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磁场作用下的低温氧氮气液传递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23:31
   工业气体广泛应用于各种加工制造行业,其中氧气和氮气为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空气产品。目前氧氮气体的制备多通过低温精馏法来进行,该方法具有产品纯度高、技术成熟等优点,但因氧氮沸点接近,存在分离能耗高、设备投资成本高等问题,制约着制造业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目前通过规整填料的开发和应用,低温精馏效率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精馏过程的压降与传质损失仍十分显著,其能耗可占系统总能耗的30%-50%。空分产品氧氮的相对挥发度较低,因此空分精馏对相间传质性能的要求比石化等行业高。当下低温精馏效率的提升主要有改进设备及内构件结构、优化流程设计及耦合其他节能技术等方式,通过传统的增加比表面积的方法来提高传质的效率会使得压降大幅增加,而要在有限的塔径、压降下强化精馏过程核心的气液热质传递过程,提高系统的效率,则需要进一步解决背后涉及的低温精馏过程鼓泡、降膜流动与传质机理、新型精馏强化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基于本课题组提出的磁场辅助低温精馏新方法,本文探索了磁场对于气液动量及热质传递过程中潜在的强化突破点,从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两方面分别揭示了磁场对于气液两相传输过程的作用机理,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1)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研究了线圈电磁场构建的非均匀磁场中,气泡由静止开始在浮力主导下的运动及传质过程,揭示了磁场对气液界面运动的控制作用。空分精馏塔中,塔板效率的计算依赖于气泡的大小、气泡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等关键参数。气泡穿过线圈电磁场构建的磁场区域时,当磁场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时,在磁场中气上升速度得到抑制,磁场加大后会停止上升甚至反向运动。在1 A电流形成的中心磁感应强度0.193 T的磁场中,2.6 mm的气泡运动至磁场中心位置的平均速度减缓了14%。当磁场力方向与重力相同时,气泡加速上升,液相扰动明显增强,使得气泡振荡增强。液氧在流场中形成的速度涡旋能够加快液相中组分的扩散,展现了磁场对组分传递的强化作用。(2)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磁场下二维流场中液氧-氧气两相鼓泡行为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模拟,揭示了液相环流对气液界面的破碎效应。空分精馏塔中,气相和液相发生质量、动量和能量交换,气相在液相中的分布形态及分布方式,气液界面的融合与破碎等都是影响空分精馏效率的关键因素。当流场中添加永磁体磁场后,永磁体边缘的高梯度磁场引发多个液相环流,环流中心出现低压区,气体流路被改变的同时,部分气体被卷入环流低压区而滞留,部分气体随液相绕环流运动。环流流动的方向也对气体的运动速度产生显著影响,在流道底部液相由两侧向中心运动,在气相入口处汇合,提高了入口附近气相速度。液相湍动的增强使得气液界面更容易破碎,在最大场强0.47 T的磁场中,进气速度0.1 m/s,当气相鼓泡0.3 s时,流场内的气液接触界面长度达到无磁场的两倍。改变环流的尺寸能够增加其流动性,同时有望破坏近壁面的热质传递边界层,提高热质传递效率。(3)基于低温流动可视化实验平台,获得了液氮中气泡群上升过程运动速度与直径分布。开展了有无磁场作用时不同进口流量下的氧氮气液传质实验,获得了磁场下小气泡群的粒径分布,揭示了磁场下气液界面的破碎现象与传质强化机理。在实际工业过程中的气液两相流动及热质传递中,气泡群的形态特征是判断流型及预测传质效率的基础。通过对实验中获得的可视化图像进行分析,液氮中的氮气泡大多分布在0.74-2.67 mm之间,其分布满足近似正态分布,有60%的气泡直径分布在1.22-1.93mm间。实验发现,当液氮中气泡由静止开始上升时,其速度主要分布在0.1-0.3 m/s之间,曳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进一步开展的有无磁场作用时不同进口流量下的氧氮气液传质实验中,添加磁场后,气泡粒径变小、数量增多,当进口氧气流量小于4 g/min时,气泡直径分布峰值由[3.48,4.75]mm下降至[0.90,2.18]mm;当进口氧气流量大于4g/min时,气泡直径分布峰值由[1.25,2.13]mm下降至[0.37,1.25]mm。实验中存在最佳的进口流量5 g/min,使得气液传质时间最短,热质传递效率最高,施加磁场后,传质时间减少25%。实验中揭示的磁场下气液界面的破碎现象与传质强化机理将为磁场辅助精馏技术进一步研究与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Q116;TQ028.31
【部分图文】:

浓度分布,塔板,组分,效率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6图1-2塔板上气液组分表达Fig.1-2liquidandgasconcentrationexpressiononsieveplat板效率衡量了塔板上组分平均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关系,反应了单板上的组分传质进行程度,其中使用最广的为Murphree板效率,其表达为:气相:Mg畈(1.3)液相:Ml畈(1.4)其中平衡浓度畈为离开第n块塔板的液相平均浓度所对应的气相平衡浓度,畈亦然。总板效率计算整塔的理论塔板数与实际需要的塔板数之比,反应塔的传质进行程度:畈(1.5)其中为理论塔板数,为实际需要的塔板数。1.2.2塔板效率预测模型精馏塔板上发生传质过程不仅受气液流动的影响,还与塔板的尺寸、气液通量、浓度分布、操作压力等因素有关。由于不同物系的分离所用的经验关联式都有其局限性,当下的研究多集中于半理论半经验关联方法及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理论模型经验修正法。对于研究全塔效率的研究者来说,结合经验和机理进行塔效率的估算是精馏塔设计中的主要方式。塔效率的计算基于对单层塔板效率的估算,板效率有多种预测方法,包括针对塔板上任意点的进行预测的点效率法、针对理想状况的整块塔板的Murphree板效

流型图,流型,形状,界面


绪论11的无量纲数Ga(/)以消除雷诺数Re因气泡上升速度波动带来的影响,如图1-3。因为两相流动中气液界面的物性参数不连续,所以需对界面处进行处理。捕捉气泡运动中的气液界面的数值方法主要有VOF法、levelset法等。其中levelset法在1988年由Oscher[34]等人提出,对界面的捕捉有良好的连续性和光滑性。图1-3不同流型下气泡的形状Fig.1-3Bubbleshapeindifferentregime图1-4重力场中气泡形状与无量纲数的关系Fig.1-4Bubbleshaperegimewithdimensionlessnumberingravitationalmotion

重力场,中气,形状,界面


绪论11的无量纲数Ga(/)以消除雷诺数Re因气泡上升速度波动带来的影响,如图1-3。因为两相流动中气液界面的物性参数不连续,所以需对界面处进行处理。捕捉气泡运动中的气液界面的数值方法主要有VOF法、levelset法等。其中levelset法在1988年由Oscher[34]等人提出,对界面的捕捉有良好的连续性和光滑性。图1-3不同流型下气泡的形状Fig.1-3Bubbleshapeindifferentregime图1-4重力场中气泡形状与无量纲数的关系Fig.1-4Bubbleshaperegimewithdimensionlessnumberingravitationalmotio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锋;马云霞;;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力”实验的改进[J];物理教师;2020年02期

2 陈四全;“立体磁场”制作与演示[J];实验教学与仪器;1994年01期

3 何玉丹;;巧用生活小物品 探秘磁场大世界[J];中学物理;2018年14期

4 刘洪凤;;磁场屏蔽服装的研究开发[J];产业用纺织品;2010年02期

5 ;吸引外资的强磁场——西安高新区[J];中国外资;2003年05期

6 志贺健,张静,刘敦敦;磁场对人体的影响[J];日本医学介绍;1997年01期

7 ;利用磁场制冷[J];咸阳师专学报;1995年06期

8 ;蓝顶·磁场 艺术邀请展[J];大艺术;2013年01期

9 莎小莎;安利;段萌;;你好,童年![J];优品;2011年06期

10 余鑫;李俊;杨星星;方志财;张欣;;磁场与辐照联合的生物学效应[J];生命的化学;201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平;磁场作用下的低温氧氮气液传递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2 包士然;磁场作用下的低温氧氮混合流体热质传递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3 陈正;低频磁场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李传军;磁场下金属凝固过程形核与生长的差热分析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林峰;磁场排列石墨烯及其性能和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任晓;强磁场作用下镍系合金元素扩散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任树洋;强磁场对真空蒸发薄膜生长的影响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刘铁;强磁场下合金凝固组织控制及梯度与取向材料制备的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宋建宇;强磁场下铁碳相图的计算和高纯低碳钢微观组织的演变机理[D];东北大学;2009年

10 宋宣玉;强磁场下氢分子和氢分子离子的谱结构[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冬梅;应力引起的扰动磁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2 赵钟伟;基于磁场信息的定位原理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3 秦萌;外加背景磁场下运动载体的电磁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皮洪文;基于飞轮储能的重复平顶脉冲强磁场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乔馨慧;磁场对容性及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性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胡明同;脉冲强磁场下基于虚拟仪器的测量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胡彬;地磁屏蔽室内磁场模拟与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欧雯萍;发电机定子绕组磁场检测系统设计[D];广西大学;2019年

9 罗季;脉冲强磁场装置本地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宋志伟;脉冲强磁场装置主控软件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4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884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