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风资源气候区划

发布时间:2017-05-10 11:09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海风资源气候区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气候区划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外气候区划方法和成果,从目前海上风速资料实际情况出发,尝试用船舶观测资料与卫星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气候学和气候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了中国近海风资源和50年一遇最大风速,并分别进行了中国近海风资源和风电机组安全等级区划,以及海上风电开发综合区划。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对比诸多学者对各种卫星反演的风速数据的研究、应用和评价,最终选择了时间长、精度高、空间分布完整的CCMP卫星风速数据作为卫星风速数据。并与ERA再分析风速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风速分布形式接近,在离岸较近的区域,CCMP风速较ERA风速偏小。2.挑选15个浮标站和石油平台,它们分布于中国近海(江苏沿岸缺),具有良好的区域代表性。浮标站每6小时风速观测资料与对应时刻CCMP风速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了全部风速、大风(≥11m/s)和小风(3m/s)下浮标站风速与CCMP风速的相关系数、风速标准差、风速差平均百分率。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其中有6个站在0.9以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风速标准差在1.2-2.3m/s之间,浮标风速和CCMP风速的差平均百分率12个站为正,3个为负,总体来看有超过一半的站差平均百分率在10%左右,可以认为CCMP风速偏小约10%。3.1988年-2011年共24年中国近海范围内1°×1°网格点CCMP月平均风速与ICOADS月平均风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数据的平均风速分布形势很相似,量值的差异主要出现在台湾海峡中部:ICOADS为风速最大区,而CCMP风速较两边小。显然在这一海域CCMP风速是不合理的。ICOADS风速与CCMP风速的差百分比以10%-20%为主,台湾海峡在40%左右。扣除船舶观测仪器安装高度为20-30米,订正到海面10米后接近于10%,因此认为CCMP风速较ICOADS风速约小10%左右,与浮标分析结果基本一致。4.综合浮标与CCMP风速、ICOADS风速与CCMP风速的分析结果,确定CCMP数据在中国近海绝大部分海域取修正系数为10%,台湾海峡取40%。修正后的CCMP风速数据可以弥补ICOADS洋面观测数据在非船舶航线上数据不足的缺陷。5.分别利用ICOADS洋面观测风速、TC影响下的最大风速、CCMP卫星观测计算了中国近海50年一遇最大风速,其分布形势和量值差别较大:ICOADS结果与年平均风速的分布相似,台湾海峡最大,超过30m/s,基本反映了船舶避让TC等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下的极端风况。TC影响下的最大风速计算结果反映了台风大风分布情况,但是30°N以北可信度较低。CCMP计算结果在空间分布形势上与TC影响下的结果有些相似,但是在量值上较后者明显偏低,在浙江近海、南海东北部和海南东南部尤为明显。6.对TC影响下的大风、ICOADS洋面大风和CCMP卫星大风三种最大风速融合后得到的50年一遇最大风速,避免了三种数据各自的局限性,发挥了三种数据的优势,是中国近海较为完整可信的50年一遇最大风速分布图。7.根据国标《风电场风资源评估方法》和IEC61400-1风电机组安全标准,将中国近海风资源分为6类,将风电机组安全等级划分为5级,综合年平均风速和50年一遇最大风速的分布状况,中国近海风电开发综合区划为4个一级分区和9个二级分区。8.获得的中国近海风资源区划、风电机组安全等级区划和风电开发综合区划,填补了海上风电开发气候区划的空白,为海上风电开发、船舶航行以及其他海洋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国近海 CCMP卫星风速 多年平均风速 50年—遇最大风速 风电开发气候区划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2;TK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4
  • 1.2 常规海面风观测及数据14-18
  • 1.2.1 卫星数据14-16
  • 1.2.2 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16-17
  • 1.2.3 ICOADS洋面观测数据17
  • 1.2.4 浮标数据和石油平台观测数据17-18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18-20
  • 2 CCMP卫星风速数据检验20-47
  • 2.1 CCMP数据与再分析数据的对比20-24
  • 2.1.1 年平均风速对比20-22
  • 2.1.2 季平均风速对比22-24
  • 2.2 CCMP数据与浮标站数据的对比24-35
  • 2.2.1 浮标站数据合理性检验24-31
  • 2.2.2 CCMP与浮标站数据的对比31-35
  • 2.3 CCMP数据与ICOADS数据的对比和修正35-45
  • 2.3.1 ICOADS数据的处理35-37
  • 2.3.2 ICOADS与CCMP年平均风速对比分析37-43
  • 2.3.3 CCMP数据的修正43-45
  • 2.4 中国近海多年平均风速分布45-46
  • 2.5 本章小结46-47
  • 3 50年一遇最大风速47-55
  • 3.1 Gumbel极值分布47-48
  • 3.2 多年一遇最大风速的计算48-52
  • 3.2.1 利用ICOADS的计算48-50
  • 3.2.2 热带气旋影响下的计算结果50-51
  • 3.2.3 利用CCMP数据的计算51-52
  • 3.3 计算结果52-54
  • 3.4 本章小结54-55
  • 4 近海风电开发气候区划结果55-60
  • 4.1 近海风资源区划55-56
  • 4.2 风电机组安全等级区划56-57
  • 4.3 海上风电开发气候区划57-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5 全文总结和展望60-63
  • 5.1 全文总结60-62
  • 5.2 本文特色和创新点62
  • 5.3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 个人简历68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莫芳;晏惠芬;郑自君;胥德梅;陈文龙;;凉山州风资源分布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3年02期

2 周立丽;朱慧敏;;青海省风资源状况分析及风电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3 宋丽莉;黄浩辉;植石群;钱光明;;风电场风资源测量与计算的精度控制[J];气象;2009年03期

4 李雁;邵雪梅;梁海河;郭亚田;;柴达木盆地东缘地区风资源变化特征(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2年04期

5 符平;秦鹏飞;张金接;;海上风资源时空特性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4年02期

6 黄浩辉;宋丽莉;植石群;毛慧琴;郝全成;刘爱君;;多元回归法在复杂地形风资源微尺度模拟中的应用[J];气象;2007年07期

7 贺德馨;黎作武;;风能工程中几个力学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力学进展;2013年04期

8 郑显奎;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J];高师理科学刊;2004年03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艳英;高阳华;王中;;重庆市风资源的基本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丽敏;李光一;;葫芦岛市风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隋景跃;张国林;;辽西朝阳地区风资源特点[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洪祖兰;张云杰;;山区风资源特点和对风电机组、风电场设计的建议[A];南方十三省(区、市)水力发电学会秘书长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洪祖兰;张云杰;;山区风资源特点和有关风电机组、风电场设计的几点建议[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黄浩辉;宋丽莉;植石群;毛慧琴;郝全成;刘爱君;;多元回归法在复杂地形风资源微尺度模拟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杨艳娟;;天津滨海新区风资源特征分析[A];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2年

8 余志;李晓燕;邓院昌;;建立基于Web GIS的风资源分析与评估系统[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伍华余 通讯员 胡建华;年产200台重型矿山车、百万风资源开发项目落户开鲁[N];通辽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贺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风电专家朱瑞兆:风资源测评对风电发展至关重要[N];中国能源报;2010年

3 高长安;中科院锁定低风速风电开发[N];中国能源报;2012年

4 记者 牛彦君 李保荣;差异化产品“量体裁衣”风资源[N];甘肃日报;2010年

5 MEB 记者 崔宏薇;Ⅲ类机组应用广 风资源详查结果出炉[N];机电商报;2011年

6 记者 刘贵胜;老风口被列为风能开发区[N];塔城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梁钟荣;风场资源争夺白热化 风机巨头齐聚贵州抢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魏冬梅;欧盟-中国能源环境项目取得新进展[N];中国气象报;2009年

9 记者 张原 通讯员 刘俊迈;民革天津市委建言推动新能源开发[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金城;风生水起 资源变效益[N];承德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聪;基于风资源合理化利用的山地风电场建设规模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齐浩;中国近海风资源气候区划[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孙璐;蒙西风电场风资源的分析评估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4 李常春;风资源评估方法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6年

5 田子婵;复杂地形的风资源评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6 曹海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风力发电场风资源评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王佳春;风力发电风模拟实验系统开发[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红伟;内蒙古高原风资源利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谷洪钦;风力发电在山东省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高宁超;风力发电容量可信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海风资源气候区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54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e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