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多次采动下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

发布时间:2017-04-02 03:01

  本文关键词:多次采动下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多次采动下巷道易发生变形破坏问题。本文以寺河煤矿二号井15#煤层151盘区大巷为工程背景,该区域大巷受上覆IX4309工作面回采影响和本煤层XV1303工作面重复采动影响,表现出巷道急速变形、底鼓严重、煤柱压酥等破坏特征。通过围岩原位测试、全景钻孔窥视、实验室力学分析等手段,分析了15#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结构及参数;通过现场调研分析总结了大巷变形特征;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9#煤层工作面回采前后以及本煤层XV1303不同回采阶段对151盘区大巷应力和应变的影响;对此,提出了采用具有快凝、早强、扩散范围广的新型注浆材料进行注浆加固,并通过预应力锚索进行补强的二次支护方案。并在XV1101巷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联邦加固材料具有强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能够及时充填破碎的煤岩体,提高其承载能力,同时让锚网索支护体系及时发挥作用,增加围岩的整体强度;巷道注浆后40天后,巷道两帮收缩量仅为58mm,最大底鼓量为46mm,巷道变形速率逐渐趋于0,处于稳定阶段,治理效果明显。
【关键词】:多次采动 注浆加固 补强锚索 围岩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35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8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现状12-13
  • 1.2.2 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现状13-15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8
  • 1.3.1 研究主要内容15
  • 1.3.2 技术路线15-18
  • 2 工程概况及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分析18-34
  • 2.1 工程概况18-21
  • 2.1.1 研究区域巷道概况18-19
  • 2.1.2 重复采动概况19
  • 2.1.3 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19-21
  • 2.1.4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21
  • 2.2 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分析21-29
  • 2.2.1 巷道围岩强度原位测试21-23
  • 2.2.2 巷道围岩力学参数实验室测定23-27
  • 2.2.3 巷道围岩结构窥视27-29
  • 2.3 三条大巷原支护形式及破坏特征29-32
  • 2.3.1 三条大巷原支护形式29-31
  • 2.3.2 三条大巷原支护形式下巷道破坏特征31-32
  • 2.4 本章小结32-34
  • 3 巷道破坏规律分析34-56
  • 3.1 FLAC~ (3D)模型的建立34-35
  • 3.1.1 模型的建立34-35
  • 3.1.2 数值计算平衡后应力分布35
  • 3.2 三条大巷掘进后受力变形分析35-37
  • 3.3 上覆IX4309工作面回采后煤岩体受力变形分析37-43
  • 3.3.1 IX4309工作面回采后煤岩体应力应变分析37-39
  • 3.3.2 IX4309工作面回采后巷道围岩变形对比分析39-43
  • 3.4 本煤层XV1303工作面回采不同阶段煤岩体受力变形分析43-55
  • 3.4.1 XV1303工作面回采不同阶段煤岩体应力应变分析43-49
  • 3.4.2 XV1303工作面回采不同阶段围岩变形对比分析49-55
  • 3.5 本章小结55-56
  • 4 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方案分析56-66
  • 4.1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56-59
  • 4.1.1 模型的参数的选取56
  • 4.1.2 边界条件及单元划分56-57
  • 4.1.3 模拟方案的选择57-59
  • 4.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59-64
  • 4.2.1 巷道围岩应力分析59-61
  • 4.2.2 巷道围岩变形分析61-64
  • 4.3 本章小结64-66
  • 5 现场工业性试验及效果分析66-82
  • 5.1 注浆加固材料66-69
  • 5.1.1 注浆材料性能66-67
  • 5.1.2 注浆材料配比及压力67
  • 5.1.3 封孔材料及工艺67-68
  • 5.1.4 支护材料68
  • 5.1.5 注浆系统68-69
  • 5.2 注浆加固方案设计69-74
  • 5.2.1 巷道两帮加固方案69-73
  • 5.2.2 巷道底板加固方案73-74
  • 5.3 施工工艺及顺序74-75
  • 5.3.1 底板注浆锚杆施工74
  • 5.3.2 巷帮注浆与锚索支护74
  • 5.3.3 注浆施工工艺74-75
  • 5.4 现场监测结果与分析75-81
  • 5.4.1 巷道表面位移观测75-79
  • 5.4.2 钻孔窥视结果与分析79-81
  • 5.5 本章小结81-82
  • 6 结论与展望82-84
  • 6.1 主要结论82-83
  • 6.2 不足与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88
  • 作者简介88-90
  • 学位论文数据集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正良;;巷道变形破坏的因素及控制方法[J];煤炭技术;2008年04期

2 康秀红;预防料石支护巷道变形破坏的简易措施[J];中州煤炭;1988年02期

3 石炳华,罗武贤,何富连;深部开采巷道变形破坏探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年Z1期

4 秦练 ,吴宝刚 ,李长龙;二矿深部地压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及防治[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2年S1期

5 穆玉生,吉险峰,侯克鹏,叶加冕;金川二矿区1178分段工程巷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潘大伟;;采区巷道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1年36期

7 肖晓春;刘向峰;吕祥锋;姜春雨;缪海滨;;强开采条件巷道变形破坏与能量转移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8 马宇;吴满路;廖椿庭;;金川二矿区1178分段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原因[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6期

9 邓建飞;;动压矩形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及支护建议[J];科技风;2013年18期

10 梅雷;;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及巷修方案选择[J];科技风;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计平;姜学云;;煤矿深部开采的开拓巷道变形破坏模型及布置处理准则[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穆玉生;吉险峰;;金川二矿区1178分段工程巷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杨军;孙晓明;王树仁;;济宁二矿深部回采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及对策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某煤矿公司某矿大埋深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特征与原因[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5 郭涛;任晓东;;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原因的分析[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6 刘锦荣;;同忻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巷道变形破坏控制研究[A];全国煤矿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C];2012年

7 陈坤福;李凯歌;赵保太;许国安;;初次支护失效后的三锚支护研究与实践[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杨诗国邋通讯员 张富江;阳煤两科研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成威;多次采动下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甘朝喜;复杂条件下回采巷道应力分布及支护技术优化[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多次采动下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1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4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