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真菌第3家族β-葡萄糖苷酶的多样性和分子改造

发布时间:2017-12-13 17:31

  本文关键词:嗜热真菌第3家族β-葡萄糖苷酶的多样性和分子改造


  更多相关文章: β-葡萄糖苷酶 嗜热真菌 毕赤酵母 功能多样性 分子改造


【摘要】:β-葡萄糖苷酶(EC 3.2.1.21)是降解自然界中纤维物质的关键限速酶,并且对于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转化能力,在生物能源、食品保健和饲料行业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是非常重要的生物酶资源,对于微生物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的挖掘和新型β-葡萄糖苷酶的开发具有重要可持续发展意义。本研究以嗜热真菌特异腐质霉(Humicola insolens Y1 GCMCC 4573)和篮状菌(Talaromyces leycettanus JCM 12802)为材料,系统研究了第3家族β-葡萄糖苷酶的生化性质、功能多样性、底物结合关键氨基酸以及催化效率相关关键氨基酸,并成功对部分β-葡萄糖苷酶进行了分子改造。主要结果如下:(1)嗜热真菌特异腐质霉(H.insolens Y1 GCMCC 4573)第3家族β-葡萄糖苷酶多样性和底物结合研究首次克隆了3个特异腐质霉(H.insolens Y1)来源的第3家族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将其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分析表明,它们在序列上分属于不同遗传进化分支,在功能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3个重组酶都表现出高温中性(50-60℃,pH 5.5-6.0)和葡萄糖耐受性好的特点,但底物特异性差异较大。HiBg13A和HiBg13C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对二糖底物和芳香基糖苷底物具有较好的水解能力,而HiBg13B仅对芳香基糖苷底物具有水解活性。3个重组酶中HiBg13C表现出最高的比活力(对pNPG 158.8 U/mg,对纤维二糖56.4 U/mmg)和催化效率(对pNPG 1557/s/mM,对纤维二糖23.0/s/mM),且能够很好地协同纤维素酶促进纤维素降解,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此外,HiBg13B的Ile48、Ile278和Thr484与HiBg13A中对于氨基酸为点进行替换的突变体组合突变体获得了对槐糖的水解活性,而对应的HiBg13A的替换突变体严重失活。该项研究揭示了第3家族β-葡萄糖苷酶的序列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与底物+1位配体单元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2)嗜热真菌篮状菌(T. leycettanus JCM12802)第3家族β-葡萄糖苷酶Bg13ApH稳定性改造首次克隆了篮状菌(T. leycettanus)第3家族β-葡萄糖苷酶Bg13A,并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纯化后的重组Bg13A表现出优异的酶学特性,最适反应温度为75℃,最适pH为4.5,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60℃保持稳定。重组工程菌在3L发酵罐中发酵培养时,粗酶液酶活高达6000U/ml。Bg13A催化性能突出,对pNPG比活力为905 U/mg,催化效率kcat/Km值为9096/s/mM,对纤维二糖比活力为265.5U/mg,催化效率kcat/Km值为75.8/s/mM。其缺陷在于pH稳定性极差。本研究通过构建去除潜在的O-糖基化修饰位点的突变体证明了该酶在毕赤酵母中重组表达时发生过度的O-糖基化修饰,导致其pH稳定性极差。两个突变体均表现出大大改善的pH稳定性,能够在pH 3.0-10.0保持稳定。由于其稳定性的提高,突变体M1在酶解糖化试验中表现优于野生型Bg13A。在添加相同酶活单位的条件下,突变体M1与纤维素酶Celluclast 1.5L的协同效果与商业化β-葡萄糖苷酶Novozyme 188相当,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3)嗜热真菌篮状菌(T. leycettanus JCM12802)第3家族β-葡萄糖苷酶Bgl3A对纤维二糖催化效率的改造篮状菌(T. leycettanus)第3家族p-葡萄糖苷酶Bg13A因其突出的酶学性质而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实验数据显示Bg13A对纤维二糖的催化效率远低于对pNPG的催化效率,其主要原因是Bg13A对纤维二糖底物的亲和力较低。为了针对其催化效率进行分子改造,通过蛋白质结构分析和分子对接分析找出了多个与酶催化紧密相关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进而,通过对催化口袋附近稳定疏水区域的破坏,突变体M36E和M36N相比野生型Bg13A对纤维二糖的Km分别降低为5.0mM和4.7mM,催化效率均提高约2.3倍;通过对氢键网络关键氨基酸残基Arg65和Arg167成键能力的增强,突变体F66Y和E168Q相比野生型Bg13A对纤维二糖的亲和力分别提高2.4倍和2倍,催化效率分别提高1.6和1.4倍。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M36E和M36N主要通过增强疏水结合位点Phe258的柔性,提高其对纤维二糖底物的捕获概率来提高酶对二糖底物的亲和力,进而提高催化效率;F66Y和E168Q则主要通过增强Arg65-Phe67和Arg167-Tyr202之间形成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使催化口袋氢键网络关键氨基酸残基Arg65和Arg167的成键能力增强,提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进而提高催化效率。结合能计算结果也表明,所有优势突变体与底物的结合相较野生型Bg13A更为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华;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滕芳超;李多川;李亚玲;李浙江;;嗜热毛壳菌一种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J];菌物学报;2006年03期

3 孙艳梅;张永忠;许晶;李文滨;;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祝长青;李艳红;周辉;曾献春;赵惠新;;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分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闫会平;陈士华;吴兴泉;;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6 方尚玲;刘源才;张庆华;林英;陈道玉;李世杰;;细菌产β-葡萄糖苷酶发酵优化[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9期

7 潘利华;罗建平;查学强;王贵娟;李想;;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8 赵林果;王平;倪浩;宗雅冬;余世袁;;补料发酵法制备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8年06期

9 朱凤妹;李军;杜彬;刘长江;;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选育及其性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10 陈红漫;赵璐;;芽孢杆菌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孟宪文;宋小红;陈历俊;刘长江;;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下册)[C];2009年

2 刘小杰;何国庆;陈启和;倪辉;;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易松强;郑火青;张翠平;魏文挺;胡福良;;蜂蜜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及来源的研究[A];“蜂之巢”2010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武汉)蜂业博览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金连;张翠平;郑火青;易松强;胡福良;;基于β-葡萄糖苷酶活力蜂蜜真伪鉴别研究[A];2012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江苏)蜂业博览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金连;张翠平;郑火青;易松强;胡福良;;基于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蜂蜜真伪鉴别研究[A];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蔡亚楠;郁彩虹;高裙裙;张琦;张耀东;;木犀草素和β-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宁;陈磊;宗敏华;;一种来源于西梅籽的耐受葡萄糖的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余伟;王宏勋;张晓昱;;酶法转化槐角异黄酮的研究[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颖;高晗;范婷婷;;海藻酸钠包埋交联法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荧;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及其在异黄酮生物转化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夏伟;嗜热真菌第3家族β-葡萄糖苷酶的多样性和分子改造[D];浙江大学;2016年

3 赵林果;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与回收利用及其基因的克隆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吴鹏;基因重组酒香酵母菌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高密度液态发酵模型及酶学性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5 徐荣燕;嗜热真菌糖苷酶的基因克隆、表达与分子改造[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玉霞;阿氏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β-葡萄糖苷酶及葡萄糖苷类风味物质水解机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7 李倩;β-葡萄糖苷酶基因在调控果实成熟及内源ABA水平中的作用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8 张益波;新型β-葡萄糖苷酶菌株syzx4筛选、发酵及酶纯化表征和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朱允华;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周庆新;木霉纤维素膨胀因子Swollenin与β-葡萄糖苷酶的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天龙;β-葡萄糖苷酶的理性改造[D];山东大学;2014年

2 杨娟;鲍鱼脏器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活性分析及性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胡丹;橡胶籽中β-葡萄糖苷酶的热稳定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4 夏玉林;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筛选及性质分析[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5 沙莎;β-葡萄糖苷酶的生产菌株选育、固定化及分离纯化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华骏;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选育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7 高院妮;β-葡葡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8 任建伟;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D];浙江大学;2016年

9 袁晓华;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及β-葡萄糖苷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陈军杰;β-葡萄糖苷酶的液态发酵生产及其应用[D];江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85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85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1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