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万中建岛幅陆域地质编图及研究区中新生代若干地质问题
发布时间:2017-07-16 22:16
本文关键词:1:100万中建岛幅陆域地质编图及研究区中新生代若干地质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越南 陆域地质编图 中-新生代地质 南海西缘
【摘要】:《中建岛幅D-49》为12°N-16°N、108°E-114°E的海陆相结合的区域,本文的研究区范围集中在该图幅西部的陆上部分,完全属于越南陆地领土,无法按照一般地质调查规范进行野外实地测量作业进行地质填图,因此采用地质编图的方法,广泛收集国内外现有文献、图件及内部资料,对进行分析总结,编制研究区《地质图》,《构造图》和《矿产图》,总结南海西部边缘的演化特征。按照国际分幅标准,中建岛幅(D49)图幅中12°N—16°N,108°E—110°E之间的陆上部分为本次编图的范围,N-S约440千米,E-W约140千米,面积约6.1万平方千米。地理底图采用WGS-84坐标系,双标准纬线兰伯特等角圆锥投影,基准纬度12°N和16°N,中央经度111°E。研究区在中新生代发生了重大的构造转换,丰富的岩浆-构造-沉积记录总体呈现出由北向南、由老到新的规律。海西-印支期研究区发生重大构造转换。其中,陆块间的碰撞、拼合过程基本完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起统一的中南半岛发生拉张、裂陷活动,并一直延续到白垩纪。根据对区域地质记录的研究,于研究区南部划定大叻晚中生代活动陆缘带。研究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南海开张前与开张过程中,研究区以走滑断层为主;南海扩张停止后,正断层活动始于晚中新世,并伴随有大规模的板内碱性玄武岩浆的喷发活动,应是新一轮大陆边缘裂解的开始。
【关键词】:越南 陆域地质编图 中-新生代地质 南海西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引言9-14
-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9-10
- 1.2 区域地质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11
- 1.4 技术路线11-12
- 1.5 完成的工作量12-14
- 1.5.1 资料收集与整理12-13
- 1.5.2 图件编制13-14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14-16
- 第3章 陆域图幅编制16-41
- 3.1 图件编制总纲16-17
- 3.1.1 图幅范围和编图参数16
- 3.1.2 资料来源16
- 3.1.3 图件编制方法16-17
- 3.1.4 图件编制标准17
- 3.2 1:100万中建岛幅陆域地质图17-31
- 3.2.1 图件内容17-18
- 3.2.2 地层18-28
- 3.2.3 岩浆岩28-30
- 3.2.4 变质岩30-31
- 3.3 1:100万中建岛幅陆域构造图31-38
- 3.3.1 图件内容31
- 3.3.2 构造层划分31-36
- 3.3.3 主要断层36-38
- 3.3.4 构造单元的划分38
- 3.4 1:100万中建岛幅陆域矿产图38-39
- 3.4.1 图件内容38
- 3.4.2 矿产资源38-39
- 3.5 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及解决方案39-41
- 第4章 研究区中、新生代地质问题41-47
- 4.1 中生代构造运动41-43
- 4.1.1 印支运动41-42
- 4.1.2 燕山运动42-43
- 4.2 大叻晚中生代生代活动陆缘带43-45
- 4.3 新生代大陆边缘裂解45-47
- 结论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呈奎,华茂森;西沙膜基藻——中国西沙群岛的新蓝藻[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4年06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光耀 本报特约记者 仲继军 李唐;天涯哨兵赤子情[N];解放军报;2012年
2 彭珉翔 本报特约记者 曹海华;南海戈壁变绿岛[N];解放军报;2010年
3 何春喜;党旗在中建岛飘扬[N];解放军报;2011年
4 朱海峰;移动信号覆盖西沙三岛[N];人民邮电;2008年
5 王敏 叶龙斌;扎根天涯谱新曲[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洋冰;1:100万中建岛幅陆域地质编图及研究区中新生代若干地质问题[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550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550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