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宰后牦牛肉保水性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宰后牦牛肉保水性机制研究 出处:《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保水性 牦牛肉 宰后 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
【摘要】:牦牛肉营养丰富,但保水性较低,影响了食用加工品质。因此,控制宰后汁液损失,减少经济损失是牦牛肉加工产业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研究认为,蛋白质的变化影响宰后肌肉保水性,但是由于蛋白质组成的复杂性,其机理尚不完全明晰。因此,结合多种分析测试手段,探索宰后牦牛肉保水性变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牦牛背最长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黄牛作为对照,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手段探究了宰后成熟过程中滴水损失、蒸煮损失的变化规律,明确了代谢酶、结构蛋白和应激蛋白与肌肉保水性的关系。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牦牛肉中蛋白质影响保水性的代谢通路,以期阐明牦牛肉中保水性形成的途径及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牦牛肉不同保水性组的品质指标,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为变量对32头牦牛进行了聚类分析。根据欧式距离5,32个样品被分为高保水性组(n=12,1.91%≤滴水损失≤2.59%,29.91%≤蒸煮损失≤32.80%)和低保水性组(n=12,3.73%≤滴水损失≤4.01%,34.55%≤蒸煮损失≤39.72%)。高保水性组样品与低保水组样品相比,其pH、a*值、弹性、咀嚼性、总蛋白溶解性、肌浆蛋白溶解性、肌浆蛋白溶解性高,肌节长度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保水性相关品质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pH的降低造成蛋白质的变性,包括结构蛋白和呈色蛋白,呈色蛋白中最重要的肌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肌红蛋白,造成a*的下降,b*的升高。因此,造成牦牛肉保水性降低的原因可能归结于pH值的下降、蛋白质变性和肌纤维结构的变化。2.确定了牦牛背最长肌双向电泳的最优条件。通过多重条件的对比,适合牦牛肉背最长肌的双向电泳条件是:裂解液II法进行牦牛肌肉全蛋白提取、渐进式快速升压程序和改良的考染法染色。在该最优条件下获得的蛋白点匹配率高,得到分辨率高,背景清晰的图像。3.明确了牦牛肉中影响滴水损失的差异蛋白质,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对高滴水损失(HDrip)组和低滴水损失(LDrip)组中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筛选出55种差异表达蛋白。所得到的蛋白分为五类,分别是代谢酶、结构蛋白、应激蛋白、转运蛋白及其他类蛋白质。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宰后第0、1、7d,分别有24、30、20个蛋白的丰度上调(LDrip组高于HDrip组);7、11、11个蛋白点丰度下调(LDrip组低于HDrip组)。进而对发生显著性变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磷酸丙糖异构酶(TIM)、肌球蛋白轻链(MLC)、热休克蛋白27(HSP27)进行了免疫印迹验证,结果显示,三种蛋白质在LDrip组中灰度值均高于HDrip组,且宰后成熟过程中,免疫印迹灰度值均呈现下降趋势,与双向电泳结果呈现相同的趋势。GO分析结果显示,55种蛋白质主要富集在细胞(cell)、细胞器(organelle)和胞外组分(extracellular region)中;差异蛋白质主要起连接(binding)、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和结构分子(structural molecule activity)作用;差异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在组织过程(single-organism process)、细胞转化过程(cellular process)和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中。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影响牦牛肉滴水损失的核心蛋白,基因名称分别是TPI1(TIM),PKM(丙酮酸激酶),LDHA(L-乳酸脱氢酶A链),ENO3(β-烯醇化酶),NDUFB1(NADH脱氢酶),ATP5A1(ATP合酶),HSPB27(热休克蛋白27),MYL(肌球蛋白轻链),TNNI1(肌钙蛋白I)和DES(Desmin)。差异表达蛋白质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与糖酵解途径和能量代谢相关的酶,另一类是与细胞结构相关的蛋白质。4.明确了牦牛肉中影响蒸煮损失的差异蛋白质,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对高蒸煮损失(HCL)组和低蒸煮损失(LCL)组中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筛选出26种差异表达蛋白。所得到的蛋白分为四类,分别是代谢酶、结构蛋白、应激蛋白及转运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有14种蛋白质的丰度在HCL组中高于LCL组,有12种蛋白质的丰度在HCL组中低于LCL组。进而对发生显著性变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肌间线蛋白(Desmin)、肌钙蛋白T(TnT)、乳酸脱氢酶(LDH)进行了免疫印迹验证,结果显示,Desmin和TnT在高、低蒸煮损失组中趋势与双向电泳结果相同,LDH在两组间变化趋势与双向电泳结果相似。GO分析结果显示,26种蛋白质主要富集在细胞(cell)、细胞器(organelle)和细胞膜(membrane)中;差异蛋白质主要起连接(binding)、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和结构分子(structural molecule activity)作用;差异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在组织过程(single-organism process)、细胞转化过程(cellular process)和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中。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与糖酵解途径和能量代谢相关的酶,另一类是与细胞结构相关的蛋白质。与蛋白质组分析一致,LDH、TnT和Desmin是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关键蛋白。5.明确了牦牛与黄牛肌肉的差异蛋白质组,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对检测到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筛选出19种不同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表明,造成牦牛、黄牛不同物种间肌肉生物学特性差异的主要蛋白质包括代谢酶、结构蛋白和应激蛋白,这些蛋白质主要涉及到的代谢通路包括细胞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遗传物质信号通路、蛋白质合成与分解过程,涉及这些代谢通路的生理生化反应最终造成了牦牛、黄牛保水性的差异。其中,细胞代谢(38%)、碳水化合物代谢(31%)和能量代谢(8%)相关的蛋白质在代谢通路分类中约占77%,确定了蛋白质代谢过程在牦牛、黄牛肉质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6.通过维恩图法对不同滴水损失牦牛肉、不同蒸煮损失牦牛肉、黄牛对照组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牦牛保水性的12种蛋白质,分别是LDH、CKM、β-烯醇化酶、腺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Desmin、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MLC和HSP27。在Ex PASy服务器中使用Protparam工具对经过免疫印迹验证分析的LDH、TIM、MLC、TnT、Desmin和HSP27 6个蛋白质进行了蛋白质疏水性分析,结果显示LDH、TIM、TnT和HSP27蛋白中的疏水性区域较广,疏水性得分较高。即表明,氨基酸的高疏水性可以增强蛋白质和水之间的排斥,这可能是导致牦牛肉中保水性较弱的原因之一。使用Wolf PSORT软件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分为8个位置,差异蛋白质大多位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7.阐明了宰后牦牛肉中影响保水性的三种不同途径。第一种途径为:牦牛为适应高原环境而产生高原习服现象,通过增加糖酵解来支持和维持ATP的产生。牦牛肉中糖酵解酶强度增加,引起宰后牦牛肉中pH下降,肌肉内静电荷减少,引起牦牛肉中保水性降低。第二种途径为:蛋白质的降解和变性作用使肌原纤维紧缩,能潴留不易流动水的空间变小,同时,结构蛋白形成疏水键,使牦牛肌肉内保水性降低。第三种途径为:应激蛋白通过维持肌原纤维蛋白的稳定、防止微丝等细胞骨架蛋白降解,调节维持宰后肌肉中保水性平衡,HSP27蛋白变化较为明显。综上可知,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蛋白质变化规律,并以黄牛作为对照,找到了影响牦牛保水性的12种关键蛋白质,阐明了宰后牦牛肉中影响保水性的三种不同途径。从蛋白质分子、肌肉细胞、肌肉保水性不同层面,深入阐明宰后成熟过程中牦牛肉的保水性机制,为解释牦牛肌肉生物学特性和肉品质差异提供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S25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毓杰;王继伟;赵冬梅;;对磷酸盐增强肉保水性机理探讨[J];肉类工业;1993年10期
2 高晓平;柳艳霞;赵改名;孙灵霞;张秋会;;屠宰因素对肌肉保水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7年02期
3 颜跃弟;闫晓蕾;黄迪宇;范芳剑;郇延军;;四种无磷持水物质对猪肉糜保水性的影响[J];肉类工业;2011年11期
4 马永骏;;谈谈肉类灌装制品的保水性[J];肉类工业;1987年12期
5 冯一兵,郑冬梅,冯一新;肉的盐渍和保水性[J];肉类工业;1996年10期
6 郭永昌,陈广芹;如何提高西式火腿的保水性[J];肉类工业;1996年12期
7 冯一兵,刘慧,冯一新;肉的盐渍和保水性[J];肉类工业;1997年06期
8 孔保华,耿欣,高兴华,李威娜;不同漂洗方法对鲢鱼肉保水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肉类研究;1999年01期
9 柳艳霞;高晓平;赵改名;孙灵霞;张秋会;;宰后因素对肌肉保水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10 吕玉;臧明伍;史智佳;申思;乔晓玲;;解冻和加工过程中冷冻猪肉保水性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纤维的保水性测定[A];超柔软易染聚酯纤维开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亢春雨;赵春青;马雯;;鸡腿肉盐溶蛋白质热诱导凝胶保水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2007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宝升;王修俊;邱树毅;曲源;;复合磷酸盐对鲜切牛肉肌球蛋白凝胶保水性的影响[A];2009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彭增起;陈德倡;王丽巧;李月秋;赵梓斌;;磷酸盐对鸡胸肉盐溶蛋白质热诱导凝胶保水性的影响[A];2001年肉类科技交流会暨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第三届肉类科技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马冉;杨剩富;周学武;;利用粉煤灰与污泥配施改良沙漠土保水性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邵俊花;猪肉蛋白质构象变化与保油保水性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左惠心;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宰后牦牛肉保水性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3 余小领;冷冻和解冻工艺对猪肉保水性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芦美丽;泡椒风味鸭肉午餐肉的研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李跃文;鸭肉加工品质改良及乳化香肠的开发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高艳红;磷酸盐对速冻鸡肉丸保水性及其功能特性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李银;蛋白氧化对肌肉保水性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5 李凤舞;改善冷冻调理虾仁保水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蔡淑伟;冷却猪肉保水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于巍;草鱼盐溶蛋白的提取及凝胶保水性和流变性质的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08年
8 赵春青;鸡肉盐溶蛋白质凝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9 祝超智;生鲜鸡肉保水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0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42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