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的功能化扩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的功能化扩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聚集浓度淬灭 聚集诱导发光 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 荧光 硅氢加成 爆炸物检测 圆二色谱
【摘要】:荧光物质在其良溶剂中有荧光,而在其不良溶剂中或聚集态下发生荧光淬灭,这种现象叫做聚集浓度淬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 ACQ)效应,此现象不利于有机荧光物质在固态或聚集态方面的实际应用。因此,研究者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发现有些有机荧光分子在其良溶剂中无荧光或荧光很弱,而在其不良溶剂中或聚集态下有强荧光,我们称此现象为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效应。具有AIE效应的荧光化合物是近些年来备受瞩目的一类新型发光材料。硅杂环戊二烯(silole)衍生物是典型的具有AIE效应的有机化合物。本论文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设计并合成了硅杂环戊二烯为基本单元的有机化合物,并对其结构、光物理性质、热稳定性能、三硝基苯酚爆炸物检测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将ACQ发光体芘与AIE发光体1-甲基-2,3,4,5-四苯基硅杂环戊二烯相结合,合成新型化合物。通过Karstedt催化的硅氢加成反应,设计并制备了具有荧光性质的芘功能化的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对其晶体结构、光物理性质及热稳定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此硅氢加成反应为反式加成反应,合成的新型荧光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的P-1空间群;此silole衍生物固态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其在四氢呋喃溶剂中的谱图有差异,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一致,为359nm;它在265℃开始失重,失重10%的温度Td10为370℃,在370-495℃发生剧烈失重现象,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2)将ACQ发光体蒽与AIE发光体1-甲基-2,3,4,5-四苯基硅杂环戊二烯相结合,合成新型化合物。通过氯铂酸(H2PtCl6·6H2O)催化的硅氢加成反应设计并制备了具有荧光性质的蒽功能化的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对其结构、光物理性质及热稳定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此silole衍生物固态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谱图与其在四氢呋喃溶剂中的一致,但是,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略有差异;它在315℃开始失重,失重10%的温度Td10为350℃,在350-435℃发生剧烈失重现象,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3)新型具有AIE效应的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将具有手性的ACQ发光体顺-右旋-1,1’-联二萘酚与AIE发光体1-甲基-2,3,4,5-四苯基硅杂环戊二烯相结合,合成新型化合物。通过Karstedt催化的硅氢加成反应设计并制备了具有AIE效应的顺-右旋-1,1’-联二萘酚功能化的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对其结构、光物理性质、热稳定性能、三硝基苯酚爆炸物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此新型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340nm;随着水含量的逐渐增多,其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荧光发射波长在490nm处,具有显著的AIE效应。在不同激发波长下,此化合物荧光发射谱图形状与1-甲基-2,3,4,5-四苯基silole的荧光发射谱图保持一致,但是荧光发射波长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它在305℃开始失重,失重10%的温度Td10为378℃,在380~515℃发生剧烈失重现象,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它在溶液态和聚集态均保持着顺-右旋-1,1'-联二萘酚的立体结构,使得它具有很强的手性信号;对三硝基苯酚爆炸物有良好的灵敏度,检出限达到lppm;在其良溶剂中和聚集态下均具有手性。
【关键词】:聚集浓度淬灭 聚集诱导发光 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 荧光 硅氢加成 爆炸物检测 圆二色谱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4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文献综述10-33
- 1.1 引言10-11
- 1.2 聚集诱导发光效应11-13
- 1.2.1 简介11-12
- 1.2.2 机理12-13
- 1.3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化合物13-23
- 1.3.1 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14-19
- 1.3.2 四苯基乙烯衍生物19-21
- 1.3.3 其他化合物及聚合物21-23
- 1.4 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应用23-31
- 1.4.1 光电器件23-25
- 1.4.2 传感器25-27
- 1.4.3 细胞成像27-31
-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工作31-33
- 1.5.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31
-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31-33
- 第2章 1-甲基-1-(1-芘烯基)-2,3,4,5-四苯基硅杂环戊二烯(silole-pyrene)单体的合成与热性能研究33-42
- 2.1 前言33
- 2.2 实验部分33-35
- 2.2.1 原料和试剂33-34
- 2.2.2 实验仪器及方法34-35
- 2.2.3 silole-pyrene单体化合物的合成35
- 2.3 结果和讨论35-41
- 2.3.1 Silole-pyrene单体的合成与表征35-36
- 2.3.2 化合物silole-pyrene的单晶结构分析36-38
- 2.3.3 化合物silole-pyrene的光物理性能分析38-40
- 2.3.4 化合物silole-pyrene的热性能分析40-41
- 2.4 本章小结41-42
- 第3章 1-甲基-1-(9-蒽烯基)-2,3,4,5-四苯基硅杂环戊二烯(silole-anthracene)单体的合成与热性能研究42-49
- 3.1 前言42
- 3.2 实验部分42-44
- 3.2.1 原料和试剂42-43
- 3.2.2 实验仪器及方法43
- 3.2.3 silole-anthracene单体化合物的合成43-44
- 3.3 结果和讨论44-48
- 3.3.1 Silole-anthracene单体的合成与表征44-45
- 3.3.2 化合物silole-anthracene的光物理性能分析45-47
- 3.3.3 化合物silole-anthracene的热性能分析47-48
- 3.4 本章小结48-49
- 第4章 2,2’-二(3-(1-甲基-2,3,4,5-四苯基-1H-silole)丙氧基)-(R)-(+)-1,1’-联二萘((R)-(+)-BINOL-silole)单体的合成与热性能研究49-61
- 4.1 前言49
- 4.2 实验部分49-51
- 4.2.1 原料和试剂49-50
- 4.2.2 实验仪器及方法50-51
- 4.2.3 (R)-(+)-BINOL-silole单体化合物的合成51
- 4.3 结果和讨论51-59
- 4.3.1 (R)-(+)-BINOL-silole单体的合成与表征51-53
- 4.3.2 化合物(R)-(+)-BINOL-silole的光物理性能分析53-56
- 4.3.3 化合物(R)-(+)-BINOL-silole的热性能分析56-57
- 4.3.4 圆二色谱57-58
- 4.3.5 三硝基苯酚爆炸物检测58-59
- 4.4 本章小结59-61
- 第5章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70
- 附录70-72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庆华;环戊二烯的新制法[J];化学世界;1964年02期
2 单于;用重量法分析n,定环戊二烯[J];化学世界;1965年04期
3 ;环戊二烯的回收与利用研究动态[J];辽宁化工技术通讯;1973年03期
4 白庚辛;;环戊二烯二聚过程动力学的研究[J];石油化工;1981年02期
5 林镜冰;;从焦化苯精制中的苯头份提取环戊二烯[J];精细化工信息;1987年05期
6 蒋立文;;环戊二烯纯度测定—气相色谱法[J];燕山油化;1987年01期
7 周建峰;用热解法制备环戊二烯的简单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1年04期
8 史保川 ,候永根 ,刘维俭;双[五苯基环戊二烯基]镍及其原料五苯基环戊二烯的合成[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9 钱长涛;邱爱能;朱敦明;;1,5-二芳酰基环戊二烯的制备[J];有机化学;1993年04期
10 赵学友;环戊二烯及其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199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彩霞;丛昱;王晓东;张涛;;高能量密度燃料四氢三环戊二烯的合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远;王潇潇;贺磊;陈伟;谭婷婷;叶俊伟;宁桂玲;;芳基取代环戊二烯衍生物蓝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C];2014年
3 徐涛;张向东;叶俊伟;林源;宁桂玲;;空气氧化多取代环戊二烯:一步法绿色合成取代吡喃盐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叶俊伟;高远;王潇潇;杨立健;宁桂玲;;多芳香取代环戊二烯共轭分子的合成及反应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5 魏俊发;黄涛;石先莹;;双五氯代环戊二烯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陈霄榕;兰喜平;;环戊二烯选择加氢制备环戊烯[A];第一届全国精细化工催化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薛慧峰;孔文荣;吴毅;魏红;;借助气相色谱法研究环戊二烯的自聚规律[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吕游;王泽维;陈杰;张慧;曹卫国;;三组份一锅法合成含氟全取代环戊二烯衍生物[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王超;席振峰;;由锆杂环戊二烯与普通偕二卤代烃制备四取代环戊二烯[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李春迎;杨建明;杜咏梅;李凤仙;吕剑;;新燃料四氢环戊二烯三聚体的合成[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亨;环戊二烯下游产品应用领域广[N];中国化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熊中强;高密度液体燃料四氢三环戊二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贡卫涛;氧气液相氧化取代环戊二烯合成吡喃盐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新成;过渡金属盐均相氧化多取代环戊二烯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肖虎;环戊二烯钠的酰化反应[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5 高鹏飞;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修饰SBA-15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瞿雄伟;环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及其反应条件与群子标度之间关系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群;双吲哚并磷杂环戊二烯的合成及性质初探[D];郑州大学;2015年
2 谢秋芳;含环戊二烯并二噻吩的新型聚合金属配合物染料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张力擎;从乙烯裂解副产C9等原料中分离环戊二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杨红霞;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的功能化扩展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5年
5 徐刚;环戊二烯三羰基锰制备的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邹先许;1,4-二(环戊二烯基亚甲基)苯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杰;环戊二烯选择加氢制备环戊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梁丽萍;环戊二烯选择加氢制备环戊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9 赵春迎;裂解C_5馏分综合利用及分离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郭虹;利用环戊二烯改性半干性油合成醇酸树脂涂料[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50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85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