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功能性饮料中有害物质形成规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5:47

  本文关键词:功能性饮料中有害物质形成规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功能性饮料 果葡糖浆 丙酮醛 3-脱氧葡萄糖醛酮 5-甲基糠醛 丙烯酰胺


【摘要】:近年来,不同种类、不同品牌的功能性饮料成为消费者争相追宠的目标。果葡糖浆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能和口感,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逐步形成规模。但是饮料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毒副产物,因此探讨其潜在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本课题研究了以果葡糖浆为甜味剂的功能性饮料在热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生成规律。本课题首先研究了果葡糖浆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热加工条件下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规律;进一步构建添加果葡糖浆的功能性饮料体系,考察不同氨基酸种类、pH和山梨酸钾对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的形成的影响;并探讨芦丁和茶多酚对加工过程中有害物形成的影响;此外本课题还研究有害物在饮料贮藏中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热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果葡糖浆浓度越高,越容易形成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功能性饮料模拟体系中,相同处理条件下,赖氨酸较牛磺酸体系产生的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更多;在国标允许范围内添加不同量的山梨酸钾并没有对饮料模拟体系中危害物的生成形成显著的影响;酸性条件(pH=2)利于丙酮醛和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酸性相对较弱时(pH=5或pH=6)则有利于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丙烯酰胺的产生。茶多酚添加后,功能性饮料模拟体系中丙酮醛的生成量减小;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丙烯酰胺的生成量有升高;只添加30mg/30mL茶多酚时5-羟甲基糠醛含量显著降低。不同量的芦丁添加到饮料模拟体系中后,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的生成量均有降低,丙烯酰胺则形成量变大。功能性饮料模拟体系分别置于室温、4℃、-20℃储存90天,丙酮醛的生成量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丙烯酰胺在储存时间内没有明显的规律变化。
【关键词】:功能性饮料 果葡糖浆 丙酮醛 3-脱氧葡萄糖醛酮 5-甲基糠醛 丙烯酰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7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前言8-28
  • 1.1 功能性饮料简述8-9
  • 1.1.1 功能性饮料的定义与分类8
  • 1.1.2 国内外功能性饮料的发展现状8-9
  • 1.2 果葡糖浆简述9-10
  • 1.2.1 果葡糖浆分类9
  • 1.2.2 果葡糖浆特性及其应用9-10
  • 1.2.3 果葡糖浆的危害10
  • 1.3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以及丙烯酰胺简述10-12
  • 1.4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形成机理12-20
  • 1.4.1 焦糖化反应形成丙酮醛和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的途径12-15
  • 1.4.2 美拉德反应形成丙酮醛、丙烯酰胺等的途径15-20
  • 1.5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20-21
  • 1.6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的前处理方法21-23
  • 1.6.1 衍生化21-22
  • 1.6.2 固相萃取技术22-23
  • 1.7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的研究现状23-25
  • 1.7.1 食品中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存在情况23-24
  • 1.7.2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因素24-25
  • 1.8 茶多酚、芦丁简介25-26
  • 1.8.1 茶多酚25
  • 1.8.2 芦丁25-26
  • 1.9 课题研究意义26-28
  • 2 材料与方法28-36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28-29
  • 2.1.1 试剂与药品28
  • 2.1.2 实验设备及材料28-29
  • 2.1.3 实验样品29
  • 2.2 实验方法29-35
  • 2.2.1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的检测方法29
  • 2.2.2 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的检测方法29-30
  • 2.2.3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标准曲线的绘制30
  • 2.2.4 衍生方法稳定性的验证30
  • 2.2.5 饮料中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30-31
  • 2.2.6 果葡糖浆热加工过程中有害物形成规律的研究31
  • 2.2.7 功能性饮料模拟体系中有害物形成规律的研究31-35
  • 2.3 数据分析35-36
  • 3 结果与讨论36-62
  • 3.1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检测方法的建立36-41
  • 3.1.1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标准曲线的绘制36-39
  • 3.1.2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加标回收率的测定39-40
  • 3.1.3 衍生方法稳定性的验证40
  • 3.1.4 饮料实际样品的测定40-41
  • 3.2 果葡糖浆热加工过程中有害物形成规律的研究41-47
  • 3.2.1 加热温度及时间对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形成的影响42-46
  • 3.2.2 果葡糖浆浓度对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形成的影响46-47
  • 3.3 功能性饮料模拟体系中有害物形成规律的研究47-62
  • 3.3.1 氨基酸种类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47-51
  • 3.3.2 山梨酸钾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51-53
  • 3.3.3 pH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53-54
  • 3.3.4 茶多酚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54-56
  • 3.3.5 芦丁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56-59
  • 3.3.6 贮存时间和温度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59-62
  • 4 结论62-63
  • 5 展望63-64
  • 6 参考文献64-72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2-73
  • 8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功能性饮料水添加剂[J];技术与市场;2002年07期

2 龚承斯;;做功能性饮料的最好配料[J];饮料工业;2006年09期

3 罗魏;刘学文;王永欢;胡海宾;;功能性饮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2期

4 胡雪玲;;功能性饮料乱花渐欲迷人眼[J];科技风;2011年17期

5 ;植物功能性饮料代表现在和未来消费者的需求方向[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01期

6 盛国华;;日本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0年04期

7 曹树稳,余燕影,涂宗财,谢平;新型功能性饮料—醒酒宝的研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4年01期

8 王淑珍;功能性饮料——“山帝”的研制[J];中外技术情报;1994年10期

9 刘英汉,黄赣辉;皮肤美容保健功能性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1996年02期

10 柏信;;怎样看待功能性饮料[J];美食;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丘文敏;功能性饮料,你今天喝了么?[N];广东科技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子阳;功能性饮料展开价格“暗战”[N];吉林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蔡逸;功能性饮料市场 “蛋糕”缘何做不大[N];江苏经济报;2001年

4 刘会民;功能性饮料进入整理期[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5 邹建锋 陈鹏;功能性饮料豪“赌”市场[N];中国信息报;2004年

6 贺综;功能性饮料 是非功过任评说[N];经理日报;2008年

7 唐昀;脱去功能性饮料的“白大褂”[N];经济参考报;2009年

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助理研究员 毛德倩;功能性饮料 三思而后饮[N];家庭医生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辉;红牛销量骤降 功能性饮料遇冷陷低潮[N];华夏时报;2009年

10 王 浩;功能性饮料真能老少皆宜?![N];中国工商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茜;功能性饮料中有害物质形成规律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2 冯娜;金银花葛花解酒功能的研究及功能性饮料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傅庆辉;功能性饮料市场新进入者的市场营销策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雪莲;玫瑰花多酚的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性饮料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3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763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