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IVF、SCNT和孤雌胚胎附植前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牛IVF、SCNT和孤雌胚胎附植前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牛附植前胚胎 DNA甲基化 重编程 体细胞核移植
【摘要】:研究认为,表观遗传修饰重编程不充分是导致体细胞核移植(SCNT)胚胎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实验通过比较牛体外受精(IVF)和SCNT附植前胚胎DNA甲基化及组蛋白H3K9me3的动态变化,旨在阐明牛SCNT附植前胚胎的表观遗传修饰重编程情况。结果显示:(1)牛IVF附植前胚胎全基因组甲基化修饰经历了一个典型的去甲基化与再甲基化的动态变化过程。TET3是TET基因家族在牛早期胚胎中主要表达的成员。satellite I、α-satellite、POU5F1和NANOG基因经历了明显的DNA去甲基化过程,而印记基因H19对DNA去甲基化过程表现出一定的抵抗能力,SOX2和CDX2基因启动子区域始终处于低甲基化修饰状态。H3K9me3在牛IVF附植前胚胎中一直维持着较高的信号强度;(2)与IVF附植前胚胎相比,牛SCNT附植前胚胎中始终维持着较高的5m C含量,并且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同时,未发现5hm C信号的存在。特定基因位点同样表现出异常的DNA甲基化修饰:satellite I、α-satellite、POU5F1和NANOG基因均表现出不完全的DNA去甲基化,印记基因H19则表现出过度的去甲基化。Vitamin C的添加可改善satellite I、α-satellite和H19基因的甲基化修饰,但对POU5F1和NANOG并没有体现出有利的影响,对SOX2和CDX2则无显著影响;(3)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RG108)的添加显著降低了牛孤雌胚胎发育的囊胚率和特定基因位点(NANOG、satellite I和α-satellite)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但同时显著增加了囊胚期的凋亡细胞数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舒建洪;张志鹏;李向臣;华松;曹俊伟;张涌;;β-巯基乙醇对牛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2 黄雷;樊俊华;武海燕;李林;高青;李奎;敖红;;电激活参数与渗透压阶段培养法对孤雌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1期
3 刘京威;李贺娟;尹燕云;陈利平;李晓燕;刘云海;倪和民;郭勇;鲁琳;;小鼠电激活孤雌胚胎早期体内外发育能力的比较[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1年06期
4 严兴荣;余树民;雷安民;沈文正;黄伟伟;贾文文;窦忠英;;父系遗传背景对小鼠超排效果及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5 严兴荣;陈冬梅;华进联;雷安民;杨艳红;都慧聪;窦忠英;;两种激活处理促进小鼠孤雌胚胎原核形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0年06期
6 刘红林,范必勤,宗卉,陈宜峰;小鼠孤雌胚胎干细胞集落的建立(英文)[J];动物学报;1998年02期
7 王彩红;黄继昌;刘勇;吴风瑞;丁彪;王荣;张远;李文雍;;小鼠孤雌胚与体内正常胚H3K27三甲基化模式的差异[J];动物学杂志;2014年01期
8 马力;袁宁;;体外培养时间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牦牛卵母细胞成熟及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立苹;刘西梅;乔宪凤;郑新民;许生成;;低氧环境对猪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京威;刘云海;倪和民;李晓燕;郭勇;;小鼠电激活孤雌胚胎早期体内、外发育能力的比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姚潮刚;戴祯;韩杨;韩晓蕾;逄大欣;李占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对猪孤雌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王灏;林自力;刘京威;罗萧雅;申然;刘云海;郭勇;倪和民;;Wnt3a在小鼠孤雌胚胎及正常胚胎着床期时胚胎及子宫上的表达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刘义;叶孝颖;毛丽娜;程兆康;姚新鹏;贾晓花;毛铎;车永哲;刘娜;刘林;孔德领;;孤雌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心肌梗死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沈星辉;崔香顺;李星炫;金南衡;;白细胞介素-6通过IL-6/Stat3信号传导路径提升猪孤雌胚胎的体外发育[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胜;牛IVF、SCNT和孤雌胚胎附植前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严兴荣;小鼠卵母细胞父系遗传背景对核移植和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重;激活前/后热激对猪孤雌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2 张师威;小鼠人工杂合四倍体孤雌胚胎生成途径及其体外发育效果观察[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志鹏;牛孤雌胚胎凋亡与氧化损伤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韩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在猪孤雌胚胎中表达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张曼玲;猪单倍体孤雌胚胎和体外受精胚胎干细胞培养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李永强;影响嵌合孤雌胚胎发育因素和嵌合囊胚离散细胞不同性别来源比率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张立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与孤雌胚胎发育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0年
8 陆芳;发育潜能不同的猪2-细胞期孤雌胚胎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慈书峰;利用小鼠MI期卵母细胞获取孤雌胚胎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彭辉;黄牛孤雌胚胎体外培养体系的优化及体细胞核移植胚构建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67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6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