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转调整与台湾东北黑潮入侵陆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2 16:01

  本文关键词:地转调整与台湾东北黑潮入侵陆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黑潮入侵 地转调整 东中国海 ROMS模式


【摘要】:黑潮在台湾东北向东海陆架常年入侵,对中国近海的环流系统及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一直是中国近海陆架动力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海洋学中西边界流与边缘海相互作用的典型动力过程之一。然而,至今人们对台湾东北黑潮入侵的动力机制尚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此外,传统的水文观测也无法给出较完整的黑潮入侵形态及其长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本文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探讨了黑潮在台湾东北入侵东海陆架的动力机制。数值模式的动量收支平衡计算表明,黑潮在台湾东北海域由于失去台湾岛支撑而发生的空间地转调整是黑潮入侵的主要原因,入侵是地转调整的具体表现。非线性项对地转调整起主要作用,底摩擦对次表层黑潮的调整有重要影响,而水平耗散项则起次要作用。陆坡在台湾东北约100 km处的东向转向限制了地转调整的空间,对地转调整的形态有重要影响;陆坡附近的水下峡谷对底层流态及夏季“冷穹”位置有一定影响。本文还利用卫星高度计沿轨资料、海表漂流浮标资料及数值模式结果得到了较为一致的黑潮入侵特征。(1)夏季,黑潮在台湾东北的入侵主要表现为次表层冷水的涌升,并且形成的冷中心常常可以直接到达表层。冷中心的强度,如冷水的范围及降温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其位置在陆架近底层贴近台湾北岸。黑潮经历地转调整过程所形成的流场及涡度场分布是上升流产生的主要原因。表层黑潮在夏季的入侵主要为黑潮在陆坡的东向转向附近的直接入侵。(2)冬季,黑潮以表层入侵为主,入侵存在两条主要的路径:一条为紧贴台湾岛北岸的反气旋弯曲,该路径为黑潮地转调整的直接表现,入侵的黑潮水与陆架水之间形成较强的温度锋面;另一条为黑潮继续北上并遇到陆架坡折带的东向转向而产生的直接入侵,黑潮主流的惯性作用是其主要动力机制。地转调整过程中的次表层涌升在冬季也存在,上升流主要位于在台湾岛北岸的陆坡附近。(3)黑潮在台湾东北的入侵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数值模式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入侵受到局地风场、海气热通量、上游黑潮结构的影响,其中热通量及上游黑潮的惯性对冬季表层入侵的年际变化起主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731.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胄,陈庆生;南海东北部海域次表层水与中层水之流径[J];热带海洋;1997年02期

2 翁学传,张启龙,颜廷壮;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域次表层水热含量变化及其与我国东部汛期降水和副高的相关关系[J];海洋科学集刊;1996年00期

3 伍伯瑜;珠江口以西陆架海域环流研究 Ⅲ[J];台湾海峡;1990年02期

4 王凡,赵永平,冯志纲,白学志,吴爱明;1998年春夏南海温盐结构及其变化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1年05期

5 张艳慧;于晓林;王凡;;基于历史资料和Argo资料的印尼贯通流次表层和中层水起源与路径探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8年03期

6 孙湘平,修树孟;台湾东北海域冷水块的特征[J];黄渤海海洋;2002年01期

7 万邦君;郭炳火;;台湾以北黑潮水与陆架水的混合与交换[J];黄渤海海洋;1992年04期

8 祝陈坚,石晓勇,李铁;东海磷酸盐的分布与再生[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9 孙湘平,,修树孟,苏玉芬;台湾近海的温、盐垂直结构与t-S图解类型[J];黄渤海海洋;1996年04期

10 彭云辉,王肇鼎,孙丽华,韦桂峰,朱卓洪;大亚湾微表层和次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研究[J];台湾海峡;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迪生;许建平;周水华;俞胜宾;张文静;张娟;王文娟;;热带西太平洋~印度洋次表层水温对南海季风的影响[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增宏;许建平;李磊;侍茂崇;;1998年夏冬季节的南海水团及其分布[A];中国海洋学文集——南海海流数值计算及中尺度特征研究[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晓辉;地转调整与台湾东北黑潮入侵陆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张艳慧;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水和中层水分布特征及其年代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3 魏泽勋;中国近海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书航;东海营养盐分布特征及跨陆架交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赵顺;北黄海微表层与次表层细菌丰度及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

3 马啸;东、黄海溶解氧化亚氮的分布和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3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83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d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