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桥油田奥陶系潜山成藏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5:45

  本文关键词:草桥油田奥陶系潜山成藏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东营凹陷 潜山 精细构造解释 成藏模式


【摘要】:近年来,随着地震资料的改善及技术方法的不断完善,对前第三系奥陶系潜山油气藏精细的解释研究及内幕储层的描述已成为可能。通过部署钻探草桥潜山获得突破,草桥潜山的成功进一步说明东营凹陷东部前第三系奥陶系潜山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因此,以草桥油田奥陶系潜山作为突破口打开东营凹陷古生界勘探的局面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东营凹陷草桥潜山带已呈连片含油的趋势,但是在针对潜山钻探的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未能解决,高位潜山构造特征不清,前期针对高位潜山的勘探构造上只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未进行高凸起潜山的整体构造特征研究,这势必对高凸起潜山的整体构造特征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潜山内幕地层对比困难,草桥潜山仅在其西段奥陶系上报储量,其余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因此如何对该区进行奥陶、寒武及前震旦系潜山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就显得尤为重要;潜山储层特征不清,潜山风化壳附近的平均孔隙度是潜山物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如何利用现有的物探技术手段对潜山储层物性的预测是目前而临的重要难题;潜山成藏模式不明确:高位潜山成藏应有风化壳成藏和层状断剥成藏两种模式,不同的成藏模式对潜山的勘探有着不同的勘探思路,因此确定草桥油田潜山带不同地区的不同成藏模式是目前面临的另一重要难题。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高位潜山构造特征研究:对东营凹陷草桥潜山进行构造演化研究,确定研究区古生界潜山纵向的构造样式。并对草桥潜山顶面进行精细构造成图,确定研究区古生界潜山平面特征。(2)地层对比与分布特征分析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及地震资料对广饶潜山带奥陶、寒武、前震旦系地层进行地层划分及对比,确定奥陶、寒武及前震旦系地层南部的边界线。(3)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利用现有的钻、测井资料对广饶潜山带其孔隙度、渗透率等重要参数进行统计,建立井震关系,利用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中有针对性的地震属性对潜山物性进行预测,明确储层分布的有利区带,,确定有利的勘探方向。(4)成藏模式的建立:以钻井、测井、录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开展油气成藏条件研究,明确潜山成藏的控制因素,建立草桥潜山带不同区域的成藏模式。(5)勘探综合评价:对草桥潜山带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勘探有利层系的展布特征,落实勘探有利区带,描述有利勘探目标。通过上述研究,对草桥潜山带构造及成藏进行了细致、扎实的研究,丰富了陆相断陷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勘探的理论,对东营凹陷乃至济阳坳陷的潜山油气藏勘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东营凹陷 潜山 精细构造解释 成藏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前言11-18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3 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3-15
  • 1.3.1 必要性分析13-14
  • 1.3.2 可行性分析14-15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6
  • 1.4.1 研究内容15-16
  • 1.4.2 技术路线16
  • 1.5 创新点16-18
  • 2 工区概况18-23
  • 2.1 勘探概况18-19
  • 2.2 地质概况19-23
  • 2.2.1 构造演化特征19-21
  • 2.2.2 平面展布特征21-23
  • 3 地层特征研究23-29
  • 3.1 地层层位标定23-26
  • 3.2 地层特征26-29
  • 4 储层特征研究29-44
  • 4.1 储层分类29-32
  • 4.1.1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29-32
  • 4.1.2 太古界花岗片麻岩32
  • 4.2 储层发育规律32-35
  • 4.3 储层预测35-44
  • 4.3.1 地震反射特征35-36
  • 4.3.2 储层预测36-43
  • 4.3.3 预测结果43-44
  • 5 成藏条件分析44-55
  • 5.1 油源条件44-46
  • 5.2 盖层条件46-47
  • 5.3 油气运移动力学条件及主要运移通道47-48
  • 5.3.1. 有利的油气运移动力学条件47
  • 5.3.2. 油气运移通道47-48
  • 5.4 油藏控制因素48-52
  • 5.5 成藏模式分析52-55
  • 5.5.1 油藏类型52-54
  • 5.5.2 成藏特点54-55
  • 6 结论与认识5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个人简历62-63
  • 发表的学术论文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青,王培荣,金晓辉,林壬子;塔中北斜坡塔中45井奥陶系油藏成藏史浅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3期

2 鲁新便,张宁,刘雅雯;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探讨[J];新疆地质;2003年03期

3 吴楠;蔡忠贤;杨海军;;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奥陶系原油运移示踪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0年06期

4 朱蓉;楼章华;牛少凤;马旭杰;金爱民;田炜卓;;塔河奥陶系油藏地层水赋存状态及控水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10期

5 程克明,熊英,张晓宝;孔西潜山奥陶系原生油藏成藏时期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4期

6 鲁新便;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地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5期

7 李江龙;康志江;黄咏梅;易斌;吴永超;曹建宝;胡承先;;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重质烃类堵塞物形成机理及防治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年03期

8 庞雯;江同文;郑浚茂;史鸿祥;;塔河-轮南油区奥陶系潜山油气藏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6期

9 赵彦德;刘洛夫;张枝焕;王旭东;梅玲;李燕;陈蕾;;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奥陶系原油油源分析[J];现代地质;2008年02期

10 梁狄刚;;塔里木盆地轮南—塔河奥陶系油田发现史的回顾与展望[J];石油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新源;杨海军;李宇平;邬光辉;王振宇;江文波;黄广建;邓述友;李新生;刘运宏;刘兴礼;李文华;;运用新理论、新技术对塔里木盆地中部奥陶系油藏描述及在勘探中的应用[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孙希利;玉北地区奥陶系油藏评价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魏东 杨东辉 李兆杰;挖潜奥陶系 提高采收率[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彦荣 通讯员 何世伟 马德昌;三项综合技术遏制奥陶系产能递减[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记者 孙希利 雒永春;西北油田原油产量踏上剩余日产水平线[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晖;塔里木盆地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旷理雄;塔里木盆地北部于奇地区奥陶系与三叠系油气成藏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3 裴承河;玉北1井区奥陶系油藏开发地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顾乔元;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含油气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5 史鸿祥;轮南奥陶系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机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鑫;草桥油田奥陶系潜山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杨莹莹;塔河东南斜坡区奥陶系储层分布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郭川;塔河油田9区-西达里亚奥陶系凝析气藏古岩溶缝洞型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董志鹏;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奥陶系油气藏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华;塔河油田奥陶系艾丁可果断裂控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6 岳文成;塔河南A区奥陶系层序划分对比及沉积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鹏;塔河油田奥陶系兰尕断裂带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曹自成;巴楚—麦盖提地区奥陶系油气富集规律与有利区带优选[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9 顾炎午;塔河油田南部盐下奥陶系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德民;塔河油田南部盐下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流体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5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635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0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