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植菌根真菌与解磷细菌互作促进土壤有机磷矿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02:11
磷是一种天然、不可再生的资源,约占植物干重的2%,不仅参与了细胞的结构组成(核酸、磷脂和ATP)和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的调节,而且在传递遗传信息、能量转换等方面也至关重要。磷本身移动性差、容易被一些金属离子结合,给作物吸收磷增加了困难。近年来溶磷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多,它是一类能够利用自身的分泌物或与其它生物的协同作用,将土壤中植物难以吸收的磷酸盐矿化成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形态。在一定范围内,作物的产量与吸磷量呈正相关,它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植物、动物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将磷矿的储备上升到一种战略储备的地位。我国土壤中有机磷占全磷的29%-90%,是土壤磷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肌醇、磷脂、核酸和脂蛋白等形式存在,只有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可溶性的无机磷才能被作物利用。我国土壤全磷含量较高,一般为0.02%-0.11%,我国耕地土壤中无效磷占了95%以上,能够被植物利用的磷含量十分有限,这也是导致我国耕地土壤中磷元素“丰而不富”的原因。如何在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同时减少磷肥的使用量就是迫在眉睫所要攻克的问题。如何提高土壤中磷的利用率、挖掘潜在磷库,将其变成作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效...
【文章来源】: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根际、菌丝和菌丝际示意图
丛植菌根真菌与解磷细菌互作促进土壤有机磷矿化的研究4图1-2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根系Fig.1-2Rootsysteminfectedby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1.2.3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的影响因素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植物根部的某些信号能调控AMF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34]。根系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分泌一种类黄酮类的某些物质[19],这种物质分泌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浓度的高低决定的。例如,当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较低时,会刺激这种类黄酮物质的合成,从而使得植物根系和AMF真菌建立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4];当土壤中速效磷含量较高时,就会抑制这种类黄酮物质的合成[35],从而抑制解磷真菌和植物建立互利共生的关系[36]。植物的种类也决定着与AMF真菌形成互利共生的难易程度,例如豆科作物、单子叶植物都有与AMF真菌能够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的功能基因[32],能形成植物-菌根共生体;十字花科中的拟南芥则不含有与AMF真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的基因,因此不能形成菌根共生体[21]。土壤的耕作方式,也会影响AMF真菌的生长。国内外一些学者发现,中耕会破坏土壤中AMF真菌的原有结构[37],降低其活性;相反,免耕或少耕会使原有的AMF真菌的菌丝密度最大化[38],从而保持其活性[39,40]。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多少也是影响AMF真菌与植物互利共生的关键因素之
丛植菌根真菌与解磷细菌互作促进土壤有机磷矿化的研究141.7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和研究目标1.7.1技术路线图1-4技术路线1.7.2研究目标(1)明确哪种碳源能够效率更高的促进AMF真菌的解磷能力;(2)明确最适宜的碳源浓度;(3)明确菌丝际参与有机磷周转的关键影响因子;(4)初步定量解磷细菌对土壤有机磷周转和植物磷吸收的贡献。1.7.3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研究接种真菌及不同碳源处理时,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磷吸收量,玉米根际土壤中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有机磷含量及菌丝际磷酸酶活性的变化,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初步揭示丛植菌根真菌与解磷细菌互作后对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磷菌JL-1对磷矿粉降解性能的研究[J]. 李文,王陶. 生物技术通报. 2020(08)
[2]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J]. 黄艳飞,吴庆丽,万群,舒彬. 现代农业. 2019(12)
[3]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互作对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的影响[J]. 杨康,孙建茹,王妍,杜鄂巍,蒙彦良,桑晓玲,张风娟. 菌物学报. 2019(11)
[4]解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J]. 孙艳梅,张前兵,苗晓茸,刘俊英,于磊,马春晖.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3)
[5]油茶根际高效解磷细菌NC285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J]. 陈言柳,郭春兰,吴斐,张林平,王舒,林宇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6]高效解磷细菌菌株CT45-1的鉴定及其对烟草的促生作用[J]. 刘春菊,杜传印,梁子敬,夏磊,张德珍,高玉平,刘涛,蔡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19(04)
[7]辣木根际土壤溶磷菌的筛选与鉴定[J]. 邓征,沈丽娟,饶筱,张晶晶,何茜,陈祖静. 广东农业科学. 2019(04)
[8]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 陈保冬,于萌,郝志鹏,谢伟,张莘.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3)
[9]解磷微生物研究与应用进展[J]. 孟祥坤,于新,朱超,胡兆平,范玲超. 华北农学报. 2018(S1)
[10]小麦根际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效果[J]. 常慧萍,夏铁骑,付瑞敏,杨雪,邢文会,韩鸿鹏,张红.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4)
博士论文
[1]AM真菌与解磷细菌相互作用提高有机磷利用效率的机理[D]. 张林.中国农业大学 2016
[2]菌丝际土壤有机磷周转的微生物调控机制[D]. 王菲.中国农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丛枝菌根真菌与玉米互作影响磷吸收的机制研究[D]. 邱佳佳.山东农业大学 2017
[2]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 谢晨星.河北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83900
【文章来源】: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根际、菌丝和菌丝际示意图
丛植菌根真菌与解磷细菌互作促进土壤有机磷矿化的研究4图1-2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根系Fig.1-2Rootsysteminfectedby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1.2.3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的影响因素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植物根部的某些信号能调控AMF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34]。根系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分泌一种类黄酮类的某些物质[19],这种物质分泌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浓度的高低决定的。例如,当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较低时,会刺激这种类黄酮物质的合成,从而使得植物根系和AMF真菌建立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4];当土壤中速效磷含量较高时,就会抑制这种类黄酮物质的合成[35],从而抑制解磷真菌和植物建立互利共生的关系[36]。植物的种类也决定着与AMF真菌形成互利共生的难易程度,例如豆科作物、单子叶植物都有与AMF真菌能够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的功能基因[32],能形成植物-菌根共生体;十字花科中的拟南芥则不含有与AMF真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的基因,因此不能形成菌根共生体[21]。土壤的耕作方式,也会影响AMF真菌的生长。国内外一些学者发现,中耕会破坏土壤中AMF真菌的原有结构[37],降低其活性;相反,免耕或少耕会使原有的AMF真菌的菌丝密度最大化[38],从而保持其活性[39,40]。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多少也是影响AMF真菌与植物互利共生的关键因素之
丛植菌根真菌与解磷细菌互作促进土壤有机磷矿化的研究141.7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和研究目标1.7.1技术路线图1-4技术路线1.7.2研究目标(1)明确哪种碳源能够效率更高的促进AMF真菌的解磷能力;(2)明确最适宜的碳源浓度;(3)明确菌丝际参与有机磷周转的关键影响因子;(4)初步定量解磷细菌对土壤有机磷周转和植物磷吸收的贡献。1.7.3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研究接种真菌及不同碳源处理时,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磷吸收量,玉米根际土壤中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有机磷含量及菌丝际磷酸酶活性的变化,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初步揭示丛植菌根真菌与解磷细菌互作后对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磷菌JL-1对磷矿粉降解性能的研究[J]. 李文,王陶. 生物技术通报. 2020(08)
[2]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J]. 黄艳飞,吴庆丽,万群,舒彬. 现代农业. 2019(12)
[3]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互作对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的影响[J]. 杨康,孙建茹,王妍,杜鄂巍,蒙彦良,桑晓玲,张风娟. 菌物学报. 2019(11)
[4]解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J]. 孙艳梅,张前兵,苗晓茸,刘俊英,于磊,马春晖.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3)
[5]油茶根际高效解磷细菌NC285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J]. 陈言柳,郭春兰,吴斐,张林平,王舒,林宇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6]高效解磷细菌菌株CT45-1的鉴定及其对烟草的促生作用[J]. 刘春菊,杜传印,梁子敬,夏磊,张德珍,高玉平,刘涛,蔡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19(04)
[7]辣木根际土壤溶磷菌的筛选与鉴定[J]. 邓征,沈丽娟,饶筱,张晶晶,何茜,陈祖静. 广东农业科学. 2019(04)
[8]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 陈保冬,于萌,郝志鹏,谢伟,张莘.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3)
[9]解磷微生物研究与应用进展[J]. 孟祥坤,于新,朱超,胡兆平,范玲超. 华北农学报. 2018(S1)
[10]小麦根际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效果[J]. 常慧萍,夏铁骑,付瑞敏,杨雪,邢文会,韩鸿鹏,张红.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4)
博士论文
[1]AM真菌与解磷细菌相互作用提高有机磷利用效率的机理[D]. 张林.中国农业大学 2016
[2]菌丝际土壤有机磷周转的微生物调控机制[D]. 王菲.中国农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丛枝菌根真菌与玉米互作影响磷吸收的机制研究[D]. 邱佳佳.山东农业大学 2017
[2]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 谢晨星.河北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83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58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