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南扎哈泉地区致密油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
本文关键词:柴西南扎哈泉地区致密油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致密油 致密储层 控制因素 成藏模式 柴达木盆地
【摘要】:扎哈泉地区是柴西南致密油勘探新领域,为深刻掌握致密油形成机理及有利区分布,以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岩石热解分析、包裹体温度、X-全岩衍射等测试分析为基础,以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依据,以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为手段,系统研究了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N1)沉积及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储层储集性能及主控因素、储层致密史与成藏史耦合关系、致密油成藏机理、模式及分布主控因素、常规油藏与致密油藏的空间关系、有利区分布、勘探开发管理方式。上干柴沟组(N1)沉积时扎哈泉地区为宽缓斜坡带,滨浅湖-半深湖发育并伴有深湖沉积,重力流砂体及滩坝砂体发育、储层物性好、规模大,为有利储集体,但下段(N11)与上段(N12)有差异。其中,下段(N11)沉积时期水体较深、还原性强,同时接受铁木里克与东柴山两个物源沉积物质,重力流砂体发育,上段(N12)沉积时水体变浅、还原性变弱,主要接受铁木里克物源沉积,发育滩坝砂体。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少量沸石类及硬石膏,杂基主要为粘土和灰泥质。下段(N11)岩石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分选性、磨圆度等比上段(N12)差。下段(N11)与上段(N12)孔隙度分别为5.8%、11.5%;渗透率分别为0.43mD、2.55mD;储层类型分别为典型致密储层、低渗透储层;储集空间均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蚀孔次之。孔隙结构有Ⅲ类,下段(N11)致密储层Ⅲ类为主,上段(N12)低渗透储层Ⅱ类为主。上干柴沟组(N1)成岩作用较强,下段(N11)与上段(N12)分别达到中成岩B期、A期。原始沉积组分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关键要素,强烈压实作用、碳酸盐岩及硬石膏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重要原因。孔隙演化史、埋藏史-热演化史及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下段(N11)储层在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期已经致密,下段(N11)致密油成藏期在狮子沟组(N23)沉积期以来,储层先致密后成藏,Ⅰ期成藏。油源对比研究揭示了上干柴沟组(N1)成藏特征:下段(N11)为自生自储型致密油藏;上段(N12)为岩性油藏,油源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烃源岩。应用统计法界定了致密储层物性上限:孔隙度10%,渗透率1mD。应用经验统计等4种方法确定了该区致密储层成藏物性下限:孔隙度3.5%,渗透率0.05mmD。剩余压力为运移动力,油气以垂向近源聚集为主,形成源上广覆型聚集模式。揭示了沉积环境、烃源岩与储层分布特征、源储关系等因素控制着致密油分布,并指出了有利区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康;李国艳;王波;王鹏;李元奎;;切12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0年S1期
2 刘丰;肖传桃;丁静;范君;;柴西南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3期
3 王改卫;纪友亮;张敏;邵文斌;张跃忠;;红柳泉-跃东地区中新统上干柴沟组沉积相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2期
4 蒋宏忱,于炳松,王黎栋,穆剑,刘忠宝;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第三系下干柴沟组沉积相分析[J];沉积学报;2003年03期
5 孙国强;谢梅;张永庶;赵明君;康健;史基安;;柴北缘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特征及演化[J];岩性油气藏;2011年06期
6 刘琪;李凤杰;郑荣才;刘殿鹤;蒋斌;;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新近系上干柴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年01期
7 周斌;汤军;廖春;周金应;桂碧雯;刘青文;林益康;;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上干柴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3年03期
8 孙镇城;景民昌;孙乃达;路艳丽;曹丽;;柴达木盆地昆2井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下段分界探讨[J];古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9 陈吉;谢梅;史基安;张永庶;孙国强;吴志雄;王国仓;;柴北缘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储层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05期
10 王国仓;孙敏卓;王鹏;张庆饶;邓文;龙国徽;谢梅;史基安;;柴北缘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J];石油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国仓;孙敏卓;王鹏;张庆饶;邓文;龙国徽;谢梅;史基安;;柴北缘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2 金振奎;张响响;邹元荣;王邵华;明海慧;周新科;;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沉积相定量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金华;柴西南扎哈泉地区致密油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赵东升;柴达木盆地西南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体系及有利砂体预测[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禹辰;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特征、分类及有效评价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周科;柴西缘干柴沟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物源分析与沉积特征[D];长安大学;2015年
3 张子介;柴达木盆地扎哈泉上干柴沟组上段储层含油性测井评价[D];西北大学;2016年
4 武向峰;柴达木盆地西部上、下干柴沟组湖平面变化程式及控制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邵威;柴达木马北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地震沉积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陈武杰;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干柴沟组沉积体系研究及有利砂体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王纹婷;柴北缘西段下干柴沟组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郑茜;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下段致密油藏源、储参数测井评价[D];西北大学;2015年
9 李乐;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十二井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10 姚贞;柴达木盆地北缘MB12井区E_3~2储层地质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77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7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