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流D-T聚变中子源控制与保护策略关键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强流D-T聚变中子源控制与保护策略关键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子源 控制策略 安全联锁 马尔科夫模型 故障诊断 神经网络
【摘要】:强流D-T聚变中子源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第四代核能系统与核聚变能等先进核能重要基础问题的研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子源的运行安全是研制中子源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安全可靠的控制与保护系统是强流D-T聚变中子源稳定运行的保障,本文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控制与保护策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理论工具,建立了一套集安全控制、安全联锁与故障诊断于一体的控制与保护策略设计及分析方法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中子源多维冗余数字化控制策略体系架构,并发展了中子源控制策略可靠性指标定量建模与分析方法。采用光纤-以太网数据交换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控制器与数据传输通道多维冗余的数字化控制网络。引入故障树分析法建立了控制策略的危险失效概率模型,根据拓扑理论建立了控制网络的可靠度模型,并对这些可靠性指标在时域内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多维冗余数字化控制策略大大提高了中子源控制系统的可靠性。(2)提出了复杂系统联锁逻辑设计中的多自由度非线性耦合方法,并建立了分布式联锁运算架构及其安全性分析体系。根据联锁原因和结果的多目标多参数非线性关系,采用分布式联锁运算架构为运行载体,以不同的自由度耦合到可能导致的联锁状态。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分析法建立了联锁系统架构的安全性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式联锁运算架构有效地提高了联锁保护系统的安全性。(3)针对中子源选束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特征,通过建立故障征兆与故障模式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数学模型实现系统的智能故障诊断。针对加速管主高压电源纹波产生机理,通过纹波功率谱特征频率的分布实现对高压电源的性能评估与改进决策。针对束流轨迹偏移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八卦限探针分布的中子源束流位置诊断系统及方法;针对真空系统的时滞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利用增益自适应补偿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器的方法克服真空系统滞后性。最后,以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强流D-T聚变中子发生装置HINEG-I为平台,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解决了若干关键问题,有效地保障了十二次方D-T聚变中子的成功引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57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开谡 ,陈永寿 ,舒能川;s-过程的~(13)C(α,n)~(16)O中子源[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2年00期
2 启航;;第十八届先进中子源国际合作会议在我院召开[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王志强;刘毅娜;李春娟;骆海龙;;中子源强度国际比对[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年00期
4 全林;江新标;苗亮亮;袁建新;苏春磊;李达;麻江江;余小任;熊旭亚;;镅铍中子源实验装置屏蔽设计[J];辐射防护;2013年04期
5 树华;;高亮度激光驱动中子源[J];物理;2013年08期
6 阮景辉 ,赵裕民 ,iJih;利用脉冲中子源技术n,定水的扩散参数[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4年09期
7 张荫芬;周瑞英;崔定珠;董瑾仙;;镭-铍中子源辐照家蚕卵的增产试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8 仲志伟;现场中子源罐的设计与改进[J];地球物理测井;1989年01期
9 赖炳泉,范泽辉,宋哲明,,王丽华;1032-A型可控中子源[J];核物理动态;1995年04期
10 沈峰;袁履正;;冷中子源封闭的两相热虹吸系统自稳特性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仁辅;范晓强;;裂变链成长过程中反应性和中子源强不确定性的效应[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2 王新华;;补偿中子测井中不同中子源的蒙卡模拟研究[A];第三届全国核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文集[C];2012年
3 宋红州;张谦;张本爱;;硅球壳中子源伴生γ泄漏谱实验的计算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4 刘书焕;褚俊;包利红;赵耀林;吴岳雷;陈伟;;镭-铍中子源库及邻近实验室内氡浓度分布特征双滤膜法测量[A];第十六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郭洪生;杨高照;张建华;胡青元;朱学彬;;高强度、短脉冲中子源研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核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文集[C];2012年
6 陈渊;郭海萍;安力;牟云峪;赵秋雯;;钒球基准装置泄漏γ射线能谱测量[A];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艾杰;马景芳;范锐锋;戴红跃;文延伟;刘小平;;脉冲中子源脉冲起始阶段中子注量时间测量的实验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杜金峰;;引发持续裂变链意义上中子源有效系数计算程序开发[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9 郝昕;L.Stevanato;D.Fabris;M.Lunardon;S.Moretto;G.Nebbia;S.Pesente;G.Viesti;L.Sajo-Bohus;;利用中子源~(252)Cf的材料鉴别技术[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10 王松林;孔祥忠;;阈探测器法测量慢化体内同位素中子源能谱[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冯永强 肖颖 通讯员 普毛毛;镅铍中子源落井之后[N];中国环境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左朝胜 通讯员 王祥明;从荔枝园到中子源[N];科技日报;2014年
3 记者 毛黎;美创下中子源束流功率新纪录[N];科技日报;2007年
4 王卫邋冯海明;先进中子源国际合作会议在东莞举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左朝胜;近访杨振宁[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为田;强流D-T聚变中子源控制与保护策略关键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吴开谡;天体相关的辐射俘获反应和s—过程网络方程及中子源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3年
3 伍钧;核弹头探测技术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兴;GTAF装置数字化数据离线分析方法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2 齐波;~(15)N(p,n)~(15)O反应中子源相关参数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姜校亮;~(252)Cf中子源慢化及屏蔽系统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徐小三;Am-Be中子源屏蔽体的蒙卡模拟与设计[D];兰州大学;2008年
5 谯梁;仿锎源驱动核材料随机核信号系统的构建及其功率谱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闫淑梅;数字化脉冲中子源法堆反应性测量技术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7 王晓琼;锰浴法中子源强度基准的γ测量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彭凤梅;复合材料对14MeV中子源屏蔽的M-C模拟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9 向艳军;神龙一号装置光激中子源用于中子共振测温可行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1285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85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