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柏杖子金矿区蚀变花岗岩型矿体成因及深部找矿预测
发布时间:2023-04-05 10:35
辽宁柏杖子金矿是冀东-辽西金矿带上规模较大的金矿之一。该矿区发育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花岗岩型两种矿化体,近年来以开采后者为主,因此本文以蚀变花岗岩型矿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成因矿物学、年代学、短波红外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其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为深部找矿提供指导依据。矿区主要产出两类花岗质侵入体,其中黑云母二长岩分布零散,主要在深部产出。石英二长岩分布广且在空间上与矿体关系密切,是矿区最重要的赋矿岩体,顶部产生钼矿化。两者形成年龄分别为236±1.5 Ma和233±1.9 Ma,都属于晚三叠世伸展背景下的产物。不同中段黄铁矿热电系数α变化范围为-330.5μV/℃344.3μV/℃。其中N型黄铁矿出现率为90.1%,P型黄铁矿出现率为9.9%。矿体剥蚀率在58.7%85.0%之间,指示目前已达矿体的中下部,深部仍有找矿潜力。黄铁矿形成温度主要集中在270350℃,表明该矿床为中温矿床,从SW端下部到NE端上部温度递减,间接指示成矿流体从SW端下部向NE上部运移。已知矿体往深部向NE端侧伏斜列,P型黄铁矿出现率高值区和已知矿体...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宇
2.1.2 中新元古界
2.1.3 古生界
2.1.4 中生界
2.1.5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3.3 脉岩
2.4 区域成矿作用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围岩蚀变特征
3.5 成矿期次
3.5.1 气液交代期
3.5.2 热液成矿期
3.5.3 表生期
4 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
4.1 黄铁矿产出特征
4.2 样品及样品测试
4.3 测量结果
4.4 黄铁矿热电性的成矿指示意义
4.4.1 黄铁矿热电性垂向空间分布特征
4.4.2 黄铁矿热电系数与成矿温度
4.4.3 黄铁矿热电系数与矿体剥蚀率
4.4.4 黄铁矿热电系数离散度特征
4.4.5 深部成矿指示意义
5 短波红外光谱
5.1 矿体及围岩特征
5.2 工作原理及工作方法
5.2.1 工作原理
5.2.2 工作方法
5.3 测试结果
5.4 成矿作用意义
5.4.1 蚀变矿物种类及分布规律
5.4.2 找矿指示意义
6 锆石U-Pb年代学
6.1 分析方法
6.2 分析结果
6.3 成岩成矿时代讨论
7 矿床成因及深部预测
7.1 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
7.1.1 H-O同位素
7.1.2 S同位素
7.1.3 Pb同位素
7.2 成矿物化条件
7.3 成矿模式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附表
本文编号:3783259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宇
2.1.2 中新元古界
2.1.3 古生界
2.1.4 中生界
2.1.5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3.3 脉岩
2.4 区域成矿作用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围岩蚀变特征
3.5 成矿期次
3.5.1 气液交代期
3.5.2 热液成矿期
3.5.3 表生期
4 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
4.1 黄铁矿产出特征
4.2 样品及样品测试
4.3 测量结果
4.4 黄铁矿热电性的成矿指示意义
4.4.1 黄铁矿热电性垂向空间分布特征
4.4.2 黄铁矿热电系数与成矿温度
4.4.3 黄铁矿热电系数与矿体剥蚀率
4.4.4 黄铁矿热电系数离散度特征
4.4.5 深部成矿指示意义
5 短波红外光谱
5.1 矿体及围岩特征
5.2 工作原理及工作方法
5.2.1 工作原理
5.2.2 工作方法
5.3 测试结果
5.4 成矿作用意义
5.4.1 蚀变矿物种类及分布规律
5.4.2 找矿指示意义
6 锆石U-Pb年代学
6.1 分析方法
6.2 分析结果
6.3 成岩成矿时代讨论
7 矿床成因及深部预测
7.1 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
7.1.1 H-O同位素
7.1.2 S同位素
7.1.3 Pb同位素
7.2 成矿物化条件
7.3 成矿模式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附表
本文编号:3783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78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