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硅氰化试剂参与的酮的硅氰化反应研究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O621.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酮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
1.2 论文立题
第二章 α-支链酮的动力学拆分反应
2.1 手性α-支链酮的重要性
2.2 手性α-支链酮的合成研究进展
2.3 课题设计
2.4 α-支链酮的动力学拆分反应研究
2.5 克级规模反应及衍生化研究
2.6 β-烯丙基酮的动力学拆分反应研究
2.7 机理研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手性膦叶立德的合成及其催化的硅氰化反应研究
3.1 膦叶立德作为催化剂的应用简介
3.2 课题设计
3.3 手性膦叶立德的合成及其参与的不对称反应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乙烯基双功能硅试剂参与的串联反应
4.1 乙烯参与的Diels-Alder反应简介
4.2 逆硅氰化反应实现酮羰基保护的应用简介
4.3 含环己烯基酮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合成简介
4.4 课题设计
4.5 乙烯基双功能硅试剂的合成
4.6 四步串联合成环己烯基酮化合物反应研究
4.7 β-氰基酮的合成
4.8 产物转化
4.9 不对称反应条件筛选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第六章 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化合物一览表
附录二 新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附录三 已知化合物一览表
附录四 代表性化合物谱图
作者简历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图书“流阅双功能”借阅法研究[J];陕西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朱斌;史春风;林民;龙军;;双功能钛硅分子筛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年03期
3 高吉昌 ,包双青 ,王仑 ,王正雷;双功能折叠拐凳结构、形态及应用[J];人民军医;2002年03期
4 康胜,曾勇,叶列平;双功能带缝剪力墙的刚度和承载力研究[J];工程力学;2001年02期
5 孙福全;双功能电话管理仪[J];现代通信;1996年09期
6 伍贻昌;绝缘耐油双功能劳保皮鞋的试制[J];西部皮革;1993年03期
7 陈鸥;孙立群;盛力;金春顺;赵明;韩岚;;抗人喉癌/抗VEGF双功能抗体制备及应用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年03期
8 ;美生物学家发现双功能基因[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8期
9 万文徽,高学硕,张宏,董志伟;双功能抗体介导胃癌杀伤效应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1年04期
10 魏克新,高世伦;双功能潜水器结构设计分析探讨[J];海洋技术;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文彪;双功能硅氰化试剂参与的酮的硅氰化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
2 王溦;锰基复合材料的氧电极双功能电催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管徒晨;兼具GPx和SOD活性双功能抗氧化酶的原核表达与表征[D];吉林大学;2019年
4 刘治华;双功能飞轮控制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5 张一鸣;双功能介孔材料的合成与性质[D];吉林大学;2012年
6 陈英;新型酸碱双功能介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曾兴平;酮的硅氰化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尚凡朋;酸碱双功能多相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9 黄一农;重组双功能水蛭素结构与功能研究及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设计[D];复旦大学;2013年
10 王宇;电磁双功能前驱体—四硫代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凡;双功能基锇杂戊搭炔/烯构筑[D];厦门大学;2019年
2 张国明;双功能电极材料Na_xMTi(PO_4)_3的制备与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叶旭;双功能配体参与的钯催化“羰化Sonogashira偶联—亲核加成”一锅法串联反应合成喹诺酮化合物[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4 杨倩倩;口服胰岛素双功能纳米粒的制备及载药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5 王仁国;基于微电子肌电桥的双功能多通道原型系统设计[D];东南大学;2018年
6 范志磊;纤维素吸附絮凝双功能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7 侯月丹;双功能型NaYF_4:Yb~(3+)/Er~(3+)@BiOA(Cl,Br,I)微米晶制备及在染敏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8 陈艳;双功能铝催化降解MTBE及生物降解菌的培养分离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泮琴英;三维双功能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顾亮;双功能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汞和氟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92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89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