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弯颈霉属真菌遗传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弯颈霉属真菌遗传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亚欧大陆保存较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研究物种多样性的理想之地。2013年和2014年6、7、8和9月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依据不同森林类型和土壤类型采用“之”字形多点采样法,在海拔800-2650m区域内采集土壤样品324份。以稀释平板法和形态学鉴定法,共分离得到133株弯颈霉。通过对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真菌在长白山的生态分布分析,发现其种类与数量的分布特点:从海拔1500-1800m逐渐增加,从1800-2000m逐渐减少,从2000-2600m逐渐增加,在2600m以上没有分离到;从6月至8月份离到的弯颈霉的数量逐渐下降,9月又有所回升,但是较7月份少。对133株弯颈霉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及18S rDNA-ITS和延长因子(elongation factor 1-α)的核酸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18S rDNA-ITS序列所建的系统发育树与Blast结果并不一致;与18S rDNA-ITS序列分析相比,依据延长因子核酸序列所建的系统发育树,其鉴定结果更准确。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33株弯颈霉属真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个通用引物中筛选出了10个稳定性及多态性好的引物,鉴定结果表明,ISSR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态性,多态性条带达到79%,且扩增结果有很好的重复性;无论是海拔还是月份各居群间群体遗传变异较小,这可能是由于弯颈霉生态适应强,即海拔和采集时间(月份)对弯颈霉的遗传变异并没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对三种弯颈霉(雪白弯颈霉、柱孢弯颈霉、地生弯颈霉)的生长培养基、pH、光照、氮源和碳源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发现,在同一环境下,最适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12h),最适合培养基为PDA,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三者不同的是:三种弯颈霉中,雪白弯颈霉(Tolypocladium niveum)的长势始终最好,产孢量也总体偏高。雪白弯颈霉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5?C,对酸度不敏感,当pH为7时,产孢量最大。其菌落生长最适合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地生弯颈霉的最适培养基为MEA,最适温度为30?C,最适pH值为6。其菌落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柠檬酸铵;柱孢弯颈霉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5℃,柱孢弯颈霉的生长对酸度不是特别明显。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
【关键词】:长白山 弯颈霉 18S rDNA-ITS 延长因子 ISSR 生物学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综述11-20
- 1.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概述11-12
- 1.2 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概述12-13
- 1.3 弯颈霉属真菌的研究进展13-16
- 1.4 环孢菌素16-17
- 1.5 rDNA-ITS序列分析和延长因子序列分析17-18
- 1.6 ISSR分子标记技术18-20
- 2 长白山弯颈霉属真菌形态学多样性以及其分布特点20-23
- 2.1 材料与方法20-21
- 2.1.1 土壤采集方法20
- 2.1.2 试验方法20
- 2.1.3 培养基20-21
- 2.2 长白山弯颈霉属真菌的生态分布特点21-23
- 2.2.1 不同海拔长白山弯颈霉属真菌分布的特点21-22
- 2.2.2 不同月份长白山弯颈霉属真菌分布特点22-23
- 3 长白山弯颈霉属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23-30
- 3.1 材料方法23-24
- 3.1.1 菌株来源23
- 3.1.2 试验仪器23-24
- 3.1.3 试剂24
- 3.2 研究方法24-25
-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24
- 3.2.2 DNA的检测24-25
- 3.3 rDNA-ITS序列分析25-27
- 3.3.1 rDNA-ITS序列扩增25
- 3.3.2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25-27
- 3.4 长白山弯颈霉属真菌延长因子序列分析27-29
- 3.4.1 弯颈霉属真菌延长因子序列扩增27
- 3.4.2 延长因子序列分析结果27-29
- 3.5 长白山弯颈霉属真菌不同基因序列分析的比较29-30
- 4 长白山弯颈霉属真菌的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30-41
- 4.1 材料与方法30-34
- 4.1.1 菌株及其来源30-31
- 4.1.2 DNA的提取31
- 4.1.3 ISSR引物的筛选31-32
- 4.1.4 ISSR温度梯度PCR32-33
- 4.1.5 ISSR反应体系优化33-34
- 4.2 结果与分析34-41
- 4.2.1 ISSR扩增的正交优化34-35
- 4.2.2 ISSR引物筛选结果35-36
- 4.2.3 ISSR-PCR扩增结果检测以及数据分析36
- 4.2.4 ISSR-PCR扩增结果36
- 4.2.5 长白山弯颈霉属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36-37
- 4.2.6 长白山弯颈霉属真菌聚类分析与讨论37-41
- 5 长白山弯颈霉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41-51
- 5.1 材料与方法41
- 5.1.1 试验菌株41
- 5.1.2 实验用培养基及配方41
- 5.2 试验方法41-43
- 5.2.1 分离活化弯颈霉菌株41-42
- 5.2.2 培养基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生长、产孢的影响42
- 5.2.3 碳源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生长、产孢的影响42
- 5.2.4 氮源的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大小、产孢的影响42
- 5.2.5 光照强度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生长、产孢的影响42
- 5.2.6 酸碱度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生长、产孢的影响42-43
- 5.2.7 温度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生长、产孢的影响43
- 5.3 结果与分析43-51
- 5.3.1 培养基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生长、产孢的影响43-44
- 5.3.2 碳源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生长、产孢的影响44-45
- 5.3.3 氮源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生长、产孢的影响45-47
- 5.3.4 光照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生长、产孢的影响47-48
- 5.3.5 温度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生长、产孢的影响48-49
- 5.3.6 酸碱度对三种弯颈霉属真菌菌落生长、产孢的影响49-51
- 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A 弯颈霉延长因子序列57-109
- 附录B 弯颈霉的ISSR种群遗传相似性系数GS109-110
- 附录C 弯颈霉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产孢量(108个/mL)110-113
- 附录D 三种弯颈霉在不同培养基培养 7d的菌落图113-11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15-116
- 致谢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将在昆明召开[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9期
2 褚嘉yP;李绍武;张亚平;;努力推动中国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遗传;2012年11期
3 施立明;;遗传多样性及其保存[J];生物科学信息;1990年04期
4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评介[J];动物学研究;2000年02期
5 解新明,云锦凤;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J];中国草地;2000年06期
6 沈浩,刘登义;遗传多样性概述[J];生物学杂志;2001年03期
7 任旭琴;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黄耀江;许宙;周文化;刘越;冯金朝;;鸡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5期
9 苏志峰;;遗传多样性保育在玉山[J];海峡科学;2009年03期
10 ;“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将在昆明召开[J];作物学报;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昂;;对我国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几点意见[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何文珊;陆键键;;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刘娟;李贝宁;刘春生;周应群;;栽培对道地甘草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沈裕琥;王海庆;黄相国;葛菊梅;张怀刚;;作物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沈裕琥;王海庆;黄相国;葛菊梅;张怀刚;;作物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会论文集[C];2002年
6 沙伟;林琳;郑云梅;;小仙鹤藓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7 ;“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日程安排[A];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会刊[C];2012年
8 芒来;杨虹;;蒙古马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毛培胜;王新国;黄莺;;分子标记技术在牧草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秋白;郑宇;周莉;桂建芳;;鄱阳湖鲫鱼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云章;绚丽的民族文化 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刘霞;人类语言源于非洲再添新证据[N];科技日报;2011年
3 卞晨光;保护家畜遗传多样性刻不容缓[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游雪晴;中国的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成果丰硕[N];科技日报;2001年
5 记者 胡德荣;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获最新成果[N];健康报;2009年
6 张桂香;中国地方水牛的遗传多样性[N];农民日报;2004年
7 李倩;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建设取得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李倩;我国永生细胞库初具规模[N];人民日报;2007年
9 记者 耀辉;云南5成果喜获国家科技奖[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10 肖力伟 译;中国栽培的大豆品种 遗传多样性变异丰富[N];农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芸芸;神农架川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彭亮;丹参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海龙;大叶榉遗传多样性与离体保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狄晓艳;油松遗传多样性与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陈雪平;茄子遗传多样性研究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蒋冬月;柳树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及其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7 朱锦宁;黑藻属的分子谱系及其生物地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8 郭文韬;大鲵遗传多样性及皮肤附属物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宋丛文;珙桐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保存样本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10 肖海峻;鹅观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基于ISSR的连翘遗传多样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陈伟帅;小麦抗病遗传多样性对条锈病的调控效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王若丁;西藏工布乌头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邓宏中;基于SSR标记的中国水稻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刘丽;西藏墨脱地区野生草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张佳佳;沈阳森林动物园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7 梅芳芳;三种水生被子植物在中国六大湖泊的遗传多样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鹏;野豌豆属牧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胡益波;枳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红橘杂交后代遗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马旭丹;水稻部分骨干亲本的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弯颈霉属真菌遗传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8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46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