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及物源分析
本文关键词:文登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及物源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基于2013年7月-8月在文登近岸海域采集的9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对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和碎屑矿物鉴定,研究了文登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沉积物粒度及参数分布特征,重矿物含量分布特征等,结合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重矿物组合特征,并结合粒径趋势分析及重矿物特征指数,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物物质来源及方向,并综合分析研究区沉积动力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对粒度、矿物特征的响应。研究表明:(1)研究区沉积物粒度自岸向海逐渐变细,在沿岸海域和河口以砂为主,在近岸海域以粉砂和泥为主。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有砾质砂(gS)、砂(S)、粉砂质砂(zS)、泥质砂(mS)、粘土质砂(cS)、砂质粉砂(sZ)、粉砂(Z)、砂质泥(sM)、泥(M)共9种。(2)研究区共鉴定出重矿物34种,主要有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白云母、风化云母、钛铁矿、磁铁矿、普通辉石、绿泥石等。研究区各重矿物间相关系数表明,黑云母与白云母、风化云母呈显著正相关,钛铁矿和磁铁矿呈显著正相关,黑云母、白云母与主要重矿物之角闪石、绿帘石呈显著负相关。普通辉石和透辉石呈正相关关系。(3)研究区主要有4种重矿物组合。分别为Ⅰ类:角闪石、绿帘石组合,Ⅱ类:黑云母、白云母、风化云母、绿泥石组合,Ⅲ类:钛铁矿、磁铁矿、赤铁矿、锆石、石榴石组合,Ⅳ类:普通辉石、紫苏辉石、透辉石、电气石组合。根据研究区自然地理现状及粒度、重矿物分布特征,并结合数理统计结果,将研究区分为9个重矿物分区。(4)对沉积物粒径趋势的分析显示,研究区泥沙运移方向在中西部海域为自西向东,在南部海域为由南向北,在东北部海域为由东向西,张家埠新港西侧海域为由东南向西北。ZTR指数在河流入海口外、河口两侧、西石栏东南侧及研究区东南部较高,为重矿物的汇集区。重矿物稳定系数在西石栏东南侧及研究区东南部较高,离源区较远。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沉积物来源方向包括北侧河流(母猪河、昌阳河、黄垒河、洋村河)物质、西侧岬角海岸(凤凰咀)的沿岸输沙物质、东南侧张家埠新港防波堤堤头外侵蚀物质、南侧外海物质。(5)研究区沉积动力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径流、波浪、潮流。破波带以浅的海域主要受波浪控制,沉积物粒径由岸向海逐渐变细,大比重矿物含量逐渐减少,小比重矿物逐渐增多,优势矿物组合依次发育为绿帘石-普通角闪石-云母类、普通角闪石-绿帘石-云母类、普通角闪石-云母类-绿帘石:河口海域为波浪和河流耦合作用的海域,粒度参数等值线呈基于河道中心线的对称分布,受物源影响,钛铁矿、磁铁矿等含量高;破波带以深的水下岸坡同时受到潮流和波浪的影响,优势矿物组合以云母类-普通角闪石-绿帘石为主,中东部类型以粉砂(Z)为主,中西部以泥(M)为主,在泥质区中间发育了一个南北展布的粉砂质沉积体,钛铁矿、磁铁矿含量高;西石栏、东石栏、母猪石周边由于水深变浅,受波浪影响,与周围海域相比较粒径较粗,密度较大,优势矿物组合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云母类为主。张家埠新港西海域受潮流控制,堤头处流速大、粒径粗、大比重矿物含量高,西侧中段拐角处流速小、粒径细、小比重矿物含量高;7.0m以深的浅海平原受潮流控制,流速要比近岸海域大得多,与中部海域相比,平均粒径略粗,云母类等小比重矿物含量更少,绿帘石、钛铁矿等大比重矿物含量更多。
【关键词】:文登近岸 表层沉积物 矿物组合 物源 沉积动力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6.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 引言12-14
-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2
- 0.2 研究现状12-14
- 1 研究区概况14-25
- 1.1 地理位置14
- 1.2 自然条件14-15
- 1.3 地貌15-17
- 1.4 地质构造17
- 1.5 海洋水文17-25
- 2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25-31
- 2.1 研究资料25-26
- 2.2 研究方法26-31
- 3 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及粒度特征31-50
- 3.1 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分布31-34
- 3.2 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其特征34-44
- 3.3 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分布44-50
- 4 研究区碎屑矿物重矿物分布特征及矿物分区50-80
- 4.1 研究区重矿物组成50-51
- 4.2 研究区重矿物分布特征51-67
- 4.3 研究区重矿物相关分析67-69
- 4.4 研究区重矿物组合69
- 4.5 研究区重矿物因子分析69-73
- 4.6 研究区重矿物分区73-78
- 4.7 重矿物分异系数78-80
- 5 研究区物源分析80-87
- 5.1 沉积物物质来源及方向的证据80-84
- 5.2 河流物源及差异84-85
- 5.3 研究区主要物源85-87
- 6 研究区沉积动力环境87-91
- 6.1 沉积动力环境的影响因素87
- 6.2 沉积环境的粒度、矿物响应87-91
- 7 结论91-93
- 7.1 结论91-92
- 7.2 存在不足及下一步研究方向92-93
- 参考文献93-96
- 致谢96-97
- 个人简历97
- 发表的学术论文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建国;金秉福;苗丽华;潘振;;杭州湾附近海域三个海底柱状岩芯重矿物分布与组成[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9年01期
2 李正刚;初凤友;张富元;陈灵;张欢;;南海西北部内陆架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及其控制因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4期
3 吕全荣;严肃庄;;长江河口重矿物组合的研究及其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4 王先兰,梁景周;从统计分析看控制东海重矿物分布的因素[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2年01期
5 吕亚男;山东日照近岸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与来源[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6 朱素琳,梁百和,吴华新,罗永明;珠江口及邻近海岸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的初步研究[J];海洋通报;1983年01期
7 王琦,张建华,薛方建,张毅;山东半岛南部近岸带重矿物的变化趋势[J];科学通报;1983年15期
8 赵奎寰;;胶州湾重矿物分析——在港湾洄淤调查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1983年01期
9 张富元,王秀昌;聚类分析在东海重矿物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通报;1984年06期
10 朱素琳,梁白和,吴华新,罗永明;珠江口外西侧海岛沿岸表层砂质沉积物中重矿物的初步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8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正铤;刘福来;;广东坂潭冲积砂矿重矿物的富集模式[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3)[C];1990年
2 谢静;丁仲礼;;中国东北部沙地重矿物组成及沙源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苗;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沉积演化及地质背景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詹文娟;中亚热带加积型红土重矿物特征及物源探讨[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连杰;文登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及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郑良烁;苏北兴化2孔晚中新世以来重矿物物源示踪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彭文彬;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红粘土QEMSCAN重矿物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杨宁宁;察尔汗盐湖周边风沙沉积物粒度和重矿物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风艳;长江口北支表层沉积物特征分析及其环境与物源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文登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及物源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9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