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植物梭梭居群的遗传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5 03:47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隶属藜科(Chenopodiaceae)梭梭属(Haloxylon)的超旱生小乔木,作为我国西北荒漠区主要的建群种,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由于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中国西北荒漠区梭梭群落大面积退化甚至死亡。开展梭梭的遗传学研究有助于了解梭梭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阐明当代梭梭群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分化机制,揭示区域环境差异及人类活动对梭梭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2个叶绿体(cpDNA)片段和1个ITS片段分析了中国西北荒漠区36个梭梭群体,4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揭示了造成当前遗传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并为其遗传保护策略提出了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梭梭群体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基于cpDNA序列检测到24个单倍型,ITS序列共检测到16个单倍型,根据其亲缘关系及地理分布可分为三个地理组,即西部组,东部组和南部组。在物种水平上,梭梭植物遗传多样性较高(HT>0.8),但梭梭群体...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荒漠植物梭梭居群的遗传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8第二章梭梭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研究2.1材料与方法2.1.1野外采样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间,根据梭梭标本记录,在中国西北荒漠区梭梭的自然分布区内进行了样品采集。共采集到36个居群420个个体,其中新疆采集到19个居群,包括南疆的一个居群(和硕县马兰西门),甘肃采集到4个居群,内蒙古采集到6个居群,青海采集到7个居群。采集范围覆盖了几乎该种所有分布区,其中最北部的居群来自新疆布尔津县及福海县,甘肃马鬃山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最东部的居群来自内蒙古磴口县;最南部的居群来自青海都兰县,最西部的居群来自新疆博乐(图2.1,表2.1)。从每个居群相隔至少10m采集8-15个新鲜的同化幼芽,用硅胶干燥并在4℃下保存,用于后续提取DNA。图2.1研究区域及采样点分布Fig.2.1Studyregionandsamplingpoints
荒漠植物梭梭居群的遗传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15图2.2梭梭群体遗传多样性插值Fig2.2GeneticdiversityinterpolationofHaloxylonammodendronpopulations2.2.2单倍型的地理分布格局cpDNA和ITS单倍型网络图表明,24个cpDNA单倍型聚为三支:其中,cpDNA单倍型H1-H13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居群,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居群及南疆和硕居群,定义为西部组;单倍型H14-H18主要分布于甘肃马鬃山居群,阿克塞地区居群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居群,定义为东部组;单倍型H19-H24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定义为南部组(图2.3a)。ITS单倍型地理分布格局与cpDNA单倍型地理分布格局一致,单倍型R1-R8分布在西部组,单倍型R9-R13分布在东部组,单倍型R14-R16分布在南部组(图2.3b)。单倍型的地理格局和每个居群单倍型频率呈现在表2.3和图2.4中。图2.3基于cpDNA(a)和ITS(b)单倍型的网络分析Fig2.3NetworkanalysisbasedoncpDNAhaplotypes(a)andITSribotypes(b)cpDNA单倍型在东部组中最广布单倍型H10占总个体数的13.6%,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其次是单倍型H11,主要分布在阿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梭梭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及相关研究[J]. 何权,蒋瑞娟,朱军,石书兵,李晓瑾.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3)
[2]新疆梭梭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J]. 郭星,郭翠梅,杨金凤. 种子科技. 2019(07)
[3]基于ITS和cpDNA序列的梭梭和白梭梭物种分化[J]. 孙芳芳,聂迎彬,马松梅,魏博,吉万全. 林业科学. 2019(03)
[4]准格尔盆地梭梭天然更新幼苗空间格局与影响因子[J]. 地力夏提·包尔汉,张绘芳,朱雅丽,张景路. 西部林业科学. 2019(01)
[5]荒漠植物肉苁蓉经济效益分析[J]. 郝晨,段娜,袁彦,徐军,高君亮,刘禹廷. 林业科技通讯. 2018(10)
[6]梭沙韭和昌都韭的遗传变异和生态位分化[J]. 钟燕,余岩,谢登峰,谢川,何兴金. 生态学杂志. 2018(04)
[7]新疆濒危植物半日花居群的遗传变异及遗传结构分析[J]. 苏志豪,李文军,卓立,姜小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4)
[8]使用大熊猫数据评估Biomod2和MaxEnt分布预测模型的表现[J]. 罗玫,王昊,吕植.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2)
[9]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影响研究综述[J]. 王玉洁,秦大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05)
[10]新疆梭梭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宁虎森,罗青红,吉小敏,雷春英. 生态科学. 2017(03)
博士论文
[1]整合谱系地理学与景观遗传学揭示短花针茅遗传变异及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制[D]. 任婧.内蒙古大学 2019
[2]中国特有第三纪孑遗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的亲缘地理学和景观遗传学研究[D]. 张永华.浙江大学 2016
[3]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方法学研究[D]. 任晓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4]梭梭的遗传变异性研究[D]. 王戌梅.沈阳药科大学 2009
[5]新疆阜康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梭梭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张林静.西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迎红杜鹃亚属植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D]. 郭凤平.东北师范大学 2019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部梭梭群落退化特征研究[D]. 李中赫.石河子大学 2018
[3]白栎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学研究[D]. 陈晓丹.西北大学 2018
[4]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退化柽柳灌丛沙堆植被群落与土壤特性研究[D]. 丁爱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
[5]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研究[D]. 郭怀军.西北大学 2017
[6]酒西盆地疏勒河组磁性地层年代及中新世祁连山西段构造隆升[D]. 吴茂先.兰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95965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荒漠植物梭梭居群的遗传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8第二章梭梭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研究2.1材料与方法2.1.1野外采样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间,根据梭梭标本记录,在中国西北荒漠区梭梭的自然分布区内进行了样品采集。共采集到36个居群420个个体,其中新疆采集到19个居群,包括南疆的一个居群(和硕县马兰西门),甘肃采集到4个居群,内蒙古采集到6个居群,青海采集到7个居群。采集范围覆盖了几乎该种所有分布区,其中最北部的居群来自新疆布尔津县及福海县,甘肃马鬃山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最东部的居群来自内蒙古磴口县;最南部的居群来自青海都兰县,最西部的居群来自新疆博乐(图2.1,表2.1)。从每个居群相隔至少10m采集8-15个新鲜的同化幼芽,用硅胶干燥并在4℃下保存,用于后续提取DNA。图2.1研究区域及采样点分布Fig.2.1Studyregionandsamplingpoints
荒漠植物梭梭居群的遗传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15图2.2梭梭群体遗传多样性插值Fig2.2GeneticdiversityinterpolationofHaloxylonammodendronpopulations2.2.2单倍型的地理分布格局cpDNA和ITS单倍型网络图表明,24个cpDNA单倍型聚为三支:其中,cpDNA单倍型H1-H13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居群,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居群及南疆和硕居群,定义为西部组;单倍型H14-H18主要分布于甘肃马鬃山居群,阿克塞地区居群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居群,定义为东部组;单倍型H19-H24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定义为南部组(图2.3a)。ITS单倍型地理分布格局与cpDNA单倍型地理分布格局一致,单倍型R1-R8分布在西部组,单倍型R9-R13分布在东部组,单倍型R14-R16分布在南部组(图2.3b)。单倍型的地理格局和每个居群单倍型频率呈现在表2.3和图2.4中。图2.3基于cpDNA(a)和ITS(b)单倍型的网络分析Fig2.3NetworkanalysisbasedoncpDNAhaplotypes(a)andITSribotypes(b)cpDNA单倍型在东部组中最广布单倍型H10占总个体数的13.6%,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其次是单倍型H11,主要分布在阿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梭梭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及相关研究[J]. 何权,蒋瑞娟,朱军,石书兵,李晓瑾.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3)
[2]新疆梭梭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J]. 郭星,郭翠梅,杨金凤. 种子科技. 2019(07)
[3]基于ITS和cpDNA序列的梭梭和白梭梭物种分化[J]. 孙芳芳,聂迎彬,马松梅,魏博,吉万全. 林业科学. 2019(03)
[4]准格尔盆地梭梭天然更新幼苗空间格局与影响因子[J]. 地力夏提·包尔汉,张绘芳,朱雅丽,张景路. 西部林业科学. 2019(01)
[5]荒漠植物肉苁蓉经济效益分析[J]. 郝晨,段娜,袁彦,徐军,高君亮,刘禹廷. 林业科技通讯. 2018(10)
[6]梭沙韭和昌都韭的遗传变异和生态位分化[J]. 钟燕,余岩,谢登峰,谢川,何兴金. 生态学杂志. 2018(04)
[7]新疆濒危植物半日花居群的遗传变异及遗传结构分析[J]. 苏志豪,李文军,卓立,姜小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4)
[8]使用大熊猫数据评估Biomod2和MaxEnt分布预测模型的表现[J]. 罗玫,王昊,吕植.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2)
[9]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影响研究综述[J]. 王玉洁,秦大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05)
[10]新疆梭梭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宁虎森,罗青红,吉小敏,雷春英. 生态科学. 2017(03)
博士论文
[1]整合谱系地理学与景观遗传学揭示短花针茅遗传变异及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制[D]. 任婧.内蒙古大学 2019
[2]中国特有第三纪孑遗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的亲缘地理学和景观遗传学研究[D]. 张永华.浙江大学 2016
[3]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方法学研究[D]. 任晓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4]梭梭的遗传变异性研究[D]. 王戌梅.沈阳药科大学 2009
[5]新疆阜康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梭梭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张林静.西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迎红杜鹃亚属植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D]. 郭凤平.东北师范大学 2019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部梭梭群落退化特征研究[D]. 李中赫.石河子大学 2018
[3]白栎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学研究[D]. 陈晓丹.西北大学 2018
[4]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退化柽柳灌丛沙堆植被群落与土壤特性研究[D]. 丁爱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
[5]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研究[D]. 郭怀军.西北大学 2017
[6]酒西盆地疏勒河组磁性地层年代及中新世祁连山西段构造隆升[D]. 吴茂先.兰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95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495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