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聚合物弹性体材料网络结构对流变学行为和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05:41

  本文关键词:聚合物弹性体材料网络结构对流变学行为和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弹性体 网络结构 超支化结构 流变学 力学 高剪切加工 界面交联 韧性


【摘要】:聚合物弹性体是在受到外界应力作用时能够迅速发生变形,去除外力之后能恢复原状的高分子材料。弹性体材料在当今的工业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能源传送、工业生产、资源开采以及生物组织工程等。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是围绕聚合物弹性体的网络结构对流变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展开的。通过不同的方法将网络结构引入弹性体结构中,增强体系中的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深入理解网络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调控特性,其次,探究弹性体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材料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高剪切速率加工的方法增加聚丙烯/橡胶两相不相容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增加两相之间的界面强度,改变共混物的相结构形貌,提高聚合物共混物弹性体的机械性能,为弹性体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高温(120 ℃)缩聚反应的方法在甲苯中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超支化弹性体PBSs。所选的PDMS前驱体覆盖了从低于到远高于临界缠结分子量的范围。用FTIR对反应动力学以及用流变仪对样品的流变学进行表征。探究了分子量对超支化弹性体性能的调控。发现随着分子量的升高,PBSs的模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流变结果进行麦克斯韦拟合,我们发现弹性体的模量是由分子链的缠结作用和化学交联两者相互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PBS1和PBS2来说,流变学趋势可以用麦克斯韦模型拟合,但是对于其他样品,麦克斯韦模型有所偏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该弹性体的弹性模量随PDMS的前驱体分子质量的变化趋势取决于超分子相互作用中Si-O:B弱键作用及末端Si-O-B(OH)2氢键作用与拓扑缠结作用。2.选用了三种典型的抗冲击防护材料,分别是D3O、PORON XRD和DEFLEXION,来研究其泡孔结构对流变性能和压缩机械性能的影响,用FTIR和EDS表征了聚合物网络结构特征,用SEM表征了三种材料的内部泡孔结构,用流变仪表征了其流变性能,用Intron拉力试验机表征了其压缩机械性能。发现流变性能的参数(包括损耗角,动态模量,归一化模量)随频率的变化。另外样品的压缩机械性能(包括应变硬化程度,滞后,弹性回复)随着应变速率的变化也和他们内部的结构参数有关。比如,D30和PORONXRD对高频冲击表现出很高的强度,比较适合用于舒适性要求较高的人体防护材料,而DEFLEXION在高频和低频冲击下都能够耗散较多能量,比较适合用于高危抗冲击防护材料。本章中的流变性能和压缩性能的测试表征方法能够为防护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合成提供依据。3.利用高剪切加工的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剪切速率加工的纯iPP和iPP/SEBS共混物的样品,并系统探究了不同加工剪切速率对样品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静态和施加不同强度剪切场后体系中球晶的形貌,发现高剪切速率加工的样品在剪切场下更容易取向,证明高剪切速率加工的样品中网络结构的存在。并测试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发现高剪切速率能够对体系有增强增韧的效果,流变结果表明高剪切速率制备的共混体系中存在界面作用,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体系中结晶对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体系在高剪切速率加工后结构的变化,发现高剪切速率加工能够有效降低粒子尺寸和改变粒子形貌,有效提高了界面作用力。4.结合上一章的内容,利用大螺杆挤出机加大用料量,将加工中实际剪切速率从2136 s-1提高到6466 s-1,制备了纯iPP和iPP/SEBS共混材料,研究发现上一章中所讨论的加工剪切速率对性能的调控作用受到仪器的限制。通过对共混物的的结晶行为、形貌结构、机械性能和流变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对加工采用的剪切速率有很大依赖性,只有在2586 s-1剪切速率加工条件下下,共混物才能形成取向结晶行为;中间的剪切速率加工的样品机械性能性能最好,剪切速率最大的样品反而性能最差;模量和粘度都随加工剪切速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是因为在一定剪切速率范围内,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SEBS相粒径会逐渐变小,均匀分散在iPP基体中,形成网络结构,加强了界面作用;当剪切速率继续增大时,iPP分子链被切断,这可以在样品结晶速率及其粘度变化上得到体现,这就导致了虽然SEBS相和iPP相的界面相互作用面积更大,但是其基体强度却变小,降低了共混物的机械性能。因此,提高加工剪切速率对样品性能的增强只在一定加工剪切速率范围内才是有效的,只有选择合适的剪切速率才能制备出具备高性能的共混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3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建,李青山;功能橡胶与功能弹性体的研究进展[J];特种橡胶制品;2004年06期

2 ;高性能氟类弹性体——カルレッツ[J];橡胶参考资料;2004年04期

3 Kennard A.Reynard;Selwyn H.Rose;刘润清;;氟化磷腈弹性体制品性质和可能的用途(摘要)[J];橡胶参考资料;1975年08期

4 傅维椿;阎一工;;弹性体材料的疲劳损伤与疲劳失效[J];试验机与材料试验;1985年06期

5 竹村泰彦;赵瑞时;;赋予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功能及其现状[J];橡胶参考资料;1989年06期

6 关锐峰;霍玉云;;感压导电弹性体的研究 第一报 感压导电弹性体的感压特性[J];特种橡胶制品;1990年04期

7 金鹰泰;;功能弹性体[J];弹性体;1993年01期

8 ;低应力松驰的弹性体材料[J];橡胶参考资料;2001年09期

9 杨护国;;能源部门用弹性体的使用寿命预测[J];橡胶参考资料;2002年06期

10 刘先生;弹性体地板及延伸产品[J];中小企业科技;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群;;先进弹性体基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丁涛;刘全勇;石锐;田明;张立群;;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弹性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志强;蔡天聪;高文正;房晓敏;徐元清;丁涛;;基于乳酸的生物可降解弹性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功能高分子科学前沿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周占玉;王晓明;叶巍;耿越;王秀芬;;阻燃耐高温磷腈弹性体合成与制备研究[A];2014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杨新改;王秀芬;;氟化聚磷腈弹性体的合成与应用[A];2012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震;刘立武;刘彦菊;冷劲松;;介电弹性体卷形驱动器的设计制造及性能测试[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陈罘杲;;织物复合双透效应弹性体的研究与应用[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明;周兰香;李幼荣;邱关明;井上真一;冈本弘;;用水玻璃为原料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弹性体[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侯勇;;导致钢制传感器弹性体腐蚀失效的环境因素探析[A];首届全国称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刘立武;张震;刘彦菊;冷劲松;;介电弹性体薄膜驱动器的驱动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杰;弹性体材料市场占大头[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黄茂松 贾润萍;聚氨酯弹性体迎来春天[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周言;德国公司研制TPU复合性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锵;电子束辐射法制备温敏/光敏性液晶弹性体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刘苏亭;碳系填料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及电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3 Christophe Renard;基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物的高性能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4 王根林;高介电常数复合弹性体的制备及其在柔性传感器领域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7年

5 唐淼;聚合物弹性体材料网络结构对流变学行为和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朱黎辉;电活性介电弹性体膜型材料电致应变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丹;新颖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8 范艳层;顺丁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的研制及其阻尼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秦秀敏;聚醚型聚氨酯(脲)弹性体的改性、形态结构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10 朱向群;称重传感器弹性体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江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巍巍;热可逆自修复弹性体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彩峰;稀土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龚莉杰;一种新型多维力传感器及其标定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叶巍;聚磷腈弹性体的分子设计、制备与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李永鑫;杜仲胶加氢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李栋栋;低模量高介电常数介电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张静;石墨烯核壳杂化粒子/硅橡胶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王志飞;纳米纤维素基功能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姚洋;低电压下大电致形变聚氨酯介电弹性体的设计与制备[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杨宁;EPDM基遇水膨胀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10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10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f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