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气调包装保鲜技术优化
本文关键词:杏鲍菇气调包装保鲜技术优化
【摘要】:杏鲍菇[Pleurotus eryugii (DC.:Fr.)Quel]又名刺芹侧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杏鲍菇含水量较高,且组织非常细嫩,菌盖表面没有明显的保护结构,采后具有活跃的后熟过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商品质量,导致其货架期缩短,对杏鲍菇的生产和贮运造成了制约。本文通过对杏鲍菇的子实体进行气调包装并结合低温贮藏,来研究其采后贮藏期间感官、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期找到杏鲍菇气调包装最适条件参数。主要结论如下:1. 将杏鲍菇预冷后分别放置于温度为0℃、2℃、4℃、6℃、8℃,湿度为(90±5)%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贮藏实验,对5种样品的感官、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贮藏期第2天,各组份的失重率无明显差异,之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组份的差异逐渐明显;在贮藏期的第10天0℃C条件下贮藏的杏鲍菇失重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份。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各个实验组份的多酚氧化酶(PPO)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感官评分值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下降。各实验组的PPO活力在整个贮藏期有显著差异,其中0℃条件下的PPO活力最低。在贮藏期第2天以后各组份感官品质差异显著,其中0℃条件下的感官品质分值显著高于其他组份。各组份在贮藏期间的CAT活力差异显著,0℃的最高,8℃的最低。在整个贮藏期内0℃与2℃的MDA含量要显著低于其他组份,在贮藏期第4天以后0℃的MDA含量要显著低于2℃组份。整个贮藏期内各组份的可溶蛋白含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各组份的差异显著,其中8℃的含量最低,0℃的最高。综上所述,杏鲍菇在0℃条件下能够更好的保持其贮藏品质。2. 将杏鲍菇预冷后分别用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低密度聚乙烯膜(LD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EVA)、邻苯基苯酚保护膜(OPP)进行密封包装,以未包装的作为对照,并结合低温保鲜进行贮藏实验,对5种样品的感官、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个贮藏期内,对照组的失重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组中HDPE的失重率最低,EVA的最高,并且在贮藏第10天HDPE与其他组份具有显著差异。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各个实验组份的PPO活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感官评分值显著下降。对照组的PPO活力显著高于实验组,而各实验组的PPO活力在整个贮藏期也具有显著差异,其中HDPE条件下的PPO活力最低。对照组的感官评分在贮藏期内显著低于实验组,实验组中采用HDPE包装的杏鲍菇感官评分值显著高于其他组份。对照组的MDA含量在贮藏期内要显著高于实验组,并且实验组中HDPE包装的杏鲍菇MDA含量要显著低于其他组份。整个贮藏期内各组份的可溶蛋白含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各组份的差异都较显著,其中HDPE包装的杏鲍菇含量最高。综上所述,用作实验的4中包装材料中,HDPE对于杏鲍菇的保鲜效果最佳。3.对贮藏温度、O2浓度、CO2浓度三种影响杏鲍菇气调包装条件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结果得到最佳的贮藏温度为0℃,最佳O2浓度为2%,最佳CO2浓度为6%。通过L9正交试验,确定杏鲍菇气调包装条件的最佳工艺参数:贮藏温度为0℃,O2浓度为2%,CO:浓度为6%。按照最优工艺条件进行验证试验,在此条件下杏鲍菇感官品质分值为98.55分。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蒋予箭,姚善泾,鲁毅,朱林华;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技术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5年08期
2 宿红艳;王磊;刘林德;迟晓燕;许珊珊;蔡德华;;RF-RAPD分子标记在杏鲍菇菌株鉴定上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8年03期
3 姜宁;刘晓鹏;钟霞;向东山;陈建英;;杏鲍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中国酿造;2008年17期
4 胡清秀;杨昕;杨小红;曹凤明;;外源重金属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5 蒙健宗;马少敏;;杏鲍菇中海藻糖和多糖含量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8期
6 苟永平;;不同浓度沼液处理对杏鲍菇剩余产量的效应[J];中国沼气;2011年05期
7 罗晓茵;郭新东;柳华春;叶嘉荣;郭伟鹏;吴玉銮;;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杏鲍菇中的24种元素[J];现代食品科技;2012年04期
8 李鹏飞;李志鹏;于婷;李雪;崔承弼;;杏鲍菇多糖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9 范文秀;王振河;;杏鲍菇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年07期
10 张天翼;;杏鲍菇灌肠工艺配方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志远;于淑芳;任海霞;李瑾;曲玲;;三种培养料栽培杏鲍菇的品质分析[A];首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孟昭武;;北方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胡清秀;管道平;杨昕;张金文;张志鸿;柯丽娜;;设施栽培杏鲍菇生长模拟模型研究[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姜性坚;王春晖;胡汝晓;彭运祥;李新菊;卢赛红;王小艳;;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5 刘叶高;王建宝;叶伟建;李日长;潘秀清;林武长;廖晖;江彦强;;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陈为平;;珍稀菌蕈杏鲍菇特性及覆土栽培新技术[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赵建荣;张雪琴;;杏鲍菇北方四季栽培技术[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上官舟建;刘斌;林汝楷;;不同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差异研究[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海燕;陈恒雷;张军;曾宪贤;吕杰;;N~+注入选育耐高温杏鲍菇菌株的研究[A];第四届西部十二省(区)市物理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美英;;不同类型杏鲍菇菌株的生产性能研究[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滦南县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场 史晓菊 河北农业大学 香永田;话说杏鲍菇[N];河北科技报;2002年
2 郑跃辉 黄阿彬 黄淑琳;全国最大台资杏鲍菇项目首期投产[N];福建日报;2009年
3 ;杏鲍菇[N];科学导报;2005年
4 贾乾义;杏鲍菇:技术较难 市场看好[N];山西科技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孙晓娟 通讯员 王鹏 马明清;杏鲍菇种植开启穷村“致富门”[N];大同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梁俊亮 通讯员 马明清;杏鲍菇开启穷村致富门[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靳淑琴 通讯员 孔小平 李安安;杏鲍菇种植富了众乡亲[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8 记者 阮春生 通讯员 颜雪玲;松阳用芒秆栽培杏鲍菇国内首创[N];丽水日报;2005年
9 滦县农业畜牧水产局 冯小亚;杏鲍菇栽培常见问题解析[N];河北科技报;2007年
10 记者 彭德倩;杏鲍菇串起生态农业链[N];解放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Alfred Mugambi Mariga;杏鲍菇蛋白抗氧化活性、抗增殖活性及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周锋利;沙柳木屑栽培杏鲍菇与菌糠利用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化朋;杏鲍菇多糖的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官;杏鲍菇栽培环境因子群落式监控系统设计[D];宁夏大学;2015年
3 廉春毅;杏鲍菇酱罐头的研制及HACCP在其生产中的应用[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晓贝;杏鲍菇品种、栽培工艺及干制方式对其风味物质产生的影响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5 王宁;杏鲍菇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功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俊红;杏鲍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陈晓斌;菌草栽培杏鲍菇及其菌糟作为饲料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杨艺龙;利用杏鲍菇加工副产物开发即食食品[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李茜;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休闲食品的加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张璇;高浓度二氧化碳结合低浓度氧处理对杏鲍菇货架期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10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210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