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光学移相器研究
本文关键词:硅基光学移相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硅基光子学是集成光学的重点研究方向,特别是在通信领域,它为片上光互连和信号处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借助于硅材料本身的特性,硅基光子器件具有低成本、高集成度等诸多优势。硅基移相器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元件,它实现了对光波相位的调控,可应用在高阶调制器、延迟线、可调光衰减器等器件中。目前,硅基移相器大多通过改变波导折射率来实现,与调制原理相似,可以分为:基于载流子色散效应的移相器和基于热光效应的移相器。论文分别对这两种硅基移相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对比了这两类移相器的优缺点。接着,分别针对不同的结构,仿真设计并在实验上实现了高效率、低损耗的硅基光学移相器。同时,在实验中探索了不同设计参数对于硅基移相器性能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优化硅基光学移相器提供参考。最后,论文介绍了以可调光衰减器为代表的硅基移相器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载流子色散效应的硅基移相器首先介绍了载流子色散型移相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典型结构。目前,基于载流子色散的硅基移相器主要采用p-n或者p-i-n结型波导结构。论文分别对两种结构进行设计、分析,详细研究了几种设计参数对移相器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移相器的设计参数,最终在实验上实现了高性能的移相器。对其中掺杂浓度、掺杂区尺寸、掺杂区位置等重要的设计参数,详细研究了它们对移相器性能的影响。2.基于热光效应的硅基移相器由于硅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光系数,热光调节一直在硅基光子器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热光移相器也是主流的硅基移相器之一。论文对其原理和研究现状做了介绍,对传统金属电极型热光移相器、p-i-p型热光移相器以及波导单边掺杂型热光移相器进行了对比。最后,着重对于目前比较热门且实用性较高的波导单边掺杂型移相器和p-i-p型移相器进行了仿真与设计,最后,在实验上验证了设计的移相器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等优点。同时,探索了波导长度、波导宽度、掺杂浓度、掺杂区到波导侧壁距离等参数对于移相器性能的影响。3.移相器的应用移相器作为硅基光子器件中重要的基本器件,有着广泛的应用。论文着重对于基于等臂马赫-增德尔干涉仪(mach-zehnderinterferometer,mzi)结构的可调光衰减器进行了介绍。设计、提出了基于热光移相器的低功耗、大衰减范围的可调光衰减器,并在实验上予以验证。最后,通过对比实验结果简要分析了移相器长度等参数对于可调光衰减器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硅基光子学 移相器 载流子色散效应 热光效应 可调光衰减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25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1.1 硅基光子学11-15
- 1.2 光学移相器的发展与现状15-20
- 1.3 本文主要工作20-22
- 第二章 基本原理与器件22-37
- 2.1 基本器件22-30
- 2.1.1 硅基光波导22-26
- 2.1.2 马赫-增德尔干涉仪26-27
- 2.1.3 耦合器27-30
- 2.2 基本原理30-35
- 2.2.1 载流子色散效应30-34
- 2.2.2 热光效应34-35
- 2.3 本章小结35-37
- 第三章 基于载流子色散效应的硅基光学移相器37-52
- 3.1 工作原理与典型结构37-38
- 3.2 P-N型移相器设计与实验38-48
- 3.2.1 结构参数38-39
- 3.2.2 仿真设计与参数讨论39-45
- 3.2.3 实验45-48
- 3.3 P-I-N型移相器48-50
- 3.3.1 结构参数48
- 3.3.2 仿真设计与参数优化48-50
- 3.4 本章小结50-52
- 第四章 基于热光效应的硅基光学移相器52-71
- 4.1 热光移相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52-54
- 4.1.1 原理52
- 4.1.2 器件结构52-54
- 4.2 单边掺杂型热光移相器54-66
- 4.2.1 结构与参数54-57
- 4.2.2 仿真分析与参数优化57-62
- 4.2.3 实验与参数讨论62-66
- 4.3 P-I-P型热光移相器66-70
- 4.3.1 器件结构与参数66-67
- 4.3.2 实验结果67-70
- 4.4 本章小结70-71
- 第五章 硅基光学移相器的应用71-82
- 5.1 典型应用71-72
- 5.2 可调光衰减器72-81
- 5.2.1 单边掺杂型可调光衰减器72-80
- 5.2.2 p-i-p型可调光衰减器80-81
- 5.3 本章小结81-82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2-84
- 6.1 本文工作总结及创新点82-83
- 6.2 研究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90
- 致谢90-91
- 附录一 符号与标记91-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92-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连运;演示振动合成用的移相器[J];大学物理;1987年05期
2 郭方敏,朱守正,魏华征,郑莹,朱荣锦,忻佩胜,朱自强,赖宗声,杨根庆,陆卫;相位连续可调毫米波MEMS移相器的研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辛琦;;180度反射式电控移相器的设计与仿真[J];科技资讯;2006年18期
4 周成刚;刘光祜;;模拟移相器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2009年05期
5 鲁辉;张立军;郑占旗;张一恒;冷永清;廖先华;;基于光纤的新型矢量和微波光子移相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12期
6 姚蛟;;七位数控雷达中频移相器的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13年02期
7 苏志德;隋永新;杨怀江;邵晶;;迭代最小二乘法用于非线性移相器的标定[J];应用光学;2013年04期
8 孔曜;;半脉冲移相器[J];航空精密机械工程;1985年04期
9 狄京;张申;王艳芬;;锁相环精密90°移相器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年01期
10 孔祥洪;郭阳雪;陈功;胡嘉恺;王伟杰;钱卫国;;移相器电路分析与仿真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巍;杨仕文;陈益凯;;一种新型小型化可调移相器[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张永华;丁桂甫;蔡炳初;沈民谊;;射频MEMS移相器研究进展[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李壮;;三阶低通型MEMS移相器的设计[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王志刚;延波;徐锐敏;谢小强;张勇;;五位中频数字移相器设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5 唐恺;吴群;刘敏;冯子睿;傅佳辉;朱淮城;;小型化分布式RF MEMS移相器的设计考虑[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杨国辉;吴群;傅佳辉;孟繁义;张狂;;毫米波RF MEMS移相器的智能建模方法[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杜亦佳;鲍景富;张晓升;李仁锋;;射频微机电分布式移相器设计优化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8 童海涛;王志功;刘军;谢婷婷;;一种8毫米波段的单片四位数字移相器[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9 张广闯;徐燕生;;宽边压缩的槽式波导移相器[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10 王勇;;8mm连续可调移相器[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宽范围交流电压移相器[N];电子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亦佳;RF MEMS移相器和太赫兹波导滤波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瞿鹏飞;用于光控相控阵的微波光子移相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晓峰;基于叉指式共面波导的RF MEMS开关线型移相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孙晓峰;基于叉指式共面波导的RFMEMS开关线型移相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贺训军;Ka波段硅基分布式MEMS传输线移相器射频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Badar Muneer;基于SIW结构的功分器与电控移相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王梦;钛酸锶钡系铁电薄膜材料特性及其移相器结构性能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应战;SnO_2纳米结构与BaZr_xTi_(1-x)O_3铁电移相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9 杨小峰;应用于相控阵收发组件的射频/微波集成电路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杨卫明;铁电移相材料Ba_(1-x-y)Pb_xSr_yTiO_3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文圣;数字移相器精确电路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龚晨;高功率低插损移相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王琳;数学移相器的小型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4 蒋菱;射频收发模块中的 硅基MEMS移相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岳瑜;毫米波四位数字移相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志刚;中频、微波数字移相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宋静;微波数字式移相器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李炜;硅基微波MEMS移相器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鹏;左手介质传输线MEMS移相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刘杰明;改进型介质滑动U型移相器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硅基光学移相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4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