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基于生物质炭和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吸附剂及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20:45
   活性炭是一种廉价的、可持续的且资源丰富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出色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表现出更好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分别用袖子皮,莲蓬,丝瓜络和向日葵作前体物,用KOH作为活化剂制备出四种生物炭基活性炭,并进行对比优化。印迹技术(IT)是一种仿生分子识别技术,可模拟自然界中酶底物和抗体-抗原分子的识别机制。根据目标的类型,IT可以分为两类:分子印迹技术(MIT)和离子印迹技术(IIP)。根据分子印迹技术理论,确定了乙二酸作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制备了以向日葵基活性炭为载体的二氧化碳分子印迹聚合物(S-MIPs)和以环糊精为造孔剂的二氧化碳分子印迹聚合物(β-CD-MIPs),利用FT-IR,SEM,TEM,BET等实验手段,对吸附材料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固定床实验,研究了吸附材料对吸附性能,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最后考察了材料对再生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考察了四种生物质活性炭对二氧化碳对吸附性能,结构表明碱炭比,吸附温度,脱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都会影响吸附量大小,得到柚子皮基活性炭,莲蓬基活性炭,丝瓜络基活性炭,向日葵基活性炭最佳都二氧化碳吸附条件分别为:碱炭比分别为1:1、1:1、0.5:1、0.75:1;吸附温度分别为60℃、60℃、60℃、60℃;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吸附容量越大。在此条件下,柚子皮基活性炭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15 mmol/g;莲蓬基活性炭基活性炭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23 mmol/g;丝瓜络基活性炭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40 mmol/g;向日葵基活性炭最大饱和吸附量为 1.39 mmol/g。2)制备出基于向日葵基活性炭为载体的向日葵基活性炭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初步探讨了向日葵基活性炭为载体的负载量对吸附量对影响,表明载体影响印迹位点对形成,进而对吸附量大小进行影响。此外,探讨了吸附温度、脱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存在对吸附量的影响。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吸附温度:25℃;脱附温度120℃;二氧化碳浓度10%)下,最佳饱和吸附量为1.92 mmol/g。选择性实验表明向日葵基活性炭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二氧化碳有一般的选择性。在经过五次循环吸附再生实验后,吸附量略微减少,但也几乎保持稳定,说明材料具有很好的重复利用性。3)制备出以β-环糊精为造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β-CD-MIPs。研究了 β-CD添加量、吸附温度、水分存在对β-CD-MIPs捕集CO2性能对影响。β-CD-MIPs对CO2的吸附容量呈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当β-CD添加量为1g时,β-CD-MIPs的最佳吸附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β-CD-MIPs具有最大的CO2饱和吸附量。同时,对吸附剂的循环再生能力和选择性也进行了考察。在五次吸附/解吸循环下,吸附容量损失极小,证明该材料性能稳定,可重复性优异。在有其他气体干扰的情况下,吸附剂对CO2的吸附能力略低于一定浓度CO2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Q424.1;X701
【部分图文】:

过程图,分子印迹,过程图,聚合物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点收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从而成为一个热门研宄方向。??1.4.2?MIT的基本原理??MIT通常通过共价或者非共价的相互作用使得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聚合,并??加入适当的造孔剂、交联剂和引发剂,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引发聚合反应而形成聚??合物,最后用萃取或酸洗将模板分子脱去,模板和溶剂的去除在结构中留下空腔,??在三维聚合物中创建了特定的结合位点,空腔的形状和相互作用模式与模板分子??互补,这为模板分子提供了很强的结合亲和力[7?74],制备过程如图1-1所示。??当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与聚合物单体接触时,会形成多个作用点,在聚合??过程中会被记祝当模板分子被移除时,聚合物将与模板分子形成空间构型。通??过将这些孔与多个作用点匹配,这些孔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具有选择识别特性。??▲、?一??w?W??图1-1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过程图??Figure?1-1?The?preparation?process?of?imprinted?polymer??8??

示意图,质量流量计,水浴,红外线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VI??ri??一?V2?r?n??3?y?1?rzu??v4L?,??1?Tri?7i??V3??C_)?1??T?6?/?>\??图2-1吸附实验装置示意图??(l)C〇2/N2瓶;(2)N2瓶;(3)质量流量计;(4)水浴锅;(5)吸附柱;(6)三通管;(7)C〇2??红外线分析仪;(8)混合气瓶;VI、V2减压阀;V3、V4截止阀。??Figure?2-1?schematic?diagram?of?adsorption?experimental?device??(1)?C〇2?/?N2?gas?cylinder;?(2)?N2?gas?cylinder;?(3)?mass?flowmeter;?(4)?water?bath;?(5)??adsorption?pipe;?(6)?three?way?pipe;?(7)?CO2?analyzer;?(8)?mixing?gas?cylinder;?VI,?V2??pressure?reducing?valve;?V3,?V4?stop?valve.??2.4吸附剂结构特性的表征结果??2.4.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图2-2是四种生物质基活性炭的红外光谱图。图中的吸收峰表明其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在1616CHT1处有明显吸收峰,说明表面存在C=C键,为7MI共轭??键,这样就使其容易吸附阳离子。由图可以看到,在3438CHT1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峰,这是游离的羟基O-H的伸缩振动峰。2930cm-1、1040cm-1处也存在着吸??18??

红外光谱图,柚子,丝瓜络,向日葵


于5AC???b?湮;IAC??CS*:x5*AC??——di^E^AC?/??容?,— ̄?^Y\?^??〇??匚?丫?^??f〇?,?、、?—■-w??———— ̄ ̄_—D??4-???F?\?r、??C??i/)??c?c??\?/?^d??、、么1616?1406?1040??〇4?Jo???|?,?|?i?|?i?|?,???4000?3000?2000?1000??Wave?Number(cm"1)??图2-2柚子皮AC(a),莲蓬AC(b),丝瓜络AC(c),向日葵AC(d)的红外光谱??Figure?2-2?FT-IR?spectra?of?grapefruit?peel?AC?(a),?lianpeng?AC?(b),?luffa?complex?AC?(c),??sunflower?AC?(d).??2.4.2表面形貌分析??图2-3是四种生物质基活性炭的扫描电镜图。有图2-3(a)可见,柚子皮基活??性炭呈现3D蜂窝形貌,表面不平整,呈片状结构,具有丰富的褶皱层和细微孔??结构,孔道之间相互串联相同。这可容易将C〇2吸附到这些结构的表面和孔隙??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怡然;杨明轩;于飞;陈君红;马杰;;石墨烯气凝胶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5年08期

2 张孟宇;钟声;苏伟;;分离CO_2吸附剂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3年01期

3 徐文青;李寅蛟;朱廷钰;曹万杰;;中国钢铁工业CO_2排放现状与减排展望[J];过程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4 安祥华;姜昀;;我国火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控制建议[J];中国煤炭;2011年01期

5 王颖;李楠;;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J];化工进展;2010年12期

6 韩娟;赵晨;汪牡丹;张坚强;傅国华;熊春荣;;我国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孙涛;李媛媛;张华承;郝爱友;;基于环糊精的分子印迹技术[J];化学进展;2010年05期

8 韩文科;杨玉峰;苗韧;陈子佳;安琪;;全球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的最新进展[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9 张卫东;张栋;田克忠;;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中外能源;2009年11期

10 黄斌;刘练波;许世森;丰镇平;;燃煤电站CO_2捕集与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电力设备;200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赖文锋;活性炭吸附剂的制备和其在吸附挥发性有机物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2 张海波;沸石对二氧化硫吸附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3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83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