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海西晚期—印支期构造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7 15:20

  本文关键词: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海西晚期—印支期构造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构造地质学 同位素年代学 宗务隆构造带 柴北缘 海西晚期-印支期 俯冲碰撞 右行走滑剪切


【摘要】:宗务隆造山带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一个北西-南东向展布的“S”型碰撞造山带,夹持于柴北缘构造带、南祁连地块与西秦岭地块之间,是各地块和各构造带以不同方式、不同方向聚合交接的部位,具有复杂的构造特征与演化过程。本文通过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对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的物质组成、形成环境、形成时代、变形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和初步认识: 1.宗务隆构造带物质组成 早泥盆世初始裂解阶段主要以基性岩浆深层侵入为特征,其中察汗诺角闪辉长岩是加里东期造山结束陆内裂解的产物;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伸展裂陷-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主要以早期石炭系伸展裂陷复理石沉积与下二叠统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厚层碳酸盐岩稳定沉积为特征,并发育尔次德沟N-MORB型玄武岩和巴罗根郭勒E-MORB型玄武岩。晚二叠世晚期-中三叠世宗务隆有限洋盆消减、闭合阶段,构造带北缘断裂以南广泛发育大陆岛弧型Ⅰ型花岗岩,并沉积了厚层浅海相碳酸岩-碎屑岩建造,其中见大量灰岩砾石,表明沉积环境已从早期被动大陆边缘转变为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晚三叠世右行走滑剪切造山阶段,以广泛缺失上三叠统和发育A1型剪切伸展型花岗岩为特征,并以早中侏罗统伸展背景下的断陷沉积做为结束标志。 2.宗务隆构造带源岩特征及源区性质 宗务隆构造带内碎屑岩岩石学、碎屑岩地球化学与锆石年代学分析认为,晚石炭世宗务隆群砂岩碎屑含量高、磨圆差,应为较近物源沉积。碎屑岩地化和锆石年代学显示,源岩主要来自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的长英质岩石。二叠系砂岩碎屑中长石和岩屑含量较低,粒度相对较小,源岩特征显示来自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再旋回,加之构造带北缘广泛出露志留系与上覆二叠系之间的不整合接触,都显示二叠系碎屑岩主要来自于沉积于南祁连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下的志留系。中下三叠统砂岩中长石与岩屑含量极高,矿物颗粒磨圆差,均显示为近缘不稳定构造环境产物,源岩特征显示来自于柴北缘构造带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 3.宗务隆构造带海西晚期-印支期构造变形特征 宗务隆构造带自海西晚期-印支期经历了多期次多类型的构造变形和构造叠加,通过详细的构造解析,认为其主要构造变形阶段分为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挤压-收缩体制下洋-陆俯冲变形、晚三叠世陆内右行走滑脆-韧性剪切变形阶段。其中右行走滑剪切变形在构造带东段一带较为明显,向西逐渐减弱。对剪切带内变武岩中绢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早期板块俯冲碰撞挤压和晚期右行走滑剪切变形的时间分别为2581Ma-236.0Ma(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和238Ma-202Ma(晚三叠世)。 4.宗务隆构造带海西晚期-印支期形成演化及成因 宗务隆构造带自志留纪以来主要经历了早泥盆世板内初始裂解,石炭纪-早二叠世伸展裂陷及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洋-陆俯冲碰撞和晚三叠世右行剪切走滑造山四个阶段。同时宗务隆构造带广泛存在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存在的地质证据,可以看出宗务隆构造带是-个复合型造山带。另外宗务隆构造带与鄂拉山构造带内发育相同的岩浆岩类型,相似的构造成因与演化过程,且同为海西晚期-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表明海西晚期-印支期宗务隆构造带俯冲碰撞、造山隆升及其强烈的岩浆活动可能与西秦岭地块沿共和坳拉谷强烈斜向碰撞柴达木地块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5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宇章;;A型花岗岩研究进展与问题讨论[J];安徽地质;2011年03期

2 肖芳锋;侯贵廷;王延欣;李乐;;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构造应力场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孟仟祥,房[,徐永昌,沈平;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和煤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沉积学报;2004年04期

4 孙延贵,张国伟,郭安林,王瑾;秦—昆三向联结构造及其构造过程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J];中国地质;2004年04期

5 马寅生;尹成明;刘成林;杜建军;程海燕;范桃园;;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调查评价进展[J];地球学报;2012年02期

6 李有社,崔军文,高静,唐哲明;青藏高原北缘断裂擦痕的构造分析[J];地球学报;1997年02期

7 张国伟,郭安林,姚安平;中国大陆构造中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J];地学前缘;2004年03期

8 郝国杰,陆松年,王惠初,辛后田,李怀坤;柴达木盆地北缘前泥盆纪构造格架及欧龙布鲁克古陆块地质演化[J];地学前缘;2004年03期

9 宋彪;张玉海;万渝生;简平;;锆石SHRIMP样品靶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J];地质论评;2002年S1期

10 周红英;刘敦一;NEMCHIM A;万渝生;;鞍山地区3.8Ga变质石英闪长岩遭受3.0Ga构造热事件叠加——来自磷灰石SHRIMP U-Th-Pb定年证据[J];地质论评;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1232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32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