,吴立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博士论文
[1]中国海域新生代聚煤规律与控煤模式[D]. 杨柳.中国矿业大学 2017
[2]川渝滇黔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与聚煤规律研究[D]. 高彩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
[3]河北省煤田构造格局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D]. 张路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4]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D]. 李新虎.西安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煤中微量元素在成煤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 刘瑞.安徽理工大学 2018
[2]青海团鱼山地区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研究[D]. 费得亮.西安科技大学 2017
[3]南疆和田地区布雅外围找煤预测[D]. 来鹏.新疆大学 2015
[4]塔西南含煤盆地构造演化及赋煤规律研究[D]. 刘强.新疆大学 2013
[5]塔西南侏罗系中下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研究[D]. 孙铭赫.新疆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58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45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