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本溪地区BIF构造特征与三维建模

发布时间:2017-12-07 18:35

  本文关键词:辽宁鞍山—本溪地区BIF构造特征与三维建模


  更多相关文章: 本溪-鞍山地区 三维磁化率反演 标本尺度三维构造建模 BIF 铁矿富集 铁矿远景


【摘要】: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太古宙条带状含铁建造型(BIF)铁矿的成矿集中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胶辽台隆的西北部。该地区的铁矿资源量占全国铁矿资源量的25%,其中鞍山矿集区铁矿石储量占研究区的60%以上(周世泰,1994),有大型-特大型铁矿23个,还有许多中-小型铁矿。论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标本尺度三维地质建模、含铁建造磁化率三维反演等方法手段,对鞍山-本溪地区有关含铁岩系三维几何形态、标本尺度三维建模方法、标本尺度三维变形特征、富铁矿成因等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揭示了鞍山-本溪地区深部地质结构、三维变形和深部BIF型铁矿找矿远景。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与认识:(1)提出鞍山-本溪地区的BIF铁矿的形成与分布受褶皱-韧性剪切带控制的模式。指出在靠近鞍山微陆核的地方,构造变形强烈,韧性变形特征明显,韧性剪切作用为控制BIF和铁矿带分布的主要因素,呈层状产出的铁矿并非原始的富铁层,而是通过褶皱和韧性剪切作用改造形成似层状构造;在离鞍山微陆核较远的地区,构造变形较弱,主要以褶皱变形为主,褶皱构造为控制BIF和铁矿带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变形中等地区,褶皱和韧性剪切带均较发育,褶皱和韧性剪切作用共同控制了BIF和铁矿带的空间分布。(2)提出了标本尺度磁铁石英岩构造变形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切片、切片高分辨率图像扫描、特征线提取、建模等主要建模步骤,为开展标本尺度三维构造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构造手标本的切片及扫描方法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岩石标本图像,克服了在显微镜下不能获取标本变形全局图像的问题,并可以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了解岩石内部构造变形特征,从而可以用三维可视化方式展示岩石标本的三维变形特征,为开展岩石标本尺度的三维变形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对深入认识磁铁石英岩的变形特征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维磁化率反演方法获取了鞍山-本溪地区主要BIF体的三维几何形态。发现在鞍山地区深部存在两个隐伏磁性体。(3)构建了具有特征变形特征的标本的三维几何模型,发现在标本尺度上构造对铁矿物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造成铁矿物质分布不均一,加深了对鞍山-本溪地区标本尺度三维变形的认识。(4)对鞍山-本溪地区铁矿远景进行了评估,预测出鞍山市北部和东部、本溪市北部、本溪市与本溪县间等地区深部存在铁矿找矿远景。(5)提出构造变形对铁矿富集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提出在强烈构造变形过程中,强烈褶皱和韧性剪切带的发育使磁铁石英岩发生构造置换,磁铁矿重新富集形成富铁矿层。(6)对鞍山-本溪地区深部铁矿远景进行了预测,在鞍山地区第四系覆盖层之下深部存在两个规模巨大的隐伏铁矿体。在本溪清河城镇地区深部的新太古代花岗岩体中BIF铁矿体,本溪市-本溪县地表广泛出露新元古代-古生代沉积盖层之下存在隐伏的BIF铁矿体。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闯;祝奎;廖晶晶;;本溪地区近52年来温度变化特征和突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2 吉奇;祝奎;詹克荣;吴英杰;;近57年来本溪地区干湿程度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刘闯;;1958—2009年本溪地区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年05期

4 吉奇;吴英杰;黄作顺;魏军;王唤毅;;本溪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特征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年02期

5 杨金宝;;本溪地区旱涝特征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年04期

6 寇思聪;曹雯;;本溪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7 吉奇;徐璐璐;宋冀凤;;1953—2005年本溪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8 李震;吉奇;;气候变暖背景下本溪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9 刘仁健;本溪地区地下水动态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4年05期

10 吉奇;;本溪地区旱涝强度指数变化与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吉奇;魏军;;50多年本溪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吉奇;徐璐璐;宋冀凤;;50多年本溪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何平;毕伯钧;;40年本溪地区旱涝变化特征及评估方法探讨[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宋仁锋;吉奇;宋长远;高艳波;黄作顺;;本溪地区年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精细化模拟[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传yG;辽宁鞍山—本溪地区BIF构造特征与三维建模[D];吉林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飞;本溪地区矿产资源优化利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2 张伟;鞍山—本溪地区含铁建造的三维空间展布规律[D];吉林大学;2014年

3 王文琦;辽宁本溪地区铁矿三维地质建模[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63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63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