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集成与热网参数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8 06:02
电厂乏汽余热高效回收已成为实现我国北方清洁供热的重要途径。为实现电厂多台机组乏汽余热高效回收,本文提出了两种基于乏汽余热利用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思路,并针对该类系统的关键参数、全工况运行优化展开研究。1)将热网吸收式大温差换热与基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电厂梯级供热流程结合,构建第一类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以下简称第一类系统);将热网热-电互补组合式大温差换热与基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电厂梯级供热流程结合,构建第二类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以下简称第二类系统)。针对两类系统中各环节构成及变工况特性建立数学计算模型。2)本文重点针对第二类新型热电联产系统展开研究,探究热网供水、回水温度对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性能以及机组抽凝比等关键参数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该系统在全工况下的运行特性以及涵盖电厂抽汽、乏汽和热网补电的供热结构。3)引入科学的系统综合能效和经济性评价方法,通过两类系统的对比发现第二类系统在综合能效和经济性等层面有明显优势;重点分析热网参数对第二类系统综合能效和经济性的影响规律,进而制定系统全工况下优化运行方法。4)以山西某电厂的乏汽余热利用供热工程为案例,利用...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乏汽余热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1.2.2 低温热网回水技术
1.3 新型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的发展思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集成
2.1 第一类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集成
2.1.1 系统流程分析
2.1.2 系统计算模型的建立
2.1.3 机组末级安全分析
2.2 第二类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集成
2.2.1 系统流程分析
2.2.2 系统计算模型的建立
2.2.3 机组末级安全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热网参数优化分析
3.1 热网参数研究
3.1.1 热-电互补组合式大温差换热实现方式
3.1.2 低温热网回水对系统参数影响
3.1.3 热网供水温度优化思路
3.2 全工况下热网参数变化规律
3.2.1 额定工况下系统设计参数
3.2.2 全工况下热网温度变化
3.2.3 系统全工况运行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的全工况运行优化研究
4.1 系统评价指标及方法
4.1.1 系统供热对机组发电的影响分析
4.1.2 供热等效电
4.1.3 经济性评价指标
4.2 系统全工况运行优化思路
4.3 系统经济性分析
t"> 4.3.1 单位供热量投资成本ct
4.3.2 单位供热量能源成本
4.3.3 单位供热量总成本
4.4 两类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电厂概况
5.1.2 热网概况
5.2 系统设计方案
5.2.1 系统集成设计
5.2.2 系统优化运行方案
5.3 系统节能性分析
5.4 系统经济性分析
5.4.1 投资成本
5.4.2 能源成本
5.4.3 经济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直接空冷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 田小林,马晓丽. 节能. 2019(05)
[2]清洁供热背景下几种供热方式的评价[J]. 结兄,张小松. 区域供热. 2018(01)
[3]北方城市清洁供暖现状和技术路线研究[J]. 方豪,夏建军,林波荣,江亿. 区域供热. 2018(01)
[4]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解读[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02)
[5]吸收式热泵机组在直接空冷热电厂的应用[J]. 李玉海,崔凤葵,李其奇. 区域供热. 2017(06)
[6]我国空气源热泵供热现状、技术及政策[J]. 吴迪,胡斌,王如竹,杨国忠,骆名文. 制冷技术. 2017(05)
[7]湿冷机组乏汽余热利用的新型热电联产系统集成优化[J]. 李岩,马懿峰,李文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7(19)
[8]大型汽轮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适用性分析[J]. 戈志华,孙诗梦,万燕,赵世飞,何坚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7(11)
[9]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拟研究[J]. 彭烁,周贤,王保民. 动力工程学报. 2017(04)
[10]中小型火电机组凝汽余热利用供热系统集成研究[J]. 李岩,马懿峰,付林,张永贵. 热能动力工程. 2016(10)
硕士论文
[1]新型热电联产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评价[D]. 贾星桥.燕山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24995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乏汽余热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1.2.2 低温热网回水技术
1.3 新型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的发展思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集成
2.1 第一类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集成
2.1.1 系统流程分析
2.1.2 系统计算模型的建立
2.1.3 机组末级安全分析
2.2 第二类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集成
2.2.1 系统流程分析
2.2.2 系统计算模型的建立
2.2.3 机组末级安全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热网参数优化分析
3.1 热网参数研究
3.1.1 热-电互补组合式大温差换热实现方式
3.1.2 低温热网回水对系统参数影响
3.1.3 热网供水温度优化思路
3.2 全工况下热网参数变化规律
3.2.1 额定工况下系统设计参数
3.2.2 全工况下热网温度变化
3.2.3 系统全工况运行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的全工况运行优化研究
4.1 系统评价指标及方法
4.1.1 系统供热对机组发电的影响分析
4.1.2 供热等效电
4.1.3 经济性评价指标
4.2 系统全工况运行优化思路
4.3 系统经济性分析
t"> 4.3.1 单位供热量投资成本ct
4.3.3 单位供热量总成本
4.4 两类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电厂概况
5.1.2 热网概况
5.2 系统设计方案
5.2.1 系统集成设计
5.2.2 系统优化运行方案
5.3 系统节能性分析
5.4 系统经济性分析
5.4.1 投资成本
5.4.2 能源成本
5.4.3 经济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直接空冷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 田小林,马晓丽. 节能. 2019(05)
[2]清洁供热背景下几种供热方式的评价[J]. 结兄,张小松. 区域供热. 2018(01)
[3]北方城市清洁供暖现状和技术路线研究[J]. 方豪,夏建军,林波荣,江亿. 区域供热. 2018(01)
[4]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解读[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02)
[5]吸收式热泵机组在直接空冷热电厂的应用[J]. 李玉海,崔凤葵,李其奇. 区域供热. 2017(06)
[6]我国空气源热泵供热现状、技术及政策[J]. 吴迪,胡斌,王如竹,杨国忠,骆名文. 制冷技术. 2017(05)
[7]湿冷机组乏汽余热利用的新型热电联产系统集成优化[J]. 李岩,马懿峰,李文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7(19)
[8]大型汽轮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适用性分析[J]. 戈志华,孙诗梦,万燕,赵世飞,何坚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7(11)
[9]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拟研究[J]. 彭烁,周贤,王保民. 动力工程学报. 2017(04)
[10]中小型火电机组凝汽余热利用供热系统集成研究[J]. 李岩,马懿峰,付林,张永贵. 热能动力工程. 2016(10)
硕士论文
[1]新型热电联产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评价[D]. 贾星桥.燕山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24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12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