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脊热液羽状流找矿标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19:12

  本文关键词:洋中脊热液羽状流找矿标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洋中脊 热液羽状流 找矿标志 找矿模型 东太平洋海隆 南大西洋中脊


【摘要】: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是继大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后,一种新的海底金属矿产资源类型,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随着陆地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深海调查技术的发展,对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目标。目前,对海底热液系统的调查尚处于科学研究阶段,而对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调查已经进入勘探阶段。洋中脊是全球发现海底热液矿点最多的构造环境。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类型、规模和形态等特征受洋中脊的构造活动、岩浆活动、洋壳渗透率以及局部岩浆供给等因素控制。多金属硫化物是海底热液活动的产物,因而对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勘察来说,寻找正在活动的热液喷口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现阶段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勘察,大多以活动热液区的热液羽状流为探测目标。在活动热液区周围寻找非活动热液区,可以缩小调查范围,确定热液喷口的位置。目前对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的找矿标志研究较少,而在热液羽状流找矿标志方面,几乎没有系统研究。本文以洋中脊热液羽状流找矿标志为研究目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热液羽状流是由海底热液喷口喷出的流体与周围海水混合形成的,其物理化学性质与周围海水有很大的区别。热液羽状流在上升的同时,会在喷口附近沉淀出富含金属元素的硫化物和氧化物颗粒,在一定的地质背景下形成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因此通过探测热液羽状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快速有效地定位热液喷口的位置,进而指导多金属硫化物的找矿工作。基于大洋航次调查资料,结合热液羽状流的调查方法,分析研究海水浊度数据的特点,阐述了影响数据质量的多方面因素,针对每个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校正方法,最后形成一套基于深海拖曳技术的热液羽状流的数据处理流程,为分析热液羽状流分布情况提供技术支持。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热液羽状流找矿标志,就是在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找矿工作中,能够作为找矿线索,并与热液羽状流有关的信息或特征。通过汇总洋中脊典型热液区羽状流的分布特征,结合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的找矿标志,提出热液羽状流找矿标志,可将其分为直接找矿标志和间接找矿标志两大类。直接的热液羽状流找矿标志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特征、气体组分特征和水体化学特征等。间接的热液羽状流找矿标志主要包括热液羽状流的形态特征、元素组合指标以及颗粒物的特性等。根据基本的找矿思路及找矿方法,基于洋中脊热液羽状流找矿标志,提出基于洋中脊热液羽状流的两阶段找矿模式:即区域性热液羽状流找矿模式和局部热液羽状流找矿模式。对东太平洋海隆1°N~7°S洋脊段和南大西洋13°S~14°S洋脊段开展区域性热液羽状流找矿模式的探讨;以东太平洋海隆鸟巢南热液区、大西洋TAG热液区和西南印度洋龙e氯纫呵咛迨道,

本文编号:1275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75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7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