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峪滑坡演变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8 17:36
陇南山区地质背景复杂,滑坡灾害分布广、数量多,其中又属大型堆积层滑坡尤为发育,此类滑坡多沿流域分布,具多期多级特点,滑体呈蠕变塑流状态,且极易复活。受诸多因素影响,该区滑坡灾害的监测及研究成本高昂,难以普及。本文以陇南市宕昌县仇家山村秦峪滑坡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经济有效的滑坡灾害综合性研究方法,基于此,选取秦峪滑坡,对其地表变形监测及蠕变机制进行沉入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秦峪滑坡的演化在时空上具继承性和差异性。复杂的地质环境是滑坡演化的主要地质背景;特殊滑体特征、地震、降雨、河流冲沟的下切及人类工程活动是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导因素。(2)监测及勘察结果表明,秦峪滑坡变形主要发生在滑体中前部。变形纵向呈前大后小,自后壁至前缘逐渐变大的规律;横向呈两侧大、中部小规律。(3)目前秦峪滑坡D区最不稳定。D区位移量从后往前逐渐增大,位移速率整体表现为逐步增长;沉降量后部小,中前部大,沉降速率从后往前,先增后减。该区变形模式为前部牵引—中部顺移—后部推移。(4)数值计算显示,D区应力应变主要集中在地层分界面及潜在滑面附近,是导致蠕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滑坡现阶段处于势能积累与调整阶段,蠕变呈加剧趋势。...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滑坡变形监测
1.2.2 滑坡蠕变控制因素
1.2.3 研究区现状
1.2.4 塑流型蠕变滑坡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地理位置及地质背景
2.1.1 交通位置
2.1.2 自然地理
2.2 地质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2.5 人类工程活动
第三章 秦峪滑坡历史演化及地质分区
3.1 基本概况
3.2 地质分区与历史演化简述
3.2.1 滑坡地质分区
3.2.2 历史演化过程简述
3.3 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3.4 小结
第四章 秦峪滑坡地理信息获取及处理
4.1 历史卫星影像获取与处理
4.2 无人机遥感信息获取与提取
4.2.1 无人机航拍原理
4.2.2 无人机影像获取
4.2.3 三维实景建模
4.2.4 滑坡地表变形信息提取
4.3 小结
第五章 秦峪滑坡蠕变特征
5.1 地表变形及分区
5.1.1 参照点信息处理
5.1.2 变形分区
5.2 滑坡蠕变
5.2.1 宏观变形分析
5.2.2 变形分区研究
5.2.3 地表变形迹象
5.2.4 变形控制因素
5.3 小结
第六章 秦峪滑坡D区变形机制研究
6.1 D区变形分段研究
6.2 D区蠕变机制
6.2.1 后部推移
6.2.2 中段顺移
6.2.3 前段牵引
6.3 D区变形模式
6.4 D区变形数值计算
6.4.1 数值计算
6.4.2 结果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7458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滑坡变形监测
1.2.2 滑坡蠕变控制因素
1.2.3 研究区现状
1.2.4 塑流型蠕变滑坡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地理位置及地质背景
2.1.1 交通位置
2.1.2 自然地理
2.2 地质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2.5 人类工程活动
第三章 秦峪滑坡历史演化及地质分区
3.1 基本概况
3.2 地质分区与历史演化简述
3.2.1 滑坡地质分区
3.2.2 历史演化过程简述
3.3 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3.4 小结
第四章 秦峪滑坡地理信息获取及处理
4.1 历史卫星影像获取与处理
4.2 无人机遥感信息获取与提取
4.2.1 无人机航拍原理
4.2.2 无人机影像获取
4.2.3 三维实景建模
4.2.4 滑坡地表变形信息提取
4.3 小结
第五章 秦峪滑坡蠕变特征
5.1 地表变形及分区
5.1.1 参照点信息处理
5.1.2 变形分区
5.2 滑坡蠕变
5.2.1 宏观变形分析
5.2.2 变形分区研究
5.2.3 地表变形迹象
5.2.4 变形控制因素
5.3 小结
第六章 秦峪滑坡D区变形机制研究
6.1 D区变形分段研究
6.2 D区蠕变机制
6.2.1 后部推移
6.2.2 中段顺移
6.2.3 前段牵引
6.3 D区变形模式
6.4 D区变形数值计算
6.4.1 数值计算
6.4.2 结果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7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857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