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反应调控因子IRF3的入核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07:18

  本文关键词:干扰素反应调控因子IRF3的入核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IRF3 Ⅰ型干扰素 入核信号 DNA结合区域 天然免疫


【摘要】:天然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宿主细胞在受到病毒感染后,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识别病毒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激活下游一系列信号转导事件,从而诱导I型干扰素、炎症因子以及下游抗病毒效应蛋白的表达。这些下游细胞因子和效应蛋白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促进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精准的亚细胞定位对信号通路分子有效地发挥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转录因子来说,蛋白质的核质转运至关重要。干扰素调节因子3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是病毒诱导I型干扰素表达通路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扮演重要角色。病毒感染细胞后,会引起IRF3的C端磷酸化、二聚化,进而进入细胞核,与共激活因子CBP/p300形成复合物后结合到IFN-p基因的PRD (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区域或者是其他目的基因的 ISRE (interfero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序列上,从而诱导I型干扰素以及下游抗病毒效应蛋白的表达。IRF3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依赖于其进入细胞核中发挥转录活性,因此,IRF3的入核转运在IRF3的抗病毒功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小分子蛋白可以自由穿梭核孔复合物,但大分子蛋白(大于40 KD)的核质转运需要转运受体及载体分子来介导其通过核孔复合物。货物蛋白被受体识别需要位于其表面的一段氨基酸序列,被称为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或出核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经典的NLS分为单簇碱性氨基酸NLS (monopartite NLS)和双簇碱性氨基酸残基NLS (bipartite NLS)o IRF家族一共有9个成员,过去对IRF家族蛋白的细胞亚定位已经有很多研究,并且大多数IRF家族成员的NLS都已得到鉴定,但I型干扰素诱导通路关键转录因子IRF3的NLS本质及入核调控机制仍然不够清楚。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发现IRF3包含一个既控制DNA结合能力又负责入核转运的双元件核定位信号。首先,我们通过截短突变IRF3,并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发现在IRF3的DNA结合区域及毗邻区域(氨基酸序列64~130)存在一段控制入核信号的序列。进一步对该区域的碱性氨基酸进行点突变,我们鉴定出了负责IRF3入核转运的两段关键碱性氨基酸簇。IRF3的双元件核定位信号包含两处碱性氨基酸簇,77KR78和86RK87,分别对应Importin-α的次要结合位点和主要结合位点。突变77KR78会严重抑制IRF3的入核能力,而突变86RK87则让IRF3彻底失去入核能力。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结论。我们进一步发现,IRF3的双元件核定位信号对其DNA结合活性也很关键,这说明IRF3的入核信号区和DNA识别结合区是整合在一起的,这与其他的干扰素调节因子不同。最后,通过病毒感染和干扰素生物活性实验,我们证明IRF3的NLS区域对于IRF3介导的干扰素的产生和抗病毒免疫应答是必需的。总之,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以前从未发现的存在于IRF3上的双元件核定位信号,这一核定位信号不仅具有细胞核转运的功能,还能控制IRF3的DNA结合活性,这对阐明IRF3功能的调节和IRF3介导的抗病毒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39.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过氧化物酶体是抗病毒天然免疫的信号转导平台[J];微生物与感染;2011年01期

2 孙辉;蒋争凡;;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3年10期

3 孙莉;刘殿波;杨宇东;邢雅玲;陈晓娟;陈忠斌;;人类冠状病毒调节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分子机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年03期

4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生命科学分社新书推介[J];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5 刘殿波;钱远宇;张七斤;陈忠斌;;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中IRF-3调控新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年12期

6 秦成峰;秦鄂德;;RIG-I样受体与RNA病毒识别[J];微生物学报;2008年10期

7 李国勤;卢立志;;动物关键模式识别受体及其抗病毒天然免疫作用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1年01期

8 胡日查;杨宇东;孙莉;邢雅玲;陈晓娟;张七斤;陈忠斌;;泛素样蛋白ISG15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J];生物技术通讯;2010年01期

9 张百灵;陈建飞;邢雅玲;冯力;陈忠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与抗病毒天然免疫[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年06期

10 孙莉;杨宇东;刘殿波;邢雅玲;陈晓娟;陈忠斌;;NL63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去泛素化酶活性和对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调节作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国勤;卢立志;;动物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作用[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蒋争凡;;ERIS-TBK1通路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作用的研究[A];免疫细胞生物学热点研究进展——海峡两岸免疫细胞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怀民邋鲁伟;武汉大学在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领域取得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蒋明 通讯员 王怀民 鲁伟;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有新成果[N];健康报;2008年

3 记者蒋明 通讯员王怀民;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获进展[N];健康报;2009年

4 王怀民 记者 赵凤华;我科学家填补病毒核酸信号传导研究一项空白[N];科技日报;2009年

5 整理 蒋明 杨雪;做免疫反应分子机制的探路者[N];健康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青亮;MicroRNA-27a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刘朝山;G3BP1通过cGAS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3 朱明珠;干扰素反应调控因子IRF3的入核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4 李颖;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徐铮;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的miRNA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燕杰;E3泛素连接酶TRIM4和TRIM21调节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的机制[D];武汉大学;2012年

7 顾美娣;蛋白磷酸酶PP1和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在模式识别受体信号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莉;人类新发NL63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调控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及其分子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156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156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