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正交变换域下系统辨识的自适应算法
本文关键词:广义正交变换域下系统辨识的自适应算法
更多相关文章: 系统辨识 最小均方差算法 广义正交变换域框架 短时傅里叶变换 凸组合
【摘要】:在系统辨识的应用中,针对信号统计特性的时变特点,为了降低计算的复杂性,常通过自适应滤波器来辨识未知线性系统的脉冲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自适应滤波器的结构和算法往往就决定了系统辨识的性能。基于横向滤波器结构的最小均方差算法因其简单、稳定、易用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一直是自适应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该算法的收敛速度依赖于输入信号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扩散度,随特征值扩散度增加而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强相关输入情况下的应用。对这一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促成了众多最小均方差改进算法的出现和发展,例如短时傅里叶域最小均方差算法、变换域最小均方差算法及时域分数阶最小均方差算法等。这些算法因其各自特点而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其核心仍然是最小均方差算法。为了深刻揭示它们与传统最小均方差算法的内在关系,本文引入了广义正交变换域最小均方差算法框架的概念。这些算法作为该框架下的特例结构,通过引入合适的策略和参数以改善传统最小均方差算法的收敛速度,而往往这些引入的参数需要根据系统的先验信息或使用者的经验合理设置以平衡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以参数自适应设计策略为主要手段,在系统辨识应用下对广义正交变换变换域最小均方差算法框架下的这三个特例结构提出了若干改进算法,主要工作包括:第一,完善了分数阶数最小均方差算法的阈值分析理论。利用该理论对现有可变阶数步长参数算法在提高阶数收敛速度和减少稳态阶数波动方面的优势给出了数学解释,进而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自适应调整阶数步长参数的策略。利用该理论对高随机噪声情况下稳态阶数容易发生不必要变化的成因进行了讨论,通过引入限幅概念和凸组合的方式构建了一种简单易用的混合算法用以保持高噪声环境下阶数的稳定性。根据阶数自适应和权值自适应的彼此独立性,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可以同时自适应控制权值步长参数与阶数步长参数的算法,以改善阶数和均方差的收敛特性。第二,研究了自适应滤波器内凸组合算法和自适应滤波器间凸组合算法。在分析了滤波器内凸组合算法收敛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输出误差和梯度向量分别设计了混合参数可以自适应变化的策略以保证变换域最小均方差滤波器能够同时获得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低的稳态误差。为了进一步改善滤波器的收敛特性,引入了滤波器间凸组合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凸组合方式中成员滤波器额外均方差和交叉额外均方差的理论模型,通过仿真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第三,在短时傅里叶域内提出了自适应控制交叉带滤波器(或交叉相乘传递函数项)数目的算法。在自适应控制交叉带滤波器数目的算法中提出了多滤波器结构和单滤波器结构的实现方式,前者通过比较三个并行的横向滤波器输出均方差的估值,利用合适的判断策略进行交叉带滤波器数目的调整;后者引入了片段误差的概念,通过比较均方差与片段均方差间的比值与阈值参数的大小,利用合适的策略进行交叉带滤波器数目的调整。从降低计算量的角度出发,我们采用单滤波器结构实现了自适应控制交叉相乘函数项数目的算法。第四,针对上述各算法的特点,设计了大量的仿真实验用以验证它们在平衡稳态误差性能和收敛速度方面的改善。在声学回声消除的实际应用背景下,利用上述算法对回波的传播路径进行辨识,通过回波损耗增益和运行时间来定量的考察它们的性能以验证这些算法的实际工程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N945.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系统辨识”讨论班在京举办[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79年01期
2 萧德云,倪博溢;重视加强“系统辨识”课程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年S1期
3 窦立谦;宗群;刘文静;;面向控制的系统辨识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1期
4 马海军;林勇强;冯屹朝;;系统辨识理论在建模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0年05期
5 丁锋;;系统辨识(1):辨识导引[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史晓霞;;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02期
7 王乐一;赵文哠;;系统辨识:新的模式、挑战及机遇[J];自动化学报;2013年07期
8 袁震东;系统辨识的起源发展与展望[J];自然杂志;1981年01期
9 顾启泰;具有有色噪声系统辨识的新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0年03期
10 王行愚;系统辨识的若干新动向[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路;程晓斌;李晓东;田静;;一种滤波器部分更新的自适应回声抵消算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2 李志永;杜坤;;电影数字修复中全局闪烁的去除[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3 杨涛;何培宇;;多路声回波对消中一种改进的互斥最大化滤波器系数选择方法[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袁震东;;论系统族的辨识[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高玮;;基于连续蚁群算法的复杂岩体系统辨识[A];岩土工程数值方法与高性能计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严成;;An Improve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a Polyphase Filter With Symmetric Taps[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张永光;杉坂政典;;对新陈代谢—维修(M-R)系统的一些新看法[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8 张鸿元;;系统辨识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及思考[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正国;黄清;;失配滤波器在多径信道估计中的应用[A];2005年全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岳振军;曹祖庆;;系统辨识试验中试验时间的确定[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莹;广义正交变换域下系统辨识的自适应算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唐得志;面向控制的系统辨识理论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汪克文;系统辨识若干问题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4 吴尘;低复杂度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理论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张浩;表面计量学中样条滤波器理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谭建豪;自然计算理论及其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朱善安;电液控制系统辨识及实时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1987年
8 王佳;基于子空间方法的闭环系统辨识[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周良;开环谐振器在滤波器及天线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郑军;小波理论在系统建模与控制中的若干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启昌;基于子空间法的大型天线伺服系统建模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任佳;航空发动机燃油机构的闭环系统辨识与故障诊断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宋天然;控制系统辨识与性能评估方法在陡河电厂#3机组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韩丽娜;基于系统辨识的液体材料声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董小微;磁悬浮无尘传送系统辨识与优化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6 程婵娟;系统辨识的线性规划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王晶;测力轮对频域修正滤波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田晶晶;基于快速卷积算法的低复杂度并行FIR滤波器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张存;宽带多通道相位延时测量与校正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邓廷廷;具有正交特性的拉氏金字塔滤波器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70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7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